• 多举措强化宗日遗址保护 有力推进文旅融合发展

    遗迹遗物

    多举措强化宗日遗址保护 有力推进文旅融合发展

    2024年同德县不断探索文化保护与利用方面的有效举措以打造“一地一品”推进“一优两高”为核心充分利用独特的宗日文化和优质的山地户外资源以科研赋能、规划引领、文创助力促进文物保护、体育赛事、文化旅游、经济社会事业融合发展实现了文化繁荣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为宗日文化保护和开发注入新活力让宗日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光彩。...

    2024-12-19 09:23:14 青海湖网 3254
  • 遗迹遗物

    青海省重点遗址考古发掘取得重要成果

    12月11日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专家武国龙在“懂青海爱青海兴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专场新闻发布会上详细介绍了我省四处具有代表性的重点遗址考古成果。...

    2024-12-12 10:19:50 崔永焘 3403
  • 遗迹遗物

    史前声画:彩陶中的昆仑

    10月29日“青海柳湾彩陶符号研究学术咨询活动”在青海省博物馆召开来自省内外的多位知名专家围绕青海彩陶符号的收集、整理和解读展开了深入讨论。...

    2024-11-29 11:18:30 汤惠生 3927
  • 遗迹遗物

    探寻黄河上游的远古文明——宗日遗址绽放新光彩

    在历史的长河中宗日遗址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照亮了黄河上游的远古文明。舞蹈纹盆与二人抬纹盆不仅是先民们艺术创作的结晶更是高原地区民族团结、齐心协力的象征它们见证了宗日文化的繁荣与辉煌也启示着一代一代的后人要珍视团结、携手共进共同建设守护自己美丽的家园。...

    2024-11-13 10:59:44 肖玉珍 增太加 戴晓婷 先吉卓玛 4303
  • 遗迹遗物

    青海乌兰泉沟一号墓出土鎏金银冠初探

    青海乌兰泉沟一号墓出土的鎏金银冠展示了隋唐时期存在于青藏高原东北部的一类冠帽样式这类冠帽样式应该是基于本地文化传统并杂糅了包括中原内地、北方草原以及中亚地区等多元文化的结晶。其中金银冠理念可能来源于北方草原文化的传统与稍后的契丹冠帽有诸多相似之处;方形之制和冠前垂旒的做法应受到了中原内地的影响。冠上的龙、凤与狮子图像当具有特殊意涵它们在冠帽上有不同的方位配置反映了该冠主人对不同动物意涵及其文化背景和观念的差异化理解。该冠上的宝石来源同样多元反映了汉唐时期高原丝绸之路的兴盛。从出土状态并结合文献资...

    2024-09-13 08:33:24 李 帅 祝 铭 7484
  • 遗迹遗物

    漫话铸有青海地名的白银货币

    作为货币的青海银锭是悠悠河湟馈赠给我们的一份珍稀礼物。一件件历经沧桑的老青海银子展现着河湟前人的市井烟火为我们打开了一扇了解河湟历史的窗户。...

    2024-09-06 11:00:44 王世勇 6257
  • 遗迹遗物

    西藏召开温江多遗址专家咨询会

    温江多遗址位于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曲水县才纳乡在《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等古藏文文献、吐蕃时期石碑刻铭中都有明确记载是公元7~9世纪西藏高原吐蕃政权的行政与宗教中心之一面积约7万平方米与布达拉宫、大昭寺、小昭寺、桑耶寺、噶迥寺等共同构成了拉萨河流域吐蕃都城文化遗产综合体。...

    2024-08-30 09:21:38 温江多遗址考古队 6878
  • 遗迹遗物

    霍巍:论西藏带柄铜镜的东、西两系

    西藏发现过多面青铜带柄铜镜近年来也有新的传世品被发现。这些青铜镜的发现反映了西藏在早期文明发展过程中与周边文化之间多方面的交流。总体上看可将现有的西藏带柄铜镜分为东、西两系在流行时代、流行地域上各有特点。青铜带柄镜在北方欧亚草原文化、南亚及中亚地区青铜时代遗存中也多有发现中国西南和西北地区也曾流行过不同形制的带柄铜镜其背后隐藏着不同族群之间在青藏高原通过“高原丝绸之路”流动与交往的历史背景也是青铜时代至早期铁器时代不同区域考古学文化之间远距离、跨区域互动的一个生动例证。...

    2024-08-20 11:13:12 霍巍 6755
  • 遗迹遗物

    最早已距今超过20万年 皮洛遗址刷新人类登上青藏高原东缘时间

    8月14日皮洛遗址暨更新世亚欧大陆古人类迁徙扩散国际学术会议在稻城举行。记者从会上获悉稻城皮洛遗址的年代最早已超过了距今20万年也意味着人类至迟在20万年以前就登上了青藏高原东缘。...

    2024-08-16 10:41:16 吴晓铃 6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