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藏族建筑插画,不亚于欧洲的设计
作者:佚名
来源:赞普文化 微信公众号
时间:2021-11-24 08:47:03
点击数:
古代藏族建筑插画,不亚于欧洲的设计
藏族的建筑,传承千年,也是中华建筑文化中的精粹,藏族人民生活在高寒地区,造就得热情的性格,膘悍的气质,质朴而豪爽,并勇于改造环境。
广袤的西藏高原,人居稀少,但只要是人口聚集之地,就自然创造出一种热烈的环境气氛。这样的气氛也体现在建筑、环境色彩的应用上。
建筑外墙以白色为主,毛石经过粗加工后,涂白色浆,每年冬季开始,择吉日上一次白灰,由于西藏建筑外墙上窄下宽,墙体形成一个小小的斜坡,人们站在屋顶或墙上,用装满白色涂料的桶,从上往下倒浆浇涂,极为豪放粗犷。
大的贵族庄园在房屋上沿,有一圈边玛树枝束顶线,涂成土红色。一般民居外墙上沿有二条约5厘米左右宽的红、黑色带,沿围墙交圈。屋室门廊前有黑色矮墙。
门廊檐下红、黄、绿、蓝原色艳丽彩画。室内梁枋艳丽彩画,结合家具用色,形成热烈的室内色调,与藏民淳朴、热情的性格成正比。

在建筑中“白”“红”“黑”三色应用的缘由
在西藏建筑中常用的三种颜色——白土、红土、黑土,产于西藏本地。白、红、黑三色的应用,集中体现了世界的三层─天上、地上、地下,每一种颜色都是献给一位神的:西藏建筑应用白色,一方面来自对原始神灵家庭之一“天上神”─“白年神”的崇尚,一方面来自佛教的影响。
佛地崇尚白色,藏传佛教也视白色为神圣、崇高。他们生活在皑皑雪山之中,喝白色奶,奉献白色哈达,住房也用白色。从科学意义上来讲,白色可抗拒高原上强烈的紫外线辐射。
主客观因素决定了传统藏式建筑(个别寺庙建筑外)应用白色,从古至今,历久不绝;西藏建筑应用红色,来自对“地上神”─“红年神”的崇尚。
对土红色的应用,也可能与西藏古老的苯教有关。“苯教”为一千三百年前雪域高原的原始宗教。它把宇宙分为“神、人、鬼”三个世界。
为了避免鬼的侵犯,在人们的面部普遍涂上褚红色染料(牧区有涂黑色)。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信仰的变化,这种红色不再往人们的脸上涂,却在建筑中保留了下来。
一般用于宫殿、寺庙、贵族庄园外墙装饰,以示威严;西藏建筑应用黑色,来自对“地下神”─“黑年神”的崇尚,民居院内矮墙,门、窗边饰都大胆使用黑色。
院外墙也用黑色做装饰;对土黄色(黄土)的应用,在全藏区为数少,民居不用,一般用于主要宫殿、寺庙建筑群中的经堂外墙。同时,黄色也是黄教的色彩象征。
藏区建筑门边、窗边饰有黑色上小下大的边框,寓意为“牛角”,传说能给人带来吉祥。藏族古代曾信奉的图腾之一是“牦牛”,由于时代的进展,原始的图腾被写意为牛角。
简练、概括的艺术形象,装饰性极强。这种装饰不分建筑等级,普遍应用,是统一藏式建筑风格的主要因素之一。
它不仅加大了门窗的尺度,还与建筑向上收分相呼应,增强了建筑造型的稳重、庄严感,颇有独到之处。

