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面具下的千年传承——南木林湘巴藏戏的古与今

作者:赵钊 来源:中国西藏网 时间:2025-07-24 08:25:39 点击数:
  鼓钹声穿透晨雾,蓝面具在河畔的阳光下流转着金属般的光泽。7月16日,日喀则市南木林县非遗林公园内,一场跨越七百年的湘巴藏戏展演正酣。台上,11支藏戏队轮番演绎《智美更登》《诺桑法王》等藏戏经典剧目,古老唱腔与现代舞美交相辉映;台下,千余名群众凝神驻足,酥油茶的醇厚香气伴着此起彼伏的喝彩袅袅升腾——这是南木林献给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的非遗厚礼,更是“藏戏之乡”文化基因的鲜活注脚。
图为日喀则南木林县非遗林公园内的湘巴藏戏展演
  南木林县打造“藏戏之乡”的底气,深植于湘巴派藏戏的血脉之中。作为蓝面具藏戏四大流派的发源地,这里的每一段高亢唱腔都镌刻着14世纪唐东杰布时期的艺术密码。稚龄孩童在台侧模仿水袖翻飞的弧度,豆蔻少女担纲主演时的婉转唱腔,耄耋老艺人于幕后校准鼓点的精准,“四代同堂”的传承图景已覆盖全县29支藏戏队,总体上青年演员占比近六成。这份流淌在血液里的热爱,在南木林县达那雪藏戏队演职人员卓玛央吉身上得到生动印证。
图为日喀则南木林县非遗林公园内的湘巴藏戏展演
  “我对藏戏的喜爱要从三岁时说起,六岁正式学戏,初中时真正加入藏戏队。爸爸和爷爷都深爱藏戏,这份热爱是刻在骨子里的传承。”卓玛央吉一家三代对藏戏的执着,造就了她如今一颦一笑皆有戏的灵动。
  这种植根乡土的生命力,让南木林县的藏戏队数量五年间增长240%,规模稳居日喀则市之首。
图为日喀则南木林县非遗林公园内的湘巴藏戏展演吸引了大批观众驻足观看
  藏戏的枝繁叶茂,离不开南木林精心培育的非遗文化保护生态。作为西藏自治区级文化生态保护区,这里的77项非遗保护已织就立体网络:国家级非遗锻铜技艺錾刻的《吉祥八宝》金光熠熠,200米巨幅唐卡《吐蕃赞普世系大唐卡金子明镜》铺展民族交融的壮阔史诗,“土布加谐钦”千年祈福舞跃动着农耕文明的鲜活记忆。而藏戏正是这棵生态之树上最璀璨的果实——当地非遗工坊孵化出兼具传统与创意的文创产品。目前,这一传习基地培育800余名传承人,“藏戏大比武”推动艺术水准精益求精。
  对此,南木林县甲措乡果拉村藏戏队演职人员尼玛次仁深有感触:“县委、县政府打造‘藏戏之乡・幸福南木林'的决定,让我们打心底里高兴!群众都全力支持并积极参与。现在全县已有近30支成熟的藏戏队,包括1支儿童队。我自己深爱藏戏,祖辈更是感情深厚。儿子在少儿藏戏队学习后,如今也成了正式演职人员。村里很多家庭都这样,核心就是要把优秀文化继承发扬下去。”
  南木林的实践赢得了相关专家的高度赞誉。藏戏表演艺术家、西藏自治区藏剧团党委副书记、团长班典旺久告诉记者,南木林县湘巴派藏戏传承发展成效显著,民间藏戏队伍逐年壮大,各队人员结构完善,老中青少齐全,形成了独特的管理模式。一级演员、西藏自治区藏剧团普琼对南木林群众对藏戏的热爱感到动容:“现在藏戏各队青年演员占比高,他们的热情是传承的关键。也有孩子在旁模仿学习,29支队伍在服装、表演、唱腔等方面的日益精进,让人倍感欣喜!”
  暮色渐沉,藏戏的鼓点依旧铿锵。当耄耋艺人的指尖抚过祖传的鼓面,当孩童踩着千年舞步跃入摇曳光影,传承就是自然而然中发生。南木林正用这场永不落幕的传承宣告:雪域文化的根脉在“藏戏之乡”的沃土中扎得更深、延得更远。
相关推荐
  • 藏区文化保护和现代化战略学术研讨会已召开

      据悉,11月22日至23日西藏和四省藏区文化保护和现代化战略学术研讨会在成都召开。研讨会由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科研办和《西藏和四省藏区文化保护和现代化战略研究》课题组合办。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会。 西藏和四省藏区文化保护和现代化战略学术研讨会...

    2014-12-04 编辑:admin 14829
  • 青海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资助果洛州教育1000万元

    为了支持教育事业发展,稳定教师队伍,提高教学质量,鼓励教育工作者热爱教育,吸引优秀教师留任教育第一线。8月4日,青海省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资助果洛藏族自治州教育事业签字仪式在青海会议中心举行。该公司资助果洛州教育事业1000万元,这是果洛州历史上受赠额度最大的一笔资金。...

    2008-08-05 编辑:admin 17955
  • 藏族歌手三木科

    藏族歌手三木科歌手简介:   姓名: 三木科 民族: 藏族    三木科 生日: 8月18日 身高:   173 CM 体重: 60 Kg   故乡: 阿坝藏族自治区   毕业院校:西南民族大学   导师: 穆兰   特长和爱好:   喜爱藏族和南亚音乐舞蹈,舞蹈表演得过全省十佳适合音乐...

    2010-03-26 编辑:admin 18970
  • 无价之宝——九眼石

    九眼石无价之宝——九眼石,是藏民族古老的货币。据史料记载,此币使用已有四千年左右的历史。 九眼石,又叫作眼睛石,它品种繁多,从形状上分为两种类型:条柱形和球状形。两种都有穿绳小孔。条柱形有一眼、二眼、三眼直到九眼、十二眼、十八眼不定,单眼较双眼值价,五眼、...

    2009-03-16 编辑:admin 16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