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加强生态建设促进藏区经济发展
三江之源,中华水塔——这是青海重要生态地位最经典的提法。这里是全国生态系统最为脆弱的地区之一;这里71%的区域为藏区,自然条件差,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有百余万牧民群众在这里繁衍生息。
为不断增强青海省藏区可持续发展能力,改善生态环境,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藏区早日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长期以来,在国家的大力支持和帮扶下,青海省先后投资近百亿元资金,组织实施了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三北”防护林、退牧还草、水土保持等生态环境建设工程。
目前,侵害全省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已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并形成了建设、保护、管理协调结合、整体推进的生态治理新格局。森林覆盖度提高了0.8个百分点,局部恶化的生态与环境得到治理,湿地水资源得以保护,物种多样性保护力度加大,群众生态建设意识不断提高。
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涉及青海省玉树、果洛、海南、黄南藏族自治州和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的17个县市,涵盖了长江、黄河、澜沧江三大江河的源头地区。
2005年8月开始实施的《青海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总体规划》,总投资75.07亿元。共涉及封山育林、黑土滩治理、森林防火、草原防火、鼠害防治、建设养畜、小城镇建设、沙漠化治理、能源建设、科研课题、生态监测、科技培训、湿地保护、人工增雨、保护管理设施与能力建设和保护管理站点改造和建设等16个项目。目前,各项工程进展顺利,效果日益显现。
项目覆盖区水源涵养功能初步得到恢复,“中华水塔”功能有所增强。几年来,共完成退牧还草2560万亩、封山育林156.89万亩、退耕还林9.81万亩、治理黑土滩2.6万亩、鼠害防治8122万亩。在近几年降水量增多、地面植被恢复和人工增雨的共同作用下,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水源涵养功能有所增强,突出表现在三江源区沼泽、湖泊面积呈现出不同程度的扩大。曾经有“千湖之县”美称的玛多县又开始呈现出湖泊星罗棋布、湖水涟漪的千湖美景。
在海晏县牧区,牧民们养羊都会这样算账,每年枯草期将近8个月,一只自产的半细毛羔羊养到成年,需要3年-5年,每天还要吃掉1公斤的饲草,最后也只能卖到1000元左右,平均产值还不到1元,这还不算设施和人工投入。而一只羔羊从出生到出售吃两个月的奶,吃一个多月的草,最多用110天,就能卖到200元,这样一只羊羔就能给牧户每天带来1.7元的产值。这样既能解决畜草矛盾保护了生态,还能带来丰厚的收益。
改革开放30年,尤其是西部大开发以来,环湖牧区大力开展了畜牧业内部结构的调整,重点解决日趋突出的畜草矛盾,大力发展“牧繁农育”、“自繁自育”式农区畜牧业,使牧民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有些地区牧民人均收入已达到4000余元。
而身处三江源地区的一部分牧民群众,从退化草场上搬迁出来后,通过发展暖棚种植、牛羊育肥、运输业、加工业、服务业、旅游业,改变了牧民长期游牧的状况,从牧民变为产业工人,拓宽了牧民的转产渠道,增加了收入。小城镇建设、建设养畜、农牧民科技培训、人畜饮水、能源建设等工程的实施,为社区提供了供排水、供电、道路、教育、卫生等基础设施,与迁出区相比,搬迁牧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较大改善。
在柴达木盆地,过去令矿产企业头痛的污染废料,而今竟成为市场叫好的工业原料。将电力、石油天然气化工、盐湖化工、煤化工、有色金属、建筑材料等多种产业横向链接起来,柴达木初步构建起循环型产业链。企业、产业链各环节的线型生产线在这里往复循环[FS:PAGE],已构成了一个网状大循环圈。企业通过先进技术、工艺和设备,通过产业循环链把资源的有效成分提取出来,最大限度地做到“吃干榨尽”,物尽其用。
自2001年以来,柴达木先后入驻中信国安、西旺矿业、浙江玻璃、内蒙古庆华、河南义马等一批大型实力企业,涉足盐湖开发、铁矿选炼、纯碱生产、锂资源开发、煤炭采掘等领域,为这里带来了数百亿元的投资。在数百个投资项目中,深加工项目占到了60%,企业间关联度大为提高。
如今,在国家和青海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关心下,以矿产循环发展为突破口,企业开始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方面考量循环经济,变治理生态环境为经营生态环境,做到保护和开发并举。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特色产业纵向延伸、横向拓展的资源开发利用新格局正在八百里瀚海加快构建和完善。
千米唐卡《宗喀巴大师功德大全》今年将完工
千米唐卡《宗喀巴大师功德大全》 正在绘制唐卡 日前,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谐西藏行》(青海篇)黄南报道组来到同仁县年都乎乡年都乎村,对绘制千米唐卡《宗喀巴大师功德大全》的总监夏吾才旦先生进行了采访。 夏吾才旦介绍说,这幅巨型唐卡全长1280余米,总宽度3米,画面...
2013-05-29 编辑:admin 9306来自江苏的微笑“天使”王静
不是每一朵花都能盛开在雪山之上,雪莲做到了;不是每一棵树都能屹立在戈壁,胡杨做到了;不是每一个人都能踏上援青之路,她做到了……
2020-06-12 编辑:青阳卓玛 825020集电视剧《一路格桑花》3月10日成都开机
“一条路的终点,是另一条路的起点。天堂的路有几条?天堂的路有多远?只有虔诚的信徒知道。西藏是我的天堂,是我灵魂栖息的地方。” 由凌潇肃、赵柯、善天(原名石爻)等主演的、以感人的爱情故事展示西藏新生活的20集电视剧《一路格桑花》于3月10日在成都开机。该剧由曾...
2009-03-11 编辑:admin 7165传播民族文化 共奏和谐之音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悠久历史的积淀,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所在,也是一个民族不断发展不断进步的重要动力,是民族精神发展和传承的重要载体。
2023-09-20 编辑:索南多杰 185联系电话:0974-8512858
投稿邮箱:amdotibet@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