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一阵塔拉滩上的风儿
作者:龙劭贤
来源:青海湖网
时间:2025-05-06 09:14:54
点击数:
吹一阵塔拉滩上的风儿
龙劭贤
时近5月(农历四月初,二0二0年代中),湖南长沙天空上的太阳,渐见炙热。
其实,这不算炎热,比很多年前的天气,凉快多了。以前,这个时节,已是烈日当空照,蝉虫树上鸣。这只最不怕热的昆虫,躲在树梢枝头,狂呼“热斯啦热斯啦”,人们在听到它们的嘶鸣时,莫不畏惧地躲入房内,打开风扇、空调之类的避暑器具,降温,尽管仅仅降下一度气温,封住一小会汗水外流。
这些克暑神器,都需要一样东西:电。
电从哪里来?我知道,要发电厂发电,送电,输电。
发电厂的电从哪里来?
核电,火电,风电,光电……这些电,中国都有。核电,有大亚湾核电厂。火电,烧煤发电,似乎渐渐减少。光电,即利用太阳能发电,逐渐兴盛起来。把太阳光转化为太阳能,发电,然后传输到全国各地。
我们看到,中国西部地区,如塔克拉玛干沙漠、毛乌素沙漠,青藏高原,新疆戈壁滩等地方,建起了很多名叫“光伏板”的器具。据说,这种板子会像向日葵一样,随太阳移动,吸收阳光,尔后转化成电源,存储起来,传输到需要用电的地方。
可是,塔克拉玛干、毛乌素、塔拉滩等光照充足的地方,需要不了多少电,用不完太阳光所创造的巨量太阳能。而中国沿海地区和中部地区,人口密集,工厂企业密集,需要巨量电源。
怎么把西部的巨量电能输送到需要巨量电源的中、东部?
20世纪八十年代末,云贵高原东麓的山村,仅有少数地方通电,很多山区的村庄都只能点煤油灯或桐油灯照明。
后来,我们拉出了电线,将线路牵到村里人家。通电了,但电费不便宜。一度电需要一块钱甚至更多。
廿世纪八九十年代,一元钱,很顶用的。我到边城茶洞读高中,一个月的生活费,大约二三十元吧,我们都觉得很贵,大都从家里带米去交给学校食堂,换取饭票。下饭菜是一种名叫“酸辣子”的菜。当酷暑降临时,解暑的最好器具是一柄小小的莆葵扇。它既可以扇风取凉,又可以驱蚊降魔。
时光流逝,日转星移。转眼间就到了2020年代,仿佛,世界就在一转眼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烈日炎炎的沙漠、荒地、旷野,竖立着一块块印有黑白纹路的板子,听说,它叫光伏板。就是用它吸收阳光,转化为电能,然后通过特高压电传输技术,将电源从西部传输到东部沿海城市群。
中东部人口密集区,工厂、企业、单位密集,用电量庞大,几是天文数字。这就需要更庞大数量的电量供应。
于是,一队队科研人才队伍投入研发工作。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中国人研发出吸收太阳能的光伏板,万里传输电量的特高压技术,稳定传送电能的分流技术,等等,一个又一个的技术难题。
巨量的电能在遥远的西部坐产出来,然后,几乎零消耗地输送到经济发达的中西部地区的工厂、企业、居民区、城市群……
人们站立在东部沿海的城市群里,除了吹吹海风,还可以吹一吹从遥远的青藏高原一个名叫“塔拉滩”吹送过来的凉风,消暑,祛凉,轻轻吟唱一首“风往哪里吹”一样的歌儿,恣情潇洒……
作者简介:
龙劭贤,1971年9月20日出生于云贵高原之东原,湘西自治州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云贵高原之东麓,从沈从文笔下的边城茶洞(湘西自治州花垣县第三中学)高中毕业,来到古老的云梦泽畔读书求学,大学毕业后来到湘江之畔(长沙市岳麓区),在咫尺讲台之上任教,曾有《为考试“答辩”》等多篇教育文章发表于《中学语文教学》等教育杂志刊物,酷爱杂文、小说阅读。咫尺讲台为地,笔为犁,我为牛,勤奋来耕耘,孜孜不辍……
其实,这不算炎热,比很多年前的天气,凉快多了。以前,这个时节,已是烈日当空照,蝉虫树上鸣。这只最不怕热的昆虫,躲在树梢枝头,狂呼“热斯啦热斯啦”,人们在听到它们的嘶鸣时,莫不畏惧地躲入房内,打开风扇、空调之类的避暑器具,降温,尽管仅仅降下一度气温,封住一小会汗水外流。
这些克暑神器,都需要一样东西:电。
电从哪里来?我知道,要发电厂发电,送电,输电。
发电厂的电从哪里来?
