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果洛州班玛县探访青藏高原藏族碉楼群落
翻过雪山,踏过草原,穿过峡谷,渡过激流,在位于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班玛县境内、海拔超过3500米的青藏高原腹地,有一方被原始森林覆盖的“秘境”。在这里,坐落着中国保存最完好的藏族碉楼群落之一——班玛藏族碉楼群。
6月的一个午后,记者来到藏族碉楼最为集中的班前村。刚进村,就见一座座碉楼面朝河谷,向阳而立,青苔满墙,木门斑驳。
班玛县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局副局长郭海民告诉记者,班玛藏族碉楼,分为石碉、木碉、混合碉三种,其中石碉最有特色。外墙全用石片砌成,按照类似榫卯的结构,大小相扣、横竖交错,使墙体受力均匀,不易裂缝、倾斜。
轻轻推门进入位于村口的一座碉楼,过道漆黑幽长。郭海民说,过去,碉楼一层主要用于圈养牲畜,因此修建得比另外两层稍高一些。三层碉楼间用木梯相连,由于岁月侵蚀,已难见本色。
碉楼二层是主人的起居室,藏式雕花家具上精致的图案,与碉楼的古朴形成鲜明对比,房间中飘散着酥油的清香。三层则是个小小的经堂,佛像前酥油灯微暗的光,让人感觉恍若隔世。
“孩子们现在都在县城上班,也经常说要接我们到县城去住。但我们老两口还是喜欢住在老房子里,总觉得在这里生活,心里很踏实。”62岁的女主人央金卓玛笑道。
据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专家张君奇介绍,班玛藏族碉楼,藏语称为“夸日”,其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800多年前,主要分布在灯塔乡的班前、科培、格日则等村,其中仅班前村内就有碉楼近百座,大多有三百年以上的历史。
攀上屋顶,眼前豁然开朗。河流缓缓地从山谷间流过,河底的鹅卵石清晰可见,不时有鱼儿跃出水面。河对岸的大山脚下是一块块农田,山顶则被成片的原始森林覆盖,在阳光照耀下,森林中雾气升腾,甚至可以看到云雾的阴影在地面上缓缓移动。农田间、密林中,一座座碉楼依山而建,犹如传说中天上的穹庐。
据郭海民介绍,20世纪之前,班玛曾经是中国西南地区重要贸易通道——茶马古道上的重镇之一,从其县府所在地赛来塘到西藏的商路,历史上曾被称为“赛西古道”。来往的商贾,在为班玛带来财富的同时,也将四川、甘肃、西藏多地藏、汉、彝等民族的建筑风格带到这里,使班玛碉楼既博采众长,又独具特色。
“这也是青藏高原上多民族文化相互影响、相互融合的一个例证。”郭海民说。
张君奇告诉记者,碉楼在建造时,很少吊线、绘图,墙面能做到无缝、平整、光滑,主要靠工匠的经验。“因此班玛藏族碉楼,在藏族建筑、民俗研究中,有很高的价值。”
据班玛县县长夏吾杰介绍,2011年,班玛“藏族碉楼营造技艺”入选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在2014年公布的“第六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中,班前村名列其中。
墙壁长满青苔,柱石坚固依旧,在青藏高原腹地的崇山峻岭中,一座座沉淀着历史的藏族碉楼,仿佛饱经沧桑的老人,向南来北往的人们讲述着茶马古道上昔日的马蹄声声。
共和县黄河沙漠旅游开发项目
一、项目概况:建设景区内部水、电、路等基础设施,修建活动码头一座,购置15-20座游艇2艘及配套设施。二、经济效益:年接待游客5万人,人均消费200元计算,年收入1000万元。项目投资回收期3年。三、产品用途:度假、旅游、休闲、娱乐四、市场前景:项目区位于黄河第一坝--龙羊峡库区...
2008-05-29 编辑:admin 10737生活在青海——茶俗变奏曲
7、茶俗变奏曲 母亲40多岁到青海,如今90有余,度过48个春秋了,却没有养成喝茶的习惯,有时候让着叫她喝,就像叫她喝药一样,支起双手阻挡茶碗。我把她的表现称之为生活传统的顽固性,和人年岁大了的不可塑性。因为在河南农村,在过去和现在都对喝茶...
2007-11-24 编辑:admin 10759走进中国“原子城” 走进西海寄校
2009年5月19日夜幕降临,我和同事一行20人走进了海北州神秘的“中国原子城”。315国道虽然横穿金银滩草原,但是我一直没有机会去游览这个神秘面纱被揭开多年而已经成为海北州府的藏区重镇。 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西海镇,原称“国营二二一厂”,它是...
2009-05-27 编辑:admin 11414第六届珠穆朗玛文学艺术奖颁奖仪式拉萨举行
32件作品问鼎西藏文艺界最高奖 经过5年的申报、初选、终选, 30多位专家评委本着对艺术的尊重和高度负责的态度,共对96件文学影视类作品、158件美术书法摄影类作品、102件音乐舞蹈戏剧曲艺类作品进行评审,并以无计名投票方式评选出32件入围第六届西藏“珠穆朗...
2016-01-25 编辑:admin 8460联系电话:0974-8512858
投稿邮箱:amdotibet@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