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开高原之花 成都445个援藏项目已全部启动
踏上援藏报道行程的成都传媒集团特别报道组记者面临的第一个挑战,就是陡然上升的海拔。缺氧导致的头痛、恶心,让记者们感受到援藏工作对身体的挑战。石渠县市民文化体育活动中心、松潘县奇峡沟风景区……随着一个个成都援藏项目的落实见效,“感谢成都”成为记者们在藏区听到的高频“热句”。
今年以来,成都援藏工作按照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作出实施“一干多支”发展战略的重大部署,发挥“首位城市”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聚焦藏区夯实发展基础、提升造血功能、激发内生动力、增强发展动力,对口支援各项工作扎实有效推进。成都传媒集团特别报道组记者深入带有“成都援藏”烙印的项目现场、田间地头,记录高原上绽放的“成都之花”。
进一步夯实藏区发展基础、提升藏区造血功能,离不开援助项目及其资金的落地落实。今年按照资金援助标准,计划拨付资金4.002亿元,截至目前已到位3.34亿元(当前进度83.5%)。按照成都20个支援区(市)县制定的2018年度项目实施计划,今年将实施项目445个,目前已经全部启动,已完成项目达93个。
第一组:
阿坝九寨沟县-松潘县-黑水县
记者:成都商报记者钟茜妮
成都日报摄影记者张全能
成都全搜索记者张威
“四周青山扑面而来,每座山都带着山体垮塌的伤疤。”地震之后九寨沟遭受重创,刚刚恢复又经历今夏的洪灾,再度关闭景区。“直到遇到扎西卓玛,才让人看到九寨沟恢复重建的生命力。”在采访中,成都商报记者钟茜妮了解到,卓玛的家庭依靠九寨沟旅游谋生。“她在酒店做服务员,丈夫在艺术团表演藏族歌舞,有空还要开旅游大巴。景区关闭后,卓玛重找生计,在邛崃援藏队引进的电商平台公司里学电脑学管理,还准备把村里白马藏族的文化特色打造成新的乡村旅游。”卓玛说,她想把村里的旅游做起来,等九寨沟景区重新开放时,把游客从景区吸引到村里来,让九寨沟县处处是景区,处处有游客。卓玛的故事带着一股坚韧的力量,象征九寨沟重生的希望。
“我来到阿坝,看到如亲人一般温暖的邛崃援藏工作队、对贫困户鞠躬尽瘁的大邑援藏工作队,以及敢于对难题发出挑战的彭州援藏工作队。”成都全搜索记者张威说,“援藏报道工作又给我带来了什么?我想有两个字最为贴切——踏实。”
“没想到在退休前,还能有机会深入藏区报道成都援藏故事。”大邑县援藏干部王丫丫令59岁的成都日报摄影记者张全能记忆深刻,“虽然她是一位女同志,但她把松潘县25个乡镇55个贫困村2769户贫困户全部走访过,真的很了不起”,这样扎实的工作作风令人钦佩。
第二组:
甘孜石渠县-甘孜县-炉霍县
记者:成都晚报记者 黄尚斐
成都晚报摄影记者 孙琳
成都全搜索实习记者 刘泰谦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每位援藏干部的肤色几乎都和藏区同胞的肤色相近。”在成都晚报摄影记者孙琳看来,从没有树木的石渠,到满是金黄青稞的甘孜,再到树木丛生的炉霍,援藏的艰辛,不仅要面对现实的种种困难,也要与大自然作斗争。“锦江区援助炉霍县建设的现代化农业产业园让我印象最深,现代化的农业科技设备在藏区的投入和产出,让人看到了脱贫奔康的希望所在。”这是第一次到高原藏区的成都全搜索实习记者刘泰谦的感受。
在采访中,每一个县在成都晚报记者黄尚斐看来都有值得仔细记录的故事。“在金牛区援助下,石渠县城管大队长斯塔洛桑结束了没有装备和制服的‘光杆司令’历史。楼房、街道建起来,石渠县城也拥有了让人舒适的城市容貌。”
色拉寺"火供宗"教仪轨
色拉寺 作为拉萨三大寺之一的色拉寺的“火供”宗教仪轨从古至今已延续600多年。1月8日当天,为了赶上一年一度的“火供”,天刚蒙蒙亮,坚参大叔就带着全家人朝着拉萨北郊的色拉寺走去。在那里,朝佛群众的队伍蜿蜒数千米,等待着进入举行仪轨的密宗院祈...
2013-01-10 编辑:admin 10151阿斯根首发专辑 风格清新质朴
“小才旦卓玛”阿斯根的首张专辑《去拉萨的路有多远》 6月12日下午,“小才旦卓玛”阿斯根在北京西单图书大厦为其首张大碟《去拉萨的路有多远》举行了签售会。阿斯根还在现场清唱献艺,赢得了众多歌迷掌声的同时,也预示听众将从该专辑中体验一次独...
2010-06-16 编辑:admin 9641【走进西藏博物馆】来这里,了解“离太阳最近的人”
2016年12月1日,西藏博物馆闭门谢客,开始改扩建工程。
2022-06-17 编辑:索南多杰 11015《藏族民间棋艺》一书已出版
近日,由青海省文联角巴东主等部分专家学者用藏汉两种文字整编的《藏族民间棋艺》一书在青海民族出版社出版。 藏族棋艺“密芒”是最早宫廷贵族棋,是因为“密芒”曾是吐蕃王室决定重大国事活动占卜用具,对弈者用赢输来决定重大国事。后来“密芒”渐渐成为王室的娱乐项...
2008-01-30 编辑:admin 15665联系电话:0974-8512858
投稿邮箱:amdotibet@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