门窗的装饰
入口大门及窗的上部,有二、三层逐层出挑的小椽,最上一层出挑小篷,用石片和阿噶土作面层。在小椽上装饰彩画。
窗上小雨篷在逐层出挑小椽后,虽然出挑不大,但檐下形成斜坡,科学而严格地适应了高原特点。
它使夏日光影,只能射到窗台,室内处于绝对的阴影之中,给人带来凉爽的环境。而使冬日光照散满全屋,达到后墙,给人带来温暖。还使逐层出挑的小椽上彩画装饰互不遮挡。
还有的大门边框、额枋雕绘有生动细致的几何纹样、卷草图案,彩绘装饰。
在门窗上部悬挂的“香布”是用长条形纺织品打成褶,挂在门窗上檐,也是藏式建筑的特殊装饰之一。
每年藏历五月十五日是藏族的“林卡节”,意为“世界快乐日”。这一天门窗上部悬挂的香布就要更新,一用就是一年。
在此期间,高原上的风吹、雨打、日晒,将香布撕裂、褪色,也不能随意换掉,要保留到翌年五月十五日才得再换。
香布的使用是同西藏喇嘛教义相结合的,客观上不仅装点和统一了建筑的整体美、环境美,同时还给门窗下的彩画以保色作用。
当风吹来之际,香布飘然撩起,艳丽的彩画偶然露出,恰似仙女睁开了妩媚的眼帘,十分美好动人。
民居建筑色彩尽量朴素、简洁,衬托主体建筑。如大昭寺周围的民居建筑色彩,简洁到只剩下白墙、黑框,小雨篷上的香布及香布里面简单的彩画,以突出大昭寺建筑。
贵族和大领主建筑用色的华丽程度,接近寺庙,却又不同于寺庙,民居建筑用色的大衬托,贵族和领主庄园建筑用色的过渡,宫殿建筑用色的华丽,寺庙建筑用色的庄严,几种建筑不同的用色层次。
又由于白墙,黑色的门窗框,门窗上的香布帘,家家屋顶上的嘛尼堆,小嘛尼杆上挂着写满经文的彩色经旗等共性,使整个建筑群体用色达到了和谐统一。
室内梁柱施以彩画。天花多为暖色调纺织品吊顶。室内陈设由低矮藏柜“百岗”(可存放衣物)、“洽岗”(存放食物和茶具)组合成多用柜。
上面摆放佛龛和象征吉祥和丰收的“五谷斗”(切玛),还有电视机、录音机等。柜面装饰雕花漆画,以红色为主,色调热烈华丽。
居室中间摆放“觉则”(吃饭、喝茶用的长方桌)、“加觉”(专门吃饭用的饭桌)。
桌腿短小,只几寸高。桌高二尺多,三面镶木板,一面有两扇门,打榫做轴,无合页,无拉手,乍看很像落地方柜。
桌面、桌板雕花漆画同柜面,以红色为主,色泽艳丽,除纯金不能使用外,其它颜色均可使用,看上去也很富丽。
木器装饰纹样以各式花卉、鸟兽、人物、五彩卡垫从窗下到左墙或右墙下,平面呈“L”形铺放。
藏族的建筑,传承千年,也是中华建筑文化中的精粹,藏族人民生活在高寒地区,造就得热情的性格,膘悍的气质,质朴而豪爽,并勇于改造环境。
广袤的西藏高原,人居稀少,但只要是人口聚集之地,就自然创造出一种热烈的环境气氛。这样的气氛也体现在建筑、环境色彩的应用上。

大的贵族庄园在房屋上沿,有一圈边玛树枝束顶线,涂成土红色。一般民居外墙上沿有二条约5厘米左右宽的红、黑色带,沿围墙交圈。屋室门廊前有黑色矮墙。
门廊檐下红、黄、绿、蓝原色艳丽彩画。室内梁枋艳丽彩画,结合家具用色,形成热烈的室内色调,与藏民淳朴、热情的性格成正比。

在建筑中“白”“红”“黑”三色应用的缘由
在西藏建筑中常用的三种颜色——白土、红土、黑土,产于西藏本地。白、红、黑三色的应用,集中体现了世界的三层─天上、地上、地下,每一种颜色都是献给一位神的:西藏建筑应用白色,一方面来自对原始神灵家庭之一“天上神”─“白年神”的崇尚,一方面来自佛教的影响。
佛地崇尚白色,藏传佛教也视白色为神圣、崇高。他们生活在皑皑雪山之中,喝白色奶,奉献白色哈达,住房也用白色。从科学意义上来讲,白色可抗拒高原上强烈的紫外线辐射。
主客观因素决定了传统藏式建筑(个别寺庙建筑外)应用白色,从古至今,历久不绝;西藏建筑应用红色,来自对“地上神”─“红年神”的崇尚。

为了避免鬼的侵犯,在人们的面部普遍涂上褚红色染料(牧区有涂黑色)。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信仰的变化,这种红色不再往人们的脸上涂,却在建筑中保留了下来。
一般用于宫殿、寺庙、贵族庄园外墙装饰,以示威严;西藏建筑应用黑色,来自对“地下神”─“黑年神”的崇尚,民居院内矮墙,门、窗边饰都大胆使用黑色。
院外墙也用黑色做装饰;对土黄色(黄土)的应用,在全藏区为数少,民居不用,一般用于主要宫殿、寺庙建筑群中的经堂外墙。同时,黄色也是黄教的色彩象征。

简练、概括的艺术形象,装饰性极强。这种装饰不分建筑等级,普遍应用,是统一藏式建筑风格的主要因素之一。
它不仅加大了门窗的尺度,还与建筑向上收分相呼应,增强了建筑造型的稳重、庄严感,颇有独到之处。

