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文化亮点:探索民族文化传承保护新路
作者:李泽兵、边巴次仁、钱荣
来源:新华社
时间:2009-12-12 10:01:39
点击数:
近日,内蒙古自治区最优秀的呼麦歌手们身着节日盛装聚集到呼和浩特市新城宾馆,庆祝全国第一张呼麦专辑《天籁之声》正式出版发行。内蒙古呼麦协会会长、呼麦传承人胡格吉勒图说:“有2600多年历史的呼麦今年入选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这是我们内蒙古人的骄傲,也是中国人的骄傲。”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步伐加快,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文化也受到广泛关注,许多濒临失传的民族文化正在得到大力保护。同时,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被列入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的保护名录之中。
蒙古族的长调、呼麦,藏族的藏戏、热贡艺术、史诗《格萨尔》,维吾尔族的木卡姆等一大批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精品,近年来陆续入选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使中华民族文化宝库更加光彩夺目。
在西藏,86岁的藏族老人桑珠正在创造一项新纪录。他的《格萨尔王传》录音已达2114个小时,整理并公开出版了30部。近20年来,桑珠几乎每年都要到西藏自治区社会科学院录制一部《格萨尔王传》。在未来3年到5年内将出齐45部。
西藏自治区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副所长次仁平措说:“从头到尾由一位艺人比较完整地独家说唱《格萨尔王传》,将填补一项民族文化传承保护历史的空白。”
在内蒙古、西藏、青海、新疆等地,各级政府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把越来越多的精力投入到文化建设之中。年至岁末,内蒙古连续召开会议,讨论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事项,要求发扬乌兰牧骑精神,打造一批民族歌舞、影视作品等民族文化精品力作。
记者从西藏自治区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了解到,今年西藏首次启动的自治区首批文化产业项目申报已经结束。截至11月25日,共收到社会各界上报的近300份文化产业项目申报书。经初步筛选,其中的124个项目极具开发潜力。
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厅长王志诚说,少数民族地区有着历史悠久、内涵丰富、牵引着世界目光的民族文化。弘扬民族文化要走出一条保护与传承、发展与创新的新路,通过发展文化产业,来打造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民族文化品牌和精品力作。
许多独具慧眼的有识之士看到了发展民族文化产业中的巨大商机。目前,西藏自治区已经初步确定具有开发潜力的124个文化项目涉及特色文化、民族手工艺、出版发行、广播影视、动漫和网络服务、乡镇特色文化资源、文化扶贫等众多领域。
次仁平措说,让古老的民族文化之花重新绽放,要学会借鉴国内外的成功经验,让无形的文化创造有形的价值。以《格萨尔》为例,除了藏戏、话剧形态的文艺作品,早在1980年中国戏剧出版社就出版了一套《格萨尔王》连环画。1989年青海电视台拍摄的16集《格萨尔王》电视连续剧风靡一时。而以《格萨尔》为题材的脸谱面具、唐卡绘画等方面的作品更是无法计数。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投资2600余万元、历时10年制作的《格萨尔千幅唐卡》已公开展览多次,并被列为“中华民族艺术珍品”。
年过花甲的西合道是青海省同仁县的一位热贡艺人,凭着一手绘制唐卡的技艺,他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全家年收入已达数十万元。5年前,他花18万元盖起了一座气派的藏式民居,买了一辆崭新的小汽车。西合道深有感触地说,搞民族文化,从未像现在这样吃香。
在同仁县,靠热贡手艺致富的不仅是西合道一人。西合道所在的吾屯村是文化部命名的“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全村446户农户中,从事热贡艺术的就有437户。
西合道告诉记者,在他们村里,多数人家里的情况都和他差不多。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步伐加快,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文化也受到广泛关注,许多濒临失传的民族文化正在得到大力保护。同时,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被列入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的保护名录之中。
