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德县常牧镇拉德村第一书记:伊发春

作者:海南州扶贫局 来源:青海湖网 时间:2020-06-16 10:10:35 点击数:
心系贫困群众  推进脱贫攻坚
---贵德县常牧镇拉德村第一书记伊发春

        伊发春,男,藏族,1967年11月生,中共党员,草业科学大专学历,从事农牧业工作30年。2015年10月被海南州农牧党组派往贵德县常牧镇拉德村开展精准扶贫工作,2016年10月担任了第一书记。他对党忠诚,工作担当,心系群众,同其他驻村工作队员一道全身心投入 到脱贫攻坚的大会战当中,用自己的恒心、热心、决心和耐心谱写了一曲常牧镇拉德村和谐稳定、产业脱贫、村级发展的美丽赞歌,2017年度被评为常牧镇优秀第一书记荣誉称号。
        抓好党建推扶贫。“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驻村以来,伊发春同志始终把加强村级组织建设作为夯实扶贫工作基础的重中之重,不断建强拉德村党支部,坚持驻村工作和学教活动相结合,帮扶单位党支部进村同贫困村党支部结对开展主题活动,开展了“一名党员一面旗帜”、“党员在脱贫攻坚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三带三推”、“三联七做”主题实践活动。针对查找出的村级组织班子活力不足、思想不够解放、发展思路不清、任务落实不到位等实际问题,协助规范了拉德村工作程序,建立健全了村级财务、村务公开等各项管理制度,不断提高了各项村级事务的办理效率。同时,定期组织村干部和党员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扶贫政策,经常找村干部和党员谈心,密切掌握他们思想动态,大力强化宗旨观念和责任,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改变思想转观念。转变群众思想观念是实现脱贫的关键。拉德村作为全镇九个深度贫困村之一,全村305户,1425人,建档立卡贫困户89户,385人,面对这样一个深度贫困村,他清楚地认识到,发挥好村党支部领导核心作用,积极引导好贫困群众转变思想观念对脱贫攻坚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因此,他同驻村工作队一起经常性、主动性地深入贫困户家中调查研究,了解基本情况,及时召开村两委班子会议,党员大会,社员大会,科学研究制定拉德村精准扶贫规划;他积极主抓全村教育工作,努力使教育培训成为贫困群众转变思想、观念掌握、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他积极主抓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向多方申请资金项目,为全村通上了自来水和公路;积极主抓村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在全村先后建成了村级卫生室、文化活动室、文化广场,不断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
        精准施策真扶贫。加快产业扶贫是开展精准扶贫的核心要求。针对拉德村村级产业发展规模化水平低、传统产业粗放等实际,他牢固树立扶上马、送一程的工作理念,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同驻村工作队一起狠抓互助资金和“530”贷款、产业到户项目落地落实,切实解决了贫困户恢复生产资金短缺的问题,使产业到户项目贫困户人均增收2000元。同时,他充分发挥自己所学的农牧专业知识,推行藏羊高效养殖技术,2017年实现收入100万元,合作社户均1.4万元,人均2800元,动员组织184名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创收达36万元,极大调动了广大贫困户开展产业脱贫的积极性,拉德村产业脱贫在他的带领下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
        维护稳定促团结。建设安定团结的社会环境是实现精准脱贫的保障。他深刻意识到,没有安定团结的社会环境,一切发展无从谈起。因此,他坚持从源头抓起,协助村党支部书记,与户主签订了维稳工作责任书。他坚持把工作重心下移,从不同渠道收集各种影响社会治安的信息,主动跟进,教育引导,把各类不稳定因素解决在萌芽状态,有效杜绝了非正常上访事件的发生。同时,加强对牧民群众的思想教育,采取“一对一”方式宣讲党的政策方针,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牢记党和政府的恩情。自驻村以来,他参与解决、调处各种邻里纠纷20余次,调解成功率达92%,未发生一起越级上访等影响维稳工作的不良事件。
        严于律己树形象。作为一名脱贫攻坚第一线的第一书记,他深知,自己身上担负了为老百姓的脱贫致富增收的重任,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自觉遵守《驻村工作纪律》,真正做到清正廉洁、严于律己,塑造了务实清廉的党员形象。他为人热情,善于做群众工作,能够团结带领村两委“班子”成员开展脱贫攻坚工作,虽然驻村工作苦、杂、繁,但他一直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不断推动拉德村各项工作向前迈进,尤其是产业脱贫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他谦逊地认为离上级确定的脱贫目标和要求还远远不够,还有很多为基层群众要做的事情,他也希望通过不懈的努力,为这个深度贫困村的脱贫攻坚贡献自己更多的力量。
        用行动诠释忠诚,用事业点燃激情,用执着书写精彩。走进如今的拉德村,我们会惊喜地发现:路宽了,水通了,树绿了,有了产业支撑,有了活动场地,有了购物场所,打架赌博的少了,崇尚科学健康生活的多了,牧民的生活条件明显改善,文化素质显著提高,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更足了。日复一日,岁月流逝,但这个朴实的汉子对农牧区精准扶贫工作的热度没有减,追求没有变,脚步没有停。
相关推荐
  • 州民语中心积极组织参与“扶贫日”活动

