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边嘉措:做好翻译是当前《格萨尔》事业的一个重要任务

作者:恰嘎 觉如 来源:格萨尔数字平台 时间:2020-04-15 08:58:46 点击数:

四、《红楼梦》英译本翻译的启示
       《格萨尔》首先是一部伟大的史诗,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因此,对《格萨尔》的翻译,不能等同于一般的著作,而应该提高到文学翻译的高度。在这方面,我认为学习和借鉴《红楼梦》英译本的翻译,可以使我们得到很多启示。
       《红楼梦》是四大名著之首,无论思想性、艺术性都达到很高的水平。要把《红楼梦》这部经典翻译成外文,绝非易事。据研究《红楼梦》的专家介绍:《红楼梦》自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从浙江乍浦港与货物一起飘洋过海,流传到日本长崎开始,至今世界各国翻译出版《红楼梦》的语种有23种,160多个不同的版本。[3]也就是说,《红楼梦》的外译已有200多年的历史。而其中普遍认为翻译得最好的,要算杨宪益和他的夫人戴乃迭合译的英文版《红楼梦》。
       杨宪益和夫人戴乃迭一生都在从事中国文学和外国文学的研究,共翻译了《唐宋诗歌文选》《资治通鉴》《鲁迅作品选》和《红楼梦》等30多部中外文学的经典作品。他们把大量的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翻译成英文,让全世界的读者认识了中华文化和中国文学,从而开创了我国汉文作品英译的辉煌时代。英译本《红楼梦》是杨宪益夫妇翻译文学中最杰出的作品。在这个英译本中,集中体现了杨宪益先生夫妇的翻译思想、翻译理论和翻译原则,也充分展示了他们与众不同的翻译技巧和翻译才能。英译本《红楼梦》可以称为中国古典文学翻译成英文的经典之作,出版后受到了中外文学界和翻译家们的众口赞誉。
       1983年在桂林召开的规划会议上,在谈到翻译《红楼梦》应该遵循什么样的准则时,杨宪益先生说,他非常赞同严复提出的“信、达、雅”的翻译原则,并且始终把“信、达、雅”作为自己翻译的最高标准。英译本《红楼梦》在翻译技巧上的最大亮点,就是充分运用了“信、达、雅”这三个字。
       在杨宪益的英译作品中,非常注重“信”的原则。在英译本《红楼梦》中,他把“信”字作为了翻译的第一原则,并且注重在两个方面充分运用了这一原则。在翻译故事情节时,他始终忠实于原文。为了让英译本《红楼梦》不走样,从而让外国读者能真实地读到《红楼梦》的故事和完整地了解发生在其中的许多事件,在翻译故事情节方面,他尽可能地按照原文进行翻译,注重保持这部作品的故事完整性和真实性,让外国读者能读到真实的古代中国和真实的《红楼梦》,领略古代中国的风土人情和生活风貌。在翻译人物描写时,他始终忠实于原文,把《红楼梦》中的人物生动而栩栩如生地展现在外国读者面前,同时保持中国文学的原汁原味。
       其次就是按照“达”的原则,注重译文的通顺易懂,意义相近。他多次强调指出:尽可能使译出的意义接近原文,把原文的意义用另一种语言表达出来。对于《红楼梦》中的诗词和人物对话部分,他知道用直译方法不易让人读懂和理解,他就采用了意译的方式,尽可能按照诗词和人物对话的意思进行翻译,实在不好翻的隐语和暗语部分另外加上注释,这样,即保持了原作中诗词和人物对话的原意,又能让外国读者能读懂中国古代诗词和理解人物对话的意思,很好地解决了《红楼梦》的可读性和易懂性。
       再就是按照“雅”的原则,注重译文的优美和异国情调。在《红楼梦》的英译过程中,杨宪益十分注意保持中国文学的文字优美,同时也有意保持一些中国文学的异国情调。按照“雅”的原则,在《红楼梦》中的服装服饰翻译方面,他尽量选用和原作描述的意思基本相同而英文中较为优雅的词汇进行翻译,在外国读者面前展现了款式众多、色彩缤纷的中国古代的服装和服饰;在翻译作品中的诗歌和诗词时,他注重保持了中国古典诗词的格式和韵律,让外国读者能看到中国诗词的文字优美和理解中国诗词的深刻内涵。杨宪益先生在翻译中国古典文学时,特别注重保持中国特色。他认为,忠实于原文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这对文学作品的翻译,尤其是对外国读者全面了解中华文化至关重要,翻译外文作品时可以多保留一些异国情调。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红楼梦》的翻译过程中,对于中国的节日、民间风俗和隐语暗语等方面的翻译,他都尽量采用了直译的方式,读不懂的地方他就在旁边加以注释,这样就很好地保持了中国文学的异国情调,让外国读者全面地了解到中华文化。
       我自己认为,凡是好的翻译,都应该做到“信、达、雅”三者高度的、辩证的、完美的统一。“信”“达”“雅”三者缺一不可;“直译”和“意译”也不是绝对不相容的,过分强调某一方面,而忽视另一方面,都不可能搞好翻译。其他作品是这样,《格萨尔》也应该是这样。从目前的译文看,信而不达、不雅,句句对译、字字对译,是主要的缺陷。究其原因,恐怕是把翻译当作纯技术性的工作,而没有提到艺术性翻译的水平上来。我们知道,文学翻译最忌机械式的翻译,史诗的翻译更是如此。
翻译是一门艺术。对民族史诗《格萨尔》的翻译,只有提升到艺术的高度进行,才能向世人充分展示其震撼人心的艺术魅力。

