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青海——茶俗变奏曲

作者:轩锡明 来源:青海湖网 时间:2007-11-24 17:35:19 点击数:
                         7、茶俗变奏曲
   
母亲40多岁到青海,如今90有余,度过48个春秋了,却没有养成喝茶的习惯,有时候让着叫她喝,就像叫她喝药一样,支起双手阻挡茶碗。我把她的表现称之为生活传统的顽固性,和人年岁大了的不可塑性。因为在河南农村,在过去和现在都对喝茶是一种无所谓的态度,并且根本不喝茯茶,内地人多称砖茶。
    “妈,你要多喝点茶,喝茶对身体有好处。”
    我们总是这样提醒母亲。
    她经常是抱歉地笑笑,回答:
    “我不渴……不渴就不想喝。”
    其实母亲很知道,青海人对于茶不光是渴了才喝的。茶对于青海人是一种嗜欲,是一种生活的美妙承载,不可一日无此君。青海人可说是从小就喝茶,年长后养成茶瘾,闲暇时第一要紧的事就是喝茶。他们可以茶碗不离手,须溜须溜(喝茶声)一直喝下去,同时把时间一点一点消磨掉,或者等待一种到来。还有一些老人,习惯清晨坐在被窝里喝一碗后辈们端上的早茶,很有点类似于英国绅士的做派。
    河南移民刚落户贵德,对此惊讶不已,更指着某些人家的茶罐罐咂嘴:
    “啧啧。你看那茶滚得黑红黑红,像不像牛血?”
    令移民想不通的还有青海人往茶里放盐:
    “放了盐不是越喝越渴吗?”
    外来人的惊奇,随着时日的推延渐渐淡化了,并且他们自己也学会了当地茶饮。我年幼移居,在贵德长大,得当地习俗的熏陶,既有喝茶的实践,又有点理性认识。
    我认为,青海人喝茶首先就是厉害。在日常生活中,他们一块一块往茶罐罐里搁放茶叶,把茶滚得几如浓汁,逢必如此,天天如此,月月如此,年年如此。青海的大人们原来基本上不喝白开水,除非由于种种原因茶叶接续不上。当我第一次看到砖块一样的茯茶时,我没想到以后会在一些人家看到几十块、上百块的茯茶摞着,以作储备。在这里,茶曾经确实被当作宝贝,甚至被视为财富。
    青海人喝茶厉害,看重茶,还表现在种种社交活动中,走亲戚,看朋友,贺喜,奔丧,寺院佛事,都有茶的身影。尤其在过去的岁月里,茶叶是最普遍,也是最宝贵的礼品之一,并且常常被用在官方活动。带礼品到牧区藏民家去,人们首先要准备的就是茶叶,然后才是其它物品。笔者定亲之时,依当地行三道彩礼的规程,道道都得有茶叶。如此这般,我们不难想象出会有多少包茶在社交礼仪中流转,一包茶又有可能光顾多少个门户!难怪母亲在得到一包茶时总是小心保管,避免损坏封纸,以备以后好派上用场。
    喝着青海茶长年龄,又读了一些书,我知道了在青海延续千余年的“茶马互市”,知道了几代朝廷如何控制边销茶,如何以茶换取军用马匹,并且看到了在贵德发现的明朝茶马互市的金牌信符,了解了青海茶俗的深厚源渊。一直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左右,贵德农村好像还只喝茯茶,就是现在还是以茯茶为主。对于青海人钟情于茯茶,从古至今的解释都是茯茶性热,而青海高寒;青海人食牛羊肉多、乳酪多,唯有饮茶才能消之。除此之外,我认为还另有一些原因值得探讨,比如青海边远,是不是古时候其它茶销不到这里,这里人也喝不起?小时候看到一些老人把泡过的茶嚼吃了,我就知道茶多么值钱。另比如大冬天人们一碗一碗地喝热茶,是不是实际上主要是为了御寒?再比如因为山里人较为闲散的日子,茶实际上更多时候就成了一种空缺的填补,喝着茶想心事,喝着茶聊天,喝着茶……
    有一次几个河南老乡坐一起喝茶,大问题上意见一致,喝茯茶,不喝绿茶。小问题上意见分岐,有人要淡一点,有人要酽一点,有人要放盐,有人不要放盐,说话间很热闹。
    这中间有人说:
    “青海这茶只有在青海喝着中,拿到咱内地就不中了。”
    我认为这话也说出了青海茶俗的精髓。
    关于住茶里放盐,几个老乡各抒已见,说得很有意思:
    “喝得多尿得多,不是怕把体内的盐尿完?”
    “有了盐水才容易在肉上挂住,口才不容易干……”
     青海有话“茶里没盐水一般”,我认为这也是人们喝成了口味。另外,还与当地河水不怎么甘洌、有土腥味有关。特别是到了冬天,人们很长时间喝的是消冰水,很涩,加了茶叶,加了盐,就改善很大。
    一切文化的东西都是人类在生产、生活中创造的,并往往凸显地域烙印。往南方旅游,这里也茶道,那里也茶道,看得多了看出那都是沏着喝不同的绿茶。再叫看,就有点烦它占用时间,不愿看了。回头想到青海,我突然认为,青海茶饮其实很有独到之处。
    你看,同是茯茶,既可烧着喝,也可沏着喝。同是茯茶,在这里可以添加不同的副料,喝出不同的味道。比如可以往里面加牛奶,做成奶茶,叫茶奶混合出来的独特香气四溢。比如可以往里面加酥油,做成酥油茶,叫茶生出一种朴鼻而来的油脂味儿。比如可以往里面加姜片,加花椒,加地椒,叫它带上药性……
    用沙罐烧茶是从前最常用、也是最讲究的方法,当地人把这称作“燎茶罐”。沙罐保温,用它烧茶茶水溶色好。沙罐烧茶最大的好处是味道纯正,不会有异味。燎茶罐可以是在锅灶门口,可以是在冬天的火盆里,人们一边做饭,或者一边烤着火,就把茶烧好了。
    做饭时锅灶门口燎茶罐一火两用,省时,省燃料。但是,这对于做饭的人来说是有点麻烦,既要忙着锅里,又要照顾茶罐,往灶门里填柴茶罐还有点堵挡,难免手忙脚乱。因此,常听到年轻媳妇们背后埋怨公公、婆婆草也紧,料也紧,吃饭呢,不会缓缓再喝茶吗?不过,埋怨归埋怨,茶还得烧,做媳妇的责任还得尽,因为这是千家万户的活儿,是生活所必须。
    冬天,屋外寒风飕飕,滴水成冰,屋内一家老小坐在热腾腾的炕上,烤着旺旺的、劈啪爆着火星的炭火盆,须溜着火上煨出来的热茶,那实在是生活的一种惬意。如果适逢有备,炕桌上另有一些干果、糕点之类就着嗑,就着吃,那会更是美妙无比……
    日月星辰运转不息,世上万事就变化不止,纵观下来,如今的青海茶饮已经有了很大变化。我梳理了一下,这种变化主要是:喝花茶、绿茶的越来越多,逐步打破了单一喝茯茶的传统。茶水变淡了,很少再有人喝得酽如浓汁。几乎没有人燎茶罐了,而是更多地用杯子沏着喝。
    人们好像对于茶变得随便起来,不愿再对它慢条斯理。用不着太仔细捉摸,我们会发现,那是因为生活节奏加快了,而茶原本是闲适的媒婆。
    人对茶的追求多样起来,在社会交住中,茶叶也不再是常有的、重要的角色。这些变化是随着生活提高到来的,比如花茶、绿茶,如今的乡下人也可以经常喝了。另外,这里面也有东西部交往、内地生活习惯冲击的因素。
    在上述变化中,“燎茶罐”的丢失是可谓可惜的,它等于丢失了茯茶的最味道醇厚的喝法,也等于丢失了一种生活的滋味。现在人们喝茯茶,用铁锅和钢精壶烧出来,称之为“熬茶”,这种茶免不了溶入金属味,剩了又会叫人说有一种“霉”味了,连茶色都会显得不同。保温瓶的出现可说是丢失“燎茶罐”的主要原因,因为它装了开水可以随时沏茶,又可以干脆把茶叶沏进瓶里。不过那已经是那,那还是变了茶味儿的。
    或许可以认为,我们从人们须溜须溜的啜饮中,从茶饮习惯的演变中,也可看出生活之河在汨汨流淌着,世事社会在发展变化着。
    不过,千变万变,有一条不变,那就是人们对茶的热爱。
相关推荐
  • 共青团海南州委赴联点村开展扶贫帮困活动

