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洛·希热布唐卡遇上禅意国画
作者:李培
来源:南方日报
时间:2009-02-13 10:36:55
点击数:

唐卡《观音菩萨》 果洛·希热布作

万物养生亦有佛性 赵晓苏作
前日,《山南海北:传统与现代——首届佛教绘画比较艺术展》在广东岭南文博研究院开幕,展览至3月1日结束。西藏唐卡画师果洛·希热布从喜玛拉雅山麓带来的70余幅唐卡,与南海之滨的画家赵晓苏20余幅禅意国画一并展出,成为广州首个佛教绘画比较艺术展——一边呈现藏传佛教的庄严肃穆,另一边传递汉传佛教影响下的生命智慧。
唐卡作为最著名的佛教绘画形式之一,自2006年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由于材质、画法的接近,它被欧洲人称为“东方油画”。希热布被誉为当今世上唐卡艺术界的顶级画师之一,1999年曾绘制巨幅《十世班禅大师像》获得吉尼斯纪念奖。在希热布的艺术里,无论低眉垂目的释迦牟尼佛像、立眉瞠目的财宝天王菩萨像,都凝聚了藏传佛教的玄妙神韵;而广东画家赵晓苏本是漫画家,近年转向佛学研究,以通俗写意的笔墨绘成一批禅意国画,一苇渡江的达摩、洒脱达观的布袋和尚,呈现出与希热布相通但又不同的佛教绘画意境,更多地流露着汉传佛教影响下的画师对生命义理的灵性顿悟。前晚,记者邀两位画家坐而论艺,撷其精彩之处以飨读者。
西方人称它为“东方油画”
记者:藏传佛教很讲究清规戒律、讲究人气息运行的经脉,唐卡画师需要修行吗?
希热布:唐卡是悬挂供奉的佛教题材的卷轴画,便于藏族人民携带,被他们视为瑰宝,随时随处展开可以参拜。传说唐卡起源于松赞干布时期。唐卡与油画、国画并列为世界知名的画种,它被西方人称为“东方油画”,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就因为它有传承千年的古老制作方法。唐卡要经过与油画相似的素描、上色等步骤,它还有一个秘密就是颜料,所有的原料都取自大地,矿物和植物颜料,用到金、银、珍珠、玛瑙藏红花等颜料,可保持色彩绚烂千年不会褪色。
唐卡是藏文音译,“唐”的含意与空间有关,表示广袤无边;“卡”有点像魔术,空白被填补。一方画布上,可以集纳十方世界、千尊佛像,也可以只画一尊佛像。因此,好的唐卡作品要求画师修行,没有杂念。我一般选择开心的时候、阳光充裕,内心感到与幸福融为一体的时候作画,往往能画出一些神来之笔。画每一幅唐卡之前,我都要先行观修,作画时要诵咏佛经、内心祥和、心神宁静。藏传佛教的修行很苦,但是修行中要不断“放下”,修炼成佛后,也要达到一种繁荣富强、美好漂亮的境界,所以唐卡里呈现的就是颜色鲜艳、金碧辉煌的形象。
记者:对比密宗,禅宗更讲究顿悟,到了惠能大师那里,理论上达到了即心即佛的觉悟高度,甚至无需打坐参禅了。汉传佛教影响下的国画在禅意表达上,有何特色?
赵晓苏:我有一幅画《一苇可航》,达摩与梁武帝面谈,梁武帝问:朕一生造寺度僧,布施设斋,有何功德。达摩言:实无功德。二人面谈不和,达摩遂渡江至北魏。就我的体悟,这是说功德要自己修,出一点钱就开智慧了吗?所以我还有另一幅画《为善最乐》,这幅画至今挂在钟南山先生的办公室里,画了布袋和尚的布袋上有一人为的小孔,点点细米洒落地上,小鸡啄米,和尚微笑。漏米的情节为和尚所为,做了好事而不让对方知道,不求张扬,才是真正的功德。我配诗:“有意似无意,落下几粒米,苍生获救赎,快乐在心里。”这大概是我读禅、画禅、体味禅的一点心得。
喜欢唐卡的人越来越多
记者:禅意国画往往能通过诗书画结合传递佛家思想,唐卡大多画的是佛像,画师在思想表达上有何不同?