    2019年10月17日是我国第6个扶贫日,也是第27个国际消除贫困日。为积极响应“扶贫日”号召,引导全体干部关注贫困问题,关爱贫困人口,关心扶贫工作,力所能及地为扶贫联点村接济帮困,我中心组织干部积极参与活动。 一是积极宣传,营造声势。民语中心充分...

    2020-06-24 编辑:拉毛太 7384
  • 科技助力脱贫攻坚 青海闯出生态富民新路子

    如何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使广大农民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科技创新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支撑。

    2020-06-22 编辑:青阳卓玛 8777
  • 兴海县中铁乡恰青村第一书记:尕白

    回想2015年10月刚刚到村里报到的时候,自己和工作队满怀信心,当即组织召开了第一次党员见面会,当时的情景记忆犹新,印象最深的就是会议室里寥寥无几的党员,对我充满怀疑的眼神,党员之间不着边际的交谈和对工作队略带讥讽的言辞,还没有等到支部书记宣布会议开始,很多人...

    2020-06-16 编辑:拉毛太 7713
  • 贵南县茫拉乡康吾羊村第一书记:甘世军

    甘世军同志2015年11月担任茫拉乡康吾羊村第一书记,康吾羊村是茫拉乡藏族贫困村之一,起初他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语言不通,交流困难,但是奔着为群众服务的理念,甘世军同志放下身段,尽可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群众交流,为群众讲解党的政策。因为是藏族村,家族势力特别严重...

    2020-06-16 编辑:拉毛太 7535
  •  贵德县河西镇甘家村第一书记:文武庆

    文武庆同志于2015年8月派驻贵德县河西镇甘家村任第一书记。在镇党委、政府的安排部署下,他及时与村“两委”班子研究确定工作目标,把抓村党建放在首位,建立健全各类规章制度,重新修订《村规民约》,解决了干部不团结,党员模范带头意识不强,群众自我发展意识...

    2020-06-16 编辑:拉毛太 7294
  •  共和县恰卜恰镇下梅村第一书记:包维兴

    自驻村以来,他积极践行“做合格党员、当干事先锋”的要求,履职尽责,奔忙于精准扶贫第一线,为扶贫攻坚做出了应有成绩。托勒台村是一个以农业为主,渔业为辅助的村,全村现有168户,565人,共产党员30名,全村耕地778亩,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26户61人。他到村后,...

    2020-06-16 编辑:拉毛太 7257
  • 共和县恰卜恰镇下梅村第一书记:切桑

    2017年2月,切桑同志受组织选派到恰卜恰镇下梅村担任第一书记,履职以来,他坚持以第一书记为纽带,不断加强自身建设,严守纪律、扎实工作,团结两委班子,克难奋进,为下梅村的扶贫工作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为确保获得下梅村的第一手资料,切桑同志通过各种方式详细了解...

    2020-06-16 编辑:拉毛太 7334
  • 共和县龙羊峡镇克才村第一书记:李建海

    李建海,男,汉族,生于1974年4月,1994年元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4年7月参加工作,大学本科学历。担任克才村第一书记前任海南州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食品流通监管科科长。该同志自参加工作以来,先后在贵南县国营企业、县药监局市场稽查科、局办公室、县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

    2020-06-16 编辑:拉毛太 7481
  • 海南州着力实施12项工程 创新推动民族团结进步+“精神脱贫”

    海南州紧盯2020年如期脱贫和脱贫后可持续发展目标,围绕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创新推动民族团结进步+深度融合发展,着力实施12项工程,坚持物质脱贫、精神脱贫两手抓,注重补齐“精神”短板,变“输血”为“造血。...

    2020-06-11 编辑:青阳卓玛 7573
  • 共和县沙珠玉乡上卡力岗村第一书记:张炜明

    自入村工作以来,认真贯彻落实省、州县精准扶贫战略和会议精神,坚持科学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扶贫开发作为最大任务,建立"123"工作机制,把握"五看五学五干"活动为目标任务,树立扶贫工作"全县一盘棋上下一条心"的大局意识...

    2020-06-11 编辑:拉毛太 86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