      3月25日,共青团海南州委以中央和省委1号文件宣讲为契机,将扶贫帮困活动作为深化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下基层、接地气、办实事-我做基层团支书活动”的重要举措,组织团州委、州少年宫、州人民医院团委、贵南县团委干部赴贵南县森多镇尼玛龙村开展形...

    2014-03-27 编辑:admin 4584
  • 海南藏族自治州妇联前往兴海县慰问贫困母亲

      春节将至,为使广大妇女群众特别是贫困母亲过一个温暖、祥和的新春佳节,1月20日,青海省海南州妇联在兴海县举行了“慰问贫困母亲资金及物资发放仪式”,为贫困、孤残母亲带去了省州妇联及省妇基会的祝愿和问候,现场为兴海县河卡镇30名贫困母亲发放了15000元的慰...

    2014-01-21 编辑:admin 6490
  • 清燃堂藏香系列产品

    青海兴隆清燃堂藏香厂生产的藏香、熏香、藏药香包,以及外用纯天然藏药药浴等产品,均采用多种纯天然草药和藏药材精制而成,产品中不含任何化学成份。 清燃堂藏香系列产品清燃堂藏香具有净化空气,使人心旷神怡,福慧双增,清除障碍,家宅吉祥平安,生意定能兴隆,能预防流感、传...

    2009-12-29 编辑:admin 9813
  • 涉藏影片《西藏往事》主题曲MV曝光

    《西藏往事》主题曲演唱者朱子岩单人版宣传海报    由青年新锐导演戴玮执导,何润东、小宋佳、乔什•汉纳姆、朱子岩、包小柏、三木科主演的传奇爱情电影《西藏往事》即将于4月8日全国上映,片方日前发布了由朱子岩演唱的插曲mv《那一世》,这首歌的歌词即来自于仓央...

    2011-03-17 编辑:admin 4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