赵晓苏:我所要表现的内容就是佛与自然,表现佛的达观、情趣、智慧,特别是佛教被汉民族百姓欣然接受的一些要旨,如“慈悲为怀,修德养性,众生平等”。我比较多地画布袋和尚的意义也正在这里,我把他作为一个佛的代表,并不一定拘泥于哪个时代,我甚至会让他走向现代,佛就是这样一个永生的偶像。让他的随和、大度、趣味以及幽默的造型感染读者。当然,我也尽可能在我的国画中体现禅机,让佛和花草树木、各种动物(牛、鸟、鹅、鸡等等)在一起,从中折射出佛对万物的感悟和关怀,也体现出佛的众生平等的理念。看花半开的佛不会苛求事事圆满,他欣赏事物目前的状态。日中则仄,是自然不可抗拒之规律,也是佛家随遇而安的境界,他不会哀叹自然的变化和人生的衰落,“佛为自然,自然为佛,人在佛中,自然成佛。”人生的境界就是与自然和谐相融的历程。
希热布:比如我画了一幅《猛虎捕食图》,画面中老虎捕捉到一只羊,嘴上沾着鲜血。老虎是四大护法之一,代表智慧,羊代表无明。虎吃羊,代表着智慧战胜无明、无知,是有深沉寓意的。如今许多画欢喜佛、财宝天王的唐卡受喜欢,因为唐卡也是希望给人带来欢喜。财宝天王骑着狮子,代表财富繁荣以及佛智慧的显现,画财宝天王也就是画“财神”,希望战胜人们金融危机的不好心情。
古代唐卡画师有一些地方精湛到无以复加的地步,他们训练水平很高,有时候是在禅定时画出来的,比如画面上非常小的一个动物用放大镜观看,会呈现出非常生动的情景,达到了艺术的顶峰。就好比今天的书法家很难超越古代书法家那样,当世唐卡画师并不一定能超越古人。
唐卡创作至少要有7年以上的修炼,才可能进行成熟的创作,一些年轻人能慢慢去学,但学的人越来越少。但另一方面,喜欢唐卡的人其实越来越多,一些欧洲人家里也流行铺藏毯、挂唐卡,有点像藏族的哈达那样,已经成为一种神圣、吉祥之物。
唐卡作为最著名的佛教绘画形式之一,自2006年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由于材质、画法的接近,它被欧洲人称为“东方油画”。希热布被誉为当今世上唐卡艺术界的顶级画师之一,1999年曾绘制巨幅《十世班禅大师像》获得吉尼斯纪念奖。在希热布的艺术里,无论低眉垂目的释迦牟尼佛像、立眉瞠目的财宝天王菩萨像,都凝聚了藏传佛教的玄妙神韵;而广东画家赵晓苏本是漫画家,近年转向佛学研究,以通俗写意的笔墨绘成一批禅意国画,一苇渡江的达摩、洒脱达观的布袋和尚,呈现出与希热布相通但又不同的佛教绘画意境,更多地流露着汉传佛教影响下的画师对生命义理的灵性顿悟。前晚,记者邀两位画家坐而论艺,撷其精彩之处以飨读者。
西方人称它为“东方油画”
记者:藏传佛教很讲究清规戒律、讲究人气息运行的经脉,唐卡画师需要修行吗?
希热布:唐卡是悬挂供奉的佛教题材的卷轴画,便于藏族人民携带,被他们视为瑰宝,随时随处展开可以参拜。传说唐卡起源于松赞干布时期。唐卡与油画、国画并列为世界知名的画种,它被西方人称为“东方油画”,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就因为它有传承千年的古老制作方法。唐卡要经过与油画相似的素描、上色等步骤,它还有一个秘密就是颜料,所有的原料都取自大地,矿物和植物颜料,用到金、银、珍珠、玛瑙藏红花等颜料,可保持色彩绚烂千年不会褪色。
唐卡是藏文音译,“唐”的含意与空间有关,表示广袤无边;“卡”有点像魔术,空白被填补。一方画布上,可以集纳十方世界、千尊佛像,也可以只画一尊佛像。因此,好的唐卡作品要求画师修行,没有杂念。我一般选择开心的时候、阳光充裕,内心感到与幸福融为一体的时候作画,往往能画出一些神来之笔。画每一幅唐卡之前,我都要先行观修,作画时要诵咏佛经、内心祥和、心神宁静。藏传佛教的修行很苦,但是修行中要不断“放下”,修炼成佛后,也要达到一种繁荣富强、美好漂亮的境界,所以唐卡里呈现的就是颜色鲜艳、金碧辉煌的形象。
记者:对比密宗,禅宗更讲究顿悟,到了惠能大师那里,理论上达到了即心即佛的觉悟高度,甚至无需打坐参禅了。汉传佛教影响下的国画在禅意表达上,有何特色?
