尕日拉村18户牧民争相经营“牧家乐”

作者:扎西东主 来源:青海湖网 时间:2010-06-25 09:59:00 点击数:

  共和县石乃亥乡尕日拉村18户村民充分利用家居109国道环湖西路有利位置,依托近年来青海湖旅游不断升温,游客增加的商机,昔日单纯依靠农牧业生产经营收入的农民积极参与到民族旅游经营中。目前石乃亥乡尕日拉村18户具有一定经营头脑的牧民在紧靠青海湖畔的家门前经营起独具名族特色的“牧家乐”,在向远方的客人展示藏族风情、藏族生活习俗的同时,开阔了自身眼界,增加了收入。


“牧家乐”

  近年来,“牧家乐”作为青海湖牧民群众增收的渠道,共和县石乃亥乡高度重视“牧家乐”的发展,乡政府将发展“牧家乐”纳入年初签订的经济的目标责任书,作为年终考核的重要标准,鼓励引导本地具有商业头脑的青年党员和群众,积极开设“牧家乐”。同时,共和县石乃亥乡专门成立了“牧家乐”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组,与“牧家乐”经营户签订了环境卫生整治责任书,教育和引导农牧民群众提高环境保护意识,打造环湖“牧家乐”品牌意识。经过几年的发展,尕日拉村开设的“牧家乐”由10年前的3家增加到了今年的18家。


牧民的弹唱演出

  尕日拉村的原支书严排告诉记者,尕日拉村有四个社,1000多牧民,算得上是环湖地区离青海湖最近的村,他是最初开始经营‘牧家乐’的牧民,在青海湖畔扎了两个帐篷,经营‘牧家乐’,因为没有经验,加上语音上的障碍,加之游客少,生意惨淡。经过几年来的摸索,他现在经营的‘牧家乐’住宿、藏餐样样齐全,有六顶帐篷,同时可接纳20多位游客,每天的纯收入在三四百元左右。现在村里的很多人放下了手中的牧鞭,经营‘牧家乐’的牧民越来越多。”
  尕日拉村村长仁增高兴地说:“我们的‘牧家乐’在增加牧民收入的同时,也成为游客了解和欣赏到藏族从游牧生活到现代生活的一个窗口,从中体验藏族居住的房屋、生活习俗、转经轮、打酥油等一系列生活细节,还可以欣赏到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藏族原生态情歌对唱和牧歌弹唱以及赛马活动。”


品尝牧区美食

  石乃亥乡党委书记杜海峰告诉记者:“近年来,共和县石乃亥乡将开设“牧家乐”作为调整产业结构的模式发展,实施生态畜牧业后续产业发展,积极开设“牧家乐”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在具体实施中把分散经营的牧民集中到民俗村统一经营,进行规范管理,产业化经营。同时,我乡对“牧家乐”的选址设计、服务质量、保护生态、食品卫生、游客安全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指导。”(青海湖网特约记者 扎西东主 报道

相关推荐
  • 青海省再添项目巩固祁连山及青海湖生态地位

      青海省林业和草原局26日对外披露,UNDP-GEF(联合国计划开发署-全球环境基金)第六增资期青海祁连山-青海湖保护地项目已获批,项目重点在雪豹、普氏原羚物种保护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祁连山、青海湖地区的草地、森林、湿地、冰川等景观系统进行修复和保护。  UNDP-GEF第...

    2019-02-27 编辑:admin 9199
  • 青海果洛州班玛县探访青藏高原藏族碉楼群落

      翻过雪山,踏过草原,穿过峡谷,渡过激流,在位于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班玛县境内、海拔超过3500米的青藏高原腹地,有一方被原始森林覆盖的“秘境”。在这里,坐落着中国保存最完好的藏族碉楼群落之一——班玛藏族碉楼群。   6月的一个午后,记者来到藏族...

    2014-06-22 编辑:admin 12021
  • 四川省藏区第一座被动式太阳能建筑建成

      四川省甘孜州康定县江巴村位于康定县塔公乡以西32公里,全村232户1028人,面积40平方公里。江巴村是纯牧业村,地处高寒地区,年平均气温-10℃。全村现有党员17名,入党积极分子5名,“三老”干部1名,村“两委”领导班子成员13名。该村作为牧民定居行动计划...

    2010-09-10 编辑:admin 9603
  • 加强道路改造建设力度 为建州六十周年献礼

      近日,记者来到共和东路,看到施工人员正紧张有序地修建人行道,施工车辆正在紧张作业,现场一片忙碌有序的景象。据了解这是共和县恰卜恰镇道路改造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共和县为迎接建州60周年的献礼。通过道路改造工程的建设与完善,不仅将改善群众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提...

    2013-05-16 编辑:admin 9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