核电,火电,风电,光电……这些电,中国都有。核电,有大亚湾核电厂。火电,烧煤发电,似乎渐渐减少。光电,即利用太阳能发电,逐渐兴盛起来。把太阳光转化为太阳能,发电,然后传输到全国各地。
我们看到,中国西部地区,如塔克拉玛干沙漠、毛乌素沙漠,青藏高原,新疆戈壁滩等地方,建起了很多名叫“光伏板”的器具。据说,这种板子会像向日葵一样,随太阳移动,吸收阳光,尔后转化成电源,存储起来,传输到需要用电的地方。
可是,塔克拉玛干、毛乌素、塔拉滩等光照充足的地方,需要不了多少电,用不完太阳光所创造的巨量太阳能。而中国沿海地区和中部地区,人口密集,工厂企业密集,需要巨量电源。
怎么把西部的巨量电能输送到需要巨量电源的中、东部?
20世纪八十年代末,云贵高原东麓的山村,仅有少数地方通电,很多山区的村庄都只能点煤油灯或桐油灯照明。
后来,我们拉出了电线,将线路牵到村里人家。通电了,但电费不便宜。一度电需要一块钱甚至更多。
廿世纪八九十年代,一元钱,很顶用的。我到边城茶洞读高中,一个月的生活费,大约二三十元吧,我们都觉得很贵,大都从家里带米去交给学校食堂,换取饭票。下饭菜是一种名叫“酸辣子”的菜。当酷暑降临时,解暑的最好器具是一柄小小的莆葵扇。它既可以扇风取凉,又可以驱蚊降魔。
时光流逝,日转星移。转眼间就到了2020年代,仿佛,世界就在一转眼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烈日炎炎的沙漠、荒地、旷野,竖立着一块块印有黑白纹路的板子,听说,它叫光伏板。就是用它吸收阳光,转化为电能,然后通过特高压电传输技术,将电源从西部传输到东部沿海城市群。
中东部人口密集区,工厂、企业、单位密集,用电量庞大,几是天文数字。这就需要更庞大数量的电量供应。
于是,一队队科研人才队伍投入研发工作。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中国人研发出吸收太阳能的光伏板,万里传输电量的特高压技术,稳定传送电能的分流技术,等等,一个又一个的技术难题。
巨量的电能在遥远的西部坐产出来,然后,几乎零消耗地输送到经济发达的中西部地区的工厂、企业、居民区、城市群……
人们站立在东部沿海的城市群里,除了吹吹海风,还可以吹一吹从遥远的青藏高原一个名叫“塔拉滩”吹送过来的凉风,消暑,祛凉,轻轻吟唱一首“风往哪里吹”一样的歌儿,恣情潇洒……
作者简介:
龙劭贤,1971年9月20日出生于云贵高原之东原,湘西自治州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云贵高原之东麓,从沈从文笔下的边城茶洞(湘西自治州花垣县第三中学)高中毕业,来到古老的云梦泽畔读书求学,大学毕业后来到湘江之畔(长沙市岳麓区),在咫尺讲台之上任教,曾有《为考试“答辩”》等多篇教育文章发表于《中学语文教学》等教育杂志刊物,酷爱杂文、小说阅读。咫尺讲台为地,笔为犁,我为牛,勤奋来耕耘,孜孜不辍……
相关推荐
《中国诗词大会》上的那个藏族小伙扎西才让
近日,中央电视台《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落下帷幕,节目彰显的文化之美使得主持人董卿和参赛选手成为“网红”,网友赞其为“中国综艺节目的一股清流”。 来自甘肃桑科大草原的藏族小伙扎西才让参加了比赛, 一路过关斩将,获得“前二十名&rd...
2017-02-24 编辑:admin 16002贵南直亥旅游景区简介
贵南直亥旅游景区 在茫茫的青南原野上,座落着神奇峻秀的直亥雪峰,它的西隅是富有神话色彩的青南最高峰阿尼玛卿,直亥象一位银装素裹的巨体卫士,守护着这座象征着藏族远古历史的神山,它的背靠着巍峨挺拔、绵亘逶迤的万刃群峰,脚蹬着美景如画,有高原小江南之称的贵德盆地,...
2011-07-25 编辑:admin 13187青海藏区今后5年获35亿元中央财政资金支持
青海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王景雄29日披露,青海省《藏区“十二五”重大项目规划》已经编制完成并上报国家有关部门。目前,青海藏区今后5年的发展已争取到中央预算内投资及各类专项资金35.7亿元。 王景雄说,青海省《藏区“十二五”重大项目规划》...
2012-01-01 编辑:admin 12760《塔洛》领跑《青年电影手册》年度华语十佳
电影《塔洛》海报 青年电影手册2016年度华语十佳暨第八届中国电影金扫帚奖颁奖典礼3月19日于北京博纳星辉剧院举行。据悉,本年度共有16部华语电影角逐“华语年度十佳”,其中藏语电影《塔洛》获得五项提名,在《塔洛》中有着不俗表现的西德尼玛提名“年...
2017-03-20 编辑:admin 12689联系电话:0974-8512858
投稿邮箱:amdotibet@126.com
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