赵晓苏:我有一幅画《一苇可航》,达摩与梁武帝面谈,梁武帝问:朕一生造寺度僧,布施设斋,有何功德。达摩言:实无功德。二人面谈不和,达摩遂渡江至北魏。就我的体悟,这是说功德要自己修,出一点钱就开智慧了吗?所以我还有另一幅画《为善最乐》,这幅画至今挂在钟南山先生的办公室里,画了布袋和尚的布袋上有一人为的小孔,点点细米洒落地上,小鸡啄米,和尚微笑。漏米的情节为和尚所为,做了好事而不让对方知道,不求张扬,才是真正的功德。我配诗:“有意似无意,落下几粒米,苍生获救赎,快乐在心里。”这大概是我读禅、画禅、体味禅的一点心得。
喜欢唐卡的人越来越多
记者:禅意国画往往能通过诗书画结合传递佛家思想,唐卡大多画的是佛像,画师在思想表达上有何不同?
赵晓苏:我所要表现的内容就是佛与自然,表现佛的达观、情趣、智慧,特别是佛教被汉民族百姓欣然接受的一些要旨,如“慈悲为怀,修德养性,众生平等”。我比较多地画布袋和尚的意义也正在这里,我把他作为一个佛的代表,并不一定拘泥于哪个时代,我甚至会让他走向现代,佛就是这样一个永生的偶像。让他的随和、大度、趣味以及幽默的造型感染读者。当然,我也尽可能在我的国画中体现禅机,让佛和花草树木、各种动物(牛、鸟、鹅、鸡等等)在一起,从中折射出佛对万物的感悟和关怀,也体现出佛的众生平等的理念。看花半开的佛不会苛求事事圆满,他欣赏事物目前的状态。日中则仄,是自然不可抗拒之规律,也是佛家随遇而安的境界,他不会哀叹自然的变化和人生的衰落,“佛为自然,自然为佛,人在佛中,自然成佛。”人生的境界就是与自然和谐相融的历程。
希热布:比如我画了一幅《猛虎捕食图》,画面中老虎捕捉到一只羊,嘴上沾着鲜血。老虎是四大护法之一,代表智慧,羊代表无明。虎吃羊,代表着智慧战胜无明、无知,是有深沉寓意的。如今许多画欢喜佛、财宝天王的唐卡受喜欢,因为唐卡也是希望给人带来欢喜。财宝天王骑着狮子,代表财富繁荣以及佛智慧的显现,画财宝天王也就是画“财神”,希望战胜人们金融危机的不好心情。
古代唐卡画师有一些地方精湛到无以复加的地步,他们训练水平很高,有时候是在禅定时画出来的,比如画面上非常小的一个动物用放大镜观看,会呈现出非常生动的情景,达到了艺术的顶峰。就好比今天的书法家很难超越古代书法家那样,当世唐卡画师并不一定能超越古人。
唐卡创作至少要有7年以上的修炼,才可能进行成熟的创作,一些年轻人能慢慢去学,但学的人越来越少。但另一方面,喜欢唐卡的人其实越来越多,一些欧洲人家里也流行铺藏毯、挂唐卡,有点像藏族的哈达那样,已经成为一种神圣、吉祥之物。
相关推荐
魅力海北金银滩 激情民运开幕式
7月5日,青海省第四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开幕式在海北藏族自治州西海镇举行,运动会于8日全面结束。海南藏族自治州代表队的59名队员出席了在西海民族体育场举行的开幕式现场,代表队由21名演出人员,38名运动员和教练员组成。海南州委副书记、州长更藏加同志、州委统战部...
2009-07-13 编辑:admin 11968有道汉藏词典研发历程
筚路蓝缕、玉汝于成。 本文记录了有道汉藏词典在研发、推广过程中的奔波,期间,民间与官方、传统与现代、技术与文化、草根与精英,均以无心插柳开始连接,在不谋而合中走向共识,又在神游冥想中砥砺前行。 引言 文化自觉的当代价值何在?理论界有自己的学术轨迹,年轻...
2017-01-16 编辑:admin 13625西北民大授予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优秀考点
西北民大西北新村校区考点,2010年下半年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于12月18日(星期六)上午9:00举行,11:20落下帷幕。此次考试,该校共有考生7209人。 考生集合正准备进入考场(摄影:彭毛措) 据了解,近日甘肃省自学考试委员会总结交流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管理经验,表彰奖励了在考试...
2010-12-20 编辑:admin 5235佛教文献学家辛岛静志在藏研中心举办讲座
辛岛静志教授讲解研究成果 2011年3月31日上午,著名佛教文献学家、日本创价大学国际佛教高等研究所辛岛静志教授应邀以“关于和田出土的《法华经》古藏译与甘珠尔中的藏译本语言对比”为题在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举办学术讲座。 辛岛静志教授长期从事佛教...
2011-04-12 编辑:admin 6723联系电话:0974-8512858
投稿邮箱:amdotibet@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