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让旺堆:"让格萨尔的故事代代相传"

作者:佚名 来源:新华社 时间:2012-06-09 10:00:00 点击数:

  清晨,一位年近八旬的藏族老人焚香祷祝后,对着一台破旧的录音机,开始说唱史诗《格萨尔》。“六十多年了,我几乎每天都梦到格萨尔的故事,第二天就把梦里的故事说出来。”老人告诉记者。
  这位老人,就是著名《格萨尔》说唱艺人才让旺堆,他从流浪汉到“国宝”的经历,同样是个传奇。在节奏越来越快的现代生活中,如何传承格萨尔文化,老人有着自己的思考。 从流浪汉到“国宝”
  才让旺堆1933年出生于西藏那曲一个贫苦牧民家庭,不到十岁父母双亡。根据母亲遗愿,幼小的才让旺堆到冈底斯山为父母超度亡灵,开始了十多年的流浪生涯。
  “那些年,我几乎朝拜了西藏所有寺庙,最后磕着长头,绕着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和纳木错神湖整整13圈,终于功德圆满。”才让旺堆说。
  才让旺堆告诉记者,有一天,他在纳木错神湖边不知不觉睡着了。“我做了一个很长的梦,全是格萨尔的故事。”
  “后来我又流浪了好多年,直到1957年成家后,才在青海唐古拉地区当了牧民,有时候给乡亲们说唱。”才让旺堆说。
  命运的转机发生在上世纪80年代,由于抢救《格萨尔》的工作被国家列入“六五”“七五”重点项目,1987年,青海省《格萨尔》研究会在省内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格萨尔》艺人调查,才让旺堆脱颖而出。很快被聘为专职说唱艺人,后来又相继获得“《格萨尔》说唱家”“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格萨尔》杰出传承人”等称号。
  截至目前,才让旺堆已录制了《阿达夏宗》《吉祥五祝福》《犀岭之战》等11部濒临失传的史诗珍本,超过300万字。
  “人亡艺绝”的担忧
  有“东方伊利亚特”之称的藏族史诗《格萨尔》,成形于公元10世纪前后,经过历代传唱,逐渐形成约2000万字的宏大规模,超过世界“四大史诗”的总和。同时《格萨尔》还是目前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几部“活史诗”之一,至今仍在民间艺人口中传唱不衰。
  才让旺堆坦言,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格萨尔文化面临受众减少的问题。“现在藏族青年都听流行歌、看大片了,真正愿意听我唱的不多了。”
  同时,才让旺堆认为,在藏区之外影响有限,也是制约格萨尔文化传承的原因之一。“现在外面的人对《格萨尔》的关注越来越多,但基本还局限在学术界。”
  才让旺堆还分析道,仅靠录音保存《格萨尔》文本,对于格萨尔文化的抢救、保护与开发是不够的。“《格萨尔》吸引人的另一方面,是艺人在表演中与观众的互动,如果能把表演场景录下来,对《格萨尔》的研究应该有帮助。”才让旺堆说。 多层次的保护与开发
  才让旺堆告诉记者,现在很多青年《格萨尔》艺人,已将现代舞台技术融入表演。“艺人穿上盔甲,拿上马鞭,简直就像格萨尔降临人间,观众们非常喜欢。”
  近年来,《格萨尔》汉译本的翻译出版稳步推进,据介绍,今年年初,由青海省《格萨尔》研究会牵头完成的汉译本《格萨尔王传》,已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同时,《格萨尔儿童文学丛书》,也已由甘肃民族出版社出版。“汉译本出得越全越好,希望能有越来越多的人通过阅读喜欢上《格萨尔》。”才让旺堆说。
  才让旺堆还说:“现在小孩爱看《哈里·波特》,我觉得《格萨尔》里面的想象力,要比《哈里·波特》丰富多了,可以把格萨尔的故事拍成电影或动画片,让更多的孩子喜欢上它。”
  在采访的最后,才让旺堆一字一顿地对记者说:“我年纪大了,但我不守旧,只要对保护格萨尔文化有好处,我都赞成,要让格萨尔的故事代代相传。”

相关推荐
  • 龙仁青:这一半的故事也足够让人久久回味——纪念万玛才旦

    以一首《FLY》火遍网络的ANU组合,原籍青海玉树囊谦。这首歌曾经被张艺谋导演看重,在冬奥会开幕式现场响起。他们从此成名,频频在各种选秀节目中亮相,但荣耀和失败却转瞬翻转,一如坐上了过山车,起起落落,惊喜与险象环生。...

    2023-05-12 编辑:索南多杰 3245
  • 她捡到价值八万余元的珊瑚项链 做法暖人心

      “太感谢你们了,这些东西对我来说很重要,真是太感谢了。”近日,在海南州共和县河东派出所,一男子紧紧地拉住保洁员措果的手,不停地说着感谢的话。  今年50多岁的措果是伟华物业的一名保洁员,负责打扫城北一区和二区的卫生。当天一大早,措果像往常一样,打扫完二...

    2018-01-25 编辑:admin 6818
  • 天祝县:双语和谐谱新曲——出彩工程奏华章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会议精神及党和国家鼓励各民族学习双语、互学互补的基本方针政策,抓住基层,探索推进民族地区双语和谐建设工作,营造各民族学习传承母语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良好 氛围,达到交往、交流、交融的目的。实现以语言相通促进感情相通、...

    2017-04-01 编辑:admin 7877
  • 贵南县高原牦牛复壮项目

    一、项目建设规模及内容:项目属新建。依托贵南县畜牧业优势资源,建设贵南县畜牧业高新技术推广示范基地,引进大通县种牛场野血公牦牛1500头,采取与家牦牛自然交配方法,复壮家牦牛75000头。 二、项目建设条件:贵南县属环湖地区,是一个以牧为主,农牧结合的县,全县可利用草场面积63...

    2008-05-29 编辑:admin 10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