蒙古族的长调、呼麦,藏族的藏戏、热贡艺术、史诗《格萨尔》,维吾尔族的木卡姆等一大批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精品,近年来陆续入选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使中华民族文化宝库更加光彩夺目。
在西藏,86岁的藏族老人桑珠正在创造一项新纪录。他的《格萨尔王传》录音已达2114个小时,整理并公开出版了30部。近20年来,桑珠几乎每年都要到西藏自治区社会科学院录制一部《格萨尔王传》。在未来3年到5年内将出齐45部。
西藏自治区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副所长次仁平措说:“从头到尾由一位艺人比较完整地独家说唱《格萨尔王传》,将填补一项民族文化传承保护历史的空白。”
在内蒙古、西藏、青海、新疆等地,各级政府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把越来越多的精力投入到文化建设之中。年至岁末,内蒙古连续召开会议,讨论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事项,要求发扬乌兰牧骑精神,打造一批民族歌舞、影视作品等民族文化精品力作。
记者从西藏自治区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了解到,今年西藏首次启动的自治区首批文化产业项目申报已经结束。截至11月25日,共收到社会各界上报的近300份文化产业项目申报书。经初步筛选,其中的124个项目极具开发潜力。
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厅长王志诚说,少数民族地区有着历史悠久、内涵丰富、牵引着世界目光的民族文化。弘扬民族文化要走出一条保护与传承、发展与创新的新路,通过发展文化产业,来打造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民族文化品牌和精品力作。
许多独具慧眼的有识之士看到了发展民族文化产业中的巨大商机。目前,西藏自治区已经初步确定具有开发潜力的124个文化项目涉及特色文化、民族手工艺、出版发行、广播影视、动漫和网络服务、乡镇特色文化资源、文化扶贫等众多领域。
次仁平措说,让古老的民族文化之花重新绽放,要学会借鉴国内外的成功经验,让无形的文化创造有形的价值。以《格萨尔》为例,除了藏戏、话剧形态的文艺作品,早在1980年中国戏剧出版社就出版了一套《格萨尔王》连环画。1989年青海电视台拍摄的16集《格萨尔王》电视连续剧风靡一时。而以《格萨尔》为题材的脸谱面具、唐卡绘画等方面的作品更是无法计数。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投资2600余万元、历时10年制作的《格萨尔千幅唐卡》已公开展览多次,并被列为“中华民族艺术珍品”。
年过花甲的西合道是青海省同仁县的一位热贡艺人,凭着一手绘制唐卡的技艺,他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全家年收入已达数十万元。5年前,他花18万元盖起了一座气派的藏式民居,买了一辆崭新的小汽车。西合道深有感触地说,搞民族文化,从未像现在这样吃香。
在同仁县,靠热贡手艺致富的不仅是西合道一人。西合道所在的吾屯村是文化部命名的“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全村446户农户中,从事热贡艺术的就有437户。
西合道告诉记者,在他们村里,多数人家里的情况都和他差不多。
相关推荐
《藏族传统手工宝典》首发仪式在拉萨举行
8月11日下午,《城关区志》暨《藏族传统手工宝典》首发仪式在拉萨举行。 西藏自治区党委常委、区政协副主席、区党委统战部部长齐扎拉与拉萨市相关领导出席首发仪式并向相关部门赠书。 据了解,《城关区志》的编纂工作自2001年启动以来,在各级相关部门的大力支...
2011-08-15 编辑:admin 7451社区“红雁”走在前,疫情防控最当先
自8月17日,兴海县在集中隔离管控人员中发现3名新冠肺炎病毒核酸检测阳性人员后,海南藏族自治州兴海县子科滩镇城西社区党支部书记童延英就没有闲下来过:开展“拉网式”排查、“无死角”巡察、“不间断”管控,大家以刻不容缓、分秒必争的信念和联防联控、众志成城的强大力量吹...
2022-08-22 编辑:青阳卓玛 7044品味西藏拉萨的茶生活
用酥油桶打酥油茶 每天清晨,伴随着第一缕曙光的降临,打酥油茶的声音便陆陆续续从大大小小的窗户里飘出来,参差悠扬、此起彼伏的隆隆声提示你:拉萨人一天的悠闲茶生活开始了。 打茶的隆隆声一般从早晨八点断断续续响到上午十点左右,也即最晚的早餐结束时。酥油茶就糌...
2010-08-09 编辑:admin 10521《传统八大藏戏经典唱腔》专辑现已上市
由西藏自治区文化厅出品、西藏自治区藏剧团承制的《传统八大藏戏经典唱腔》专辑日前上市,这是西藏发行的第一张专业化、系统化的有关藏戏唱腔的音像制品。 据《传统八大藏戏经典唱腔》的主唱、西藏著名青年藏戏表演艺术家班典旺久介绍:“经过4年的筹备,这张...
2010-06-04 编辑:admin 7537联系电话:0974-8512858
投稿邮箱:amdotibet@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