门窗的装饰
入口大门及窗的上部,有二、三层逐层出挑的小椽,最上一层出挑小篷,用石片和阿噶土作面层。在小椽上装饰彩画。
窗上小雨篷在逐层出挑小椽后,虽然出挑不大,但檐下形成斜坡,科学而严格地适应了高原特点。
它使夏日光影,只能射到窗台,室内处于绝对的阴影之中,给人带来凉爽的环境。而使冬日光照散满全屋,达到后墙,给人带来温暖。还使逐层出挑的小椽上彩画装饰互不遮挡。
还有的大门边框、额枋雕绘有生动细致的几何纹样、卷草图案,彩绘装饰。

每年藏历五月十五日是藏族的“林卡节”,意为“世界快乐日”。这一天门窗上部悬挂的香布就要更新,一用就是一年。
在此期间,高原上的风吹、雨打、日晒,将香布撕裂、褪色,也不能随意换掉,要保留到翌年五月十五日才得再换。
香布的使用是同西藏喇嘛教义相结合的,客观上不仅装点和统一了建筑的整体美、环境美,同时还给门窗下的彩画以保色作用。
当风吹来之际,香布飘然撩起,艳丽的彩画偶然露出,恰似仙女睁开了妩媚的眼帘,十分美好动人。

贵族和大领主建筑用色的华丽程度,接近寺庙,却又不同于寺庙,民居建筑用色的大衬托,贵族和领主庄园建筑用色的过渡,宫殿建筑用色的华丽,寺庙建筑用色的庄严,几种建筑不同的用色层次。
又由于白墙,黑色的门窗框,门窗上的香布帘,家家屋顶上的嘛尼堆,小嘛尼杆上挂着写满经文的彩色经旗等共性,使整个建筑群体用色达到了和谐统一。

上面摆放佛龛和象征吉祥和丰收的“五谷斗”(切玛),还有电视机、录音机等。柜面装饰雕花漆画,以红色为主,色调热烈华丽。
居室中间摆放“觉则”(吃饭、喝茶用的长方桌)、“加觉”(专门吃饭用的饭桌)。
桌腿短小,只几寸高。桌高二尺多,三面镶木板,一面有两扇门,打榫做轴,无合页,无拉手,乍看很像落地方柜。
桌面、桌板雕花漆画同柜面,以红色为主,色泽艳丽,除纯金不能使用外,其它颜色均可使用,看上去也很富丽。
木器装饰纹样以各式花卉、鸟兽、人物、五彩卡垫从窗下到左墙或右墙下,平面呈“L”形铺放。

相关推荐
川西北嘉绒藏歌会举行——容中尔甲压轴亮嗓
作为阿坝州小金县2017年四姑娘山传统朝山会的主题活动之一,5月28日,中国小金·首届川西北嘉绒藏歌会在四姑娘山游人中心举行。来自小金、金川、理县、马尔康、丹巴、宝兴、理县、黑水等嘉绒藏区县的民族歌唱艺人及民间传承人,以独唱、二重唱、多声部组合、舞蹈...
2017-05-31 编辑:admin 8840藏族大型歌舞《千里和缘》在海南州隆重上演
藏族大型歌舞诗《千里和缘》在海南州上演 吐蕃大臣禄东赞出使大唐迎娶文成公主 吐蕃大臣禄东赞出使大唐迎娶文成公主 吐蕃大臣禄东赞出使大唐迎娶文成公主 藏族大型歌舞诗《千里和缘》演出剧照 吐蕃大臣禄东赞出使大唐迎娶文成公主 文成公主远嫁吐蕃告别长安...
2015-08-19 编辑:admin 6176四川嘉绒藏族特色美食
四川理县古尔沟镇的丘地村是一座嘉绒藏族聚居的村落,您只要随意走进一户人的家中,就可以品尝到很多的藏族美食。 四川人爱吃火锅,咱们就带您瞧瞧这特色的藏式火锅,在藏式火锅中,菜品是当地特有的牦牛肉、菌类、蕨菜等。不仅菜品有特色,这火锅的吃法也特别有讲究。要先...
2015-12-29 编辑:admin 11556都兰热水2018血渭一号大墓遗物丰富 民族融合与东西方文化交流的缩影
热水墓群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兰县热水乡境内,热水墓群是6—8世纪的重要墓葬群,有力地证明了从北朝至隋唐时期,青海道是丝绸之路上的一条重要的干线,都兰则是东、西方贸易的中转站。...
2021-01-11 编辑:青阳卓玛 11444联系电话:0974-8512858
投稿邮箱:amdotibet@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