注释:
①未刊稿。见:周爱明.钟敬文先生著述中的自传——有关其民族文化学思想研究[J].西北民族研究,2002(3):28.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新时代属于每一个人——习近平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会一次会议闭幕会上发表重要讲话[J].对外经贸实务,2018(4):4.
[2]黑格尔.美学(第3卷下)[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108.
[3]何明星,何抒扬.《红楼梦》红遍海外不是梦[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6-05-26(07).
相关推荐
  • 致敬老一辈文艺工作者:《格萨尔王传•贵德分章本》汉译资料本出版

    青海省格萨尔史诗保护研究中心整理的珍贵汉译资料本《格萨尔王传•贵德分章本》一书,近日由青海民族出版社出版。

    2022-06-17 编辑:索南多杰 4966
  • 绘本《少年英雄格萨尔王》 “面世” 以画言史带孩子穿越时空邂逅英雄

    民族英雄史诗《格萨尔》是世界上最长的史诗,在几千年的岁月中,一直以说唱的形式在藏族同胞中辈辈流传。

    2022-05-30 编辑:索南多杰 6956
  • 果洛启动格萨尔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成果数字化工程

    4月8日至18日,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工作的重要论述,进一步强化格萨尔文化(果洛)生态保护实验区阶段性建设成果。根据实验区总体规划要求和按照格萨尔文化(果洛)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工作推进会安排部署,格萨尔文化(果洛)生态保护实验区办公...

    2022-04-20 编辑:索南多杰 7584
  • 科幻、科技和文化软实力:《格萨尔》史诗魔幻叙事解读

    《格萨尔》史诗作为青藏高原上岭部落流传下来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有大量魔幻叙事像“活化石”一样,潜藏着丰富的人类文化信息。魔幻叙事的有些内容具有阅读生成层面的科学启蒙意义的科幻价值;有些则可能是潜藏的“黑科技”形态的科技力量;有些魔幻叙事则具备舆论控制、...

    2022-03-31 编辑:拉毛太 9123
  • 海南州《格萨尔》文化艺术协会和贵德县《格萨尔》文化传播中心正式挂牌

    2月16日,海南州《格萨尔》文化艺术协会、贵德县《格萨尔》文化传播中心挂牌仪式在贵德县格萨尔诺布岭文化园隆重举行。

    2022-02-22 编辑:拉毛太 8632
  • 青海马背藏戏《丹玛之子》展演活动在果洛州举行

    2月14日,由果洛州文体旅游广电局主办,果洛州文化馆承办,玛沁优曲民间格萨尔藏戏团演出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青海马背藏戏《丹玛之子》在果洛州格萨尔文化广场隆重演出,现场观众累计达500余人次。...

    2022-02-15 编辑:拉毛太 8523
  • 解析塔尔寺大金瓦殿的格萨尔王壁画

    《格萨尔》壁画是《格萨尔》文化艺术的重要内容之一。作为格鲁派的重点寺院之一塔尔寺大金瓦殿内绘有格萨尔王壁画,在学术界享有名誉,但至今未有该壁画的绘画年代、风格、内容等方面的阐释。因此,本文[②]通过实地田野调研的方法,搜集历史资料和民间传说的基础上,对格萨...

    2022-01-21 编辑:拉毛太 9009
  • 2022藏历水虎新年《格萨尔》主题联欢晚会在玉树录制完成

     1月12日晚,由玉树州委宣传部、州文联主办的玉树州2022藏历水虎新年《格萨尔》主题联欢晚会——“华彩史诗”录制完成。整场晚会以格萨尔说唱、格萨尔创作歌曲、格萨尔藏戏展演、格萨尔小品剧、格萨尔服饰展演、格萨尔诗歌吟诵、格萨尔乐器表演等全方位展示了玉树格萨尔...

    2022-01-14 编辑:拉毛太 8870
  • 青海省格萨尔史诗保护研究中心在果洛班玛设立“格萨尔文化保护传承基地”

    近日,为保护传承和发展班玛《格萨尔》文化,青海省格萨尔史诗保护研究中心在班玛县设立了两处“格萨尔文化保护传承基地”。班玛县文体旅游广电局举行了授牌仪式。

    2022-01-07 编辑:拉毛太 6026
  • 四川省作协副主席格绒追美谈格萨尔王:他给百姓带去和平与安宁

    在日前揭晓的第二批四川历史名人中,格萨尔王入选。这位在藏区妇孺皆知的旷世英雄,为何至今能被人赞颂?

    2020-07-10 编辑:青阳卓玛 8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