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对口支援海南州2018年度“携手奔小康” 行动工作总结
一、提高政治站位,积极完善“携手奔小康”行动工作机制
深刻认识“携手奔小康”的重要战略意义,坚决把思想和行动高度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按照江苏省对口支援工作领导协调小组《关于明确县际扶贫结对关系实施“携手奔小康”行动的通知》部署要求,积极建立完善“携手奔小康”制度体系。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指挥部高度重视“携手奔小康”行动,先后3次召开全体成员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要求各工作组把“携手奔小康”工作放在重要位置,积极作为,主动对接,切实加强与后方的沟通交流,并建立了指挥部统筹、各工作组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平时督查与年终考核相结合,为“携手奔小康”提供强有力的人财物保障。
二是密切互访交流。建立两地党政领导互访会商机制,完善协作联席会议制度,抓好双方议定事项和对口支援重点工作的落实。今年7月和10月,江苏青海两省党委政府主要领导进行互访,签署了“1+2+10”对口合作协议,包括两省政府战略合作协议及10部门合作协议,明确合作原则、合作领域、合作重点和保障机制。发改、经信、教育、人社、商务、卫计、农委、民政、旅游、红十字会等部门和单位逐一结对共建,全方位对接落实对口支援工作。一年来双方各级代表团互访交流深入开展,两地各层次互访交流达到200多批次1500多人次,成为推动东西部协作与民族团结的重要平台。
三是深化结对帮扶。常州、南通、盐城、扬州、徐州等5个市领导高度重视,安排乡镇(街道)、村(居)与结对县有关乡镇、村(居)进行结对帮扶,2018年,江苏参与结对的经济强镇达到22个,对口帮扶海南州贫困乡镇21个,参与结对的经济强村(社区)24个,对口帮扶海南州贫困村24个,结对市县主要领导互访9批次85人次,实现了携手奔小康行动全覆盖。扬州市率先实现乡镇结对、贫困村结对,校校结对、医院结对全覆盖。
二、聚焦脱贫攻坚,全面落实“携手奔小康”行动重点任务
紧密围绕产业合作、劳务协作、人才支援等重点任务,瞄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精准发力,努力提升“携手奔小康”行动实际成效。
一是资金项目聚焦精准。2018年,江苏安排援建资金3.19亿元,其中为支持海南州深度贫困乡镇脱贫攻坚,增拨援建资金2000万元。科学调整资金项目安排,确保80%以上向脱贫攻坚一线倾斜,有力推进了受援地区“两不愁、三保障”脱贫目标的实现。按照兴海县全面脱贫目标要求,科学调整援建资金5050万元,解决全县剩余742户贫困住房问题,提前一年完成住房脱贫任务。共和县通过项目调整,整合江苏援建资金1630万元,统筹实施农牧区住房困难户建房补助项目,惠及农牧户576户,
二是产业合作实现共赢。坚持立足当地,优势互补,深入开展产业合作,着力增强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投资4.6亿元的江苏远景风电装备项目落户海南,今年12月一期项目实现量产,当年实现产值4000万元,预计2019年上半年实现产值5.6亿,是海南州规模最大的高端装配制造企业。“青电送苏”规模稳步增长,今年送电11亿度,自2016年以来累计送电超过25亿度。苏宁易购电商扶贫实训店在海南州开业,当月线上销售实现20万元。加强两地旅游业合作,开辟“大美青海-水韵江苏”旅游合作路线,2018年,超过10万人次江苏游客到海南州旅游。江苏商务系统全力支持海南州特产产品通过展销会、电商平台在江苏扩大销售。
三是劳务协作稳步推进。积极与后方企业联系,不断输送劳务工人,加强技能培训,提升创业本领。2018年组织举办劳务人员培训48期、专场招聘会8场,培训人员2000多人,组织提供就业岗位1.5万个,推动实现就业482人。2018年,贵德县60名劳务工人、共和县拉乙亥麻村50名劳务工人赴南通务工,截止年末,尚有50多名藏区百姓在江苏务工。睢宁-兴海劳务协作大型公益现场招聘会提供近千个工作岗位,首批34名牧民赴徐州就业。扬州市人社系统搭建两地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平台,在海南州举办劳务招聘会,现场达成就业意向72人。
四是人才支援不断深入。加强中长期援青专业人才引进增派力度。积极推进“组团式”支教工作,2018年,徐州率先启动“组团式”支教,6名骨干教师集体赴海南州第四民族高中支教一年。全州支教一年以上校长教师达到18人,半年以上支教老师达到29人。加强对海南州人才培养培训力度,在后方大力支持下,累计举办各类培训40余期,培训2000多人次。加强干部挂职交流机制建设,县级层面开展了干部人才双向挂职交流,至2018年底,海南州已累计选派51名干部人才赴江苏挂职锻炼。积极开展多形式“柔性引才”。2018年,江苏赴海南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累计超过300人次。“江苏名师、名医进海南”计划组织22批200多名江苏特高级教师、27批230多名江苏医疗专家走进海南,培训师生上万人,义诊病患500多例。引入南通优质教育资源,支持贵德县成立16个“名师工作室”,深入开展立足藏区的本土教研。积极推进学校、医院结对共建工作,至2018年底,88家江苏中小学及幼教集团、27家江苏优质医疗单位与海南州各级学校、医院结对共建。常州市—共和县率先实现了各级各类学校“手拉手”结对全覆盖,“面对面”交流全走动。2018年,南京师范大学博士工作站、南通大学研究生实践基地、扬州乱针绣大师工作室在海南州挂牌。积极探索职业教育发展新路,2018年江苏6所高职院校突破跨省对口单招机制,安排学前教育、护理、会计、电子商务等藏区紧缺专业,对口招收藏区中职学生233名(其中玉树州115名),实施三年免费教育,累计减免学费550万元,同时建立100%推荐就业机制,积极探索以发展职业教育、提升职业技能消除贫困代际传递的脱贫新路。积极推进异地办学机制,进一步巩固江宁高中海南班异地办学机制,85%以上学生为民族学生和农牧民子女,普通班重点本科率提升到97%以上,民族班本科率提升到95%以上,成为享誉青海的江苏智力支援“金名片”。2018年10月,苏青两省党政主要领导赴学校调研,看望就读学生。
五是社会力量广泛参与。至2018年底,指挥部及各县工作队已累计筹集计划外援助资金设备物资折计3590万元,其中共和县工作组筹集360万元,贵德县工作组筹集262.7万元,贵南县工作组筹集593万元,兴海县工作组筹集644.4万元,同德县工作组筹集940万元,全部用于精准扶贫和民生保障事业。利用社会资金开展“心佑工程青海行”和“光明行”活动,共安排海南州38名先心病儿童赴苏免费治疗,425名白内障患者免费手术,患者全部康复。引入108度公益基金会、南通彩虹之心义工社等慈善基金会,设立“同德县爱心教育基金”、“徐州--兴海教育助学专项资金”,参与海南州捐资助学活动,已惠及300多名建档立卡户贫困生。
三、真抓实干,全力推进2019年“携手奔小康”行动
一年来,指挥部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不断完善工作机制,扎实推进“携手奔小康”行动,有力促进了海南州脱贫攻坚进程,但在工作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携手奔小康行动的内涵有待进一步深化,虽已部分覆盖,但还需细化工作措施、目标任务。二是产业合作的空间和领域还有待进一步拓展,特别是直接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脱贫的农业产业合作方面还不够。三是人才交流的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特别是教育、卫生、科技、文化、农业等方面的专业技术力量相对薄弱。
2019年是“十三五”规划实施和脱贫攻坚最关键一年,也是对口支援及帮扶干部人才的轮换之年,我们将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按照娄勤俭书记和吴政隆省长的指示要求,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落实援建任务,一如既往做好对口支援各项工作,为青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作出积极努力。2019年总体工作思路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紧扣“两不愁、三保障”目标,聚焦深度贫困县、贫困村,强化人才交流、产业合作、劳务协作、资金管理,持续加大帮扶力度,以更加实的工作作风、更加实的工作措施、更加实的考核机制,集中力量深入实施对口支援,不断推动资源、资金、人才等要素向脱贫攻坚一线聚集,有力促进海南州年度脱贫攻坚任务的顺利完成。
一是进一步完善扶贫协作机制。按照中央、省关于进一步加强东西部扶贫协作的要求,加强协商,健全完善联席会议制度,推动开展定期互访,确定协作重点,研究部署和协调推进扶贫协作工作。
二是进一步突出帮扶工作重点。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的脱贫目标,进一步突出帮扶重点,把深度贫困地区作为帮扶资金投入和帮扶措施落实的重点,整合资源,大力实施深度贫困村提升工程,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推进贫困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强贫困村基层组织建设,创新农村社区治理机制,着力打造一批具有江苏特色的示范工程,切实突出帮扶实效。
三是进一步深化产业帮扶合作。以共建产业园区为抓手,加快引进资金、技术、管理、人才等先进要素向园区聚集,提升贫困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和“造血”功能,拓宽就业渠道,带动更多的贫困户增收致富。同时大力搭建平台,拓展渠道,打造品牌,积极推动海南特色农畜产品进入江苏消费市场,带动贫困人口长期持续增收。
四是进一步强化劳务协作对接。建立扶贫协作双方统筹协调的劳务协作精准对接机制,建设贫困村就业信息网点、搭建就业信息服务平台,充分利用扶贫大数据平台,精准掌握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有就业意愿和能力的未就业人口信息,因人因需提供就业服务,与各对接市开展有组织的劳务对接,开展“订单式”培训,保障稳定就业,提高劳务输出脱贫的组织化程度。
五是进一步加大人才交流力度。大力选派优秀干部到江苏挂职学习,加大对贫困地区干部特别是基层干部、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力度,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人才交流。采取双向挂职、两地培训、委托培养等方式,加大贫困地区教育、卫生、科技、文化、农业、社会工作等领域的人才培养力度。制定优惠政策措施,促进江苏的先进理念、人才、技术、信息、经验等优势要素向海南州流动,为海南州脱贫攻坚提供人才支撑。
州民语中心积极组织参与“扶贫日”活动
2019年10月17日是我国第6个扶贫日,也是第27个国际消除贫困日。为积极响应“扶贫日”号召,引导全体干部关注贫困问题,关爱贫困人口,关心扶贫工作,力所能及地为扶贫联点村接济帮困,我中心组织干部积极参与活动。 一是积极宣传,营造声势。民语中心充分...
2020-06-24 编辑:拉毛太 7384科技助力脱贫攻坚 青海闯出生态富民新路子
如何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使广大农民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科技创新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支撑。
2020-06-22 编辑:青阳卓玛 8777兴海县中铁乡恰青村第一书记:尕白
回想2015年10月刚刚到村里报到的时候,自己和工作队满怀信心,当即组织召开了第一次党员见面会,当时的情景记忆犹新,印象最深的就是会议室里寥寥无几的党员,对我充满怀疑的眼神,党员之间不着边际的交谈和对工作队略带讥讽的言辞,还没有等到支部书记宣布会议开始,很多人...
2020-06-16 编辑:拉毛太 7713贵南县茫拉乡康吾羊村第一书记:甘世军
甘世军同志2015年11月担任茫拉乡康吾羊村第一书记,康吾羊村是茫拉乡藏族贫困村之一,起初他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语言不通,交流困难,但是奔着为群众服务的理念,甘世军同志放下身段,尽可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群众交流,为群众讲解党的政策。因为是藏族村,家族势力特别严重...
2020-06-16 编辑:拉毛太 7535贵德县常牧镇拉德村第一书记:伊发春
心系贫困群众 推进脱贫攻坚 ---贵德县常牧镇拉德村第一书记伊发春 伊发春,男,藏族,1967年11月生,中共党员,草业科学大专学历,从事农牧业工作30年。2015年10月被海南州农牧党组派往贵德县常牧镇拉德村开展精准扶贫工作,2016年10月担任了第一书记。他对党忠诚,工作担当,...
2020-06-16 编辑:拉毛太 7712贵德县河西镇甘家村第一书记:文武庆
文武庆同志于2015年8月派驻贵德县河西镇甘家村任第一书记。在镇党委、政府的安排部署下,他及时与村“两委”班子研究确定工作目标,把抓村党建放在首位,建立健全各类规章制度,重新修订《村规民约》,解决了干部不团结,党员模范带头意识不强,群众自我发展意识...
2020-06-16 编辑:拉毛太 7294共和县恰卜恰镇下梅村第一书记:包维兴
自驻村以来,他积极践行“做合格党员、当干事先锋”的要求,履职尽责,奔忙于精准扶贫第一线,为扶贫攻坚做出了应有成绩。托勒台村是一个以农业为主,渔业为辅助的村,全村现有168户,565人,共产党员30名,全村耕地778亩,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26户61人。他到村后,...
2020-06-16 编辑:拉毛太 7257共和县恰卜恰镇下梅村第一书记:切桑
2017年2月,切桑同志受组织选派到恰卜恰镇下梅村担任第一书记,履职以来,他坚持以第一书记为纽带,不断加强自身建设,严守纪律、扎实工作,团结两委班子,克难奋进,为下梅村的扶贫工作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为确保获得下梅村的第一手资料,切桑同志通过各种方式详细了解...
2020-06-16 编辑:拉毛太 7334共和县龙羊峡镇克才村第一书记:李建海
李建海,男,汉族,生于1974年4月,1994年元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4年7月参加工作,大学本科学历。担任克才村第一书记前任海南州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食品流通监管科科长。该同志自参加工作以来,先后在贵南县国营企业、县药监局市场稽查科、局办公室、县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
2020-06-16 编辑:拉毛太 7481海南州着力实施12项工程 创新推动民族团结进步+“精神脱贫”
海南州紧盯2020年如期脱贫和脱贫后可持续发展目标,围绕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创新推动民族团结进步+深度融合发展,着力实施12项工程,坚持物质脱贫、精神脱贫两手抓,注重补齐“精神”短板,变“输血”为“造血。...
2020-06-11 编辑:青阳卓玛 7573联系电话:0974-8512858
投稿邮箱:amdotibet@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