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边嘉措:做好翻译是当前《格萨尔》事业的一个重要任务

作者:恰嘎 觉如 来源:格萨尔数字平台 时间:2020-04-15 08:58:46 点击数:

三、从“进口翻译”发展到“出口翻译”
       前面谈到,新中国成立之初的50年代,以及六、七十年代的相关翻译工作,主要是将马列著作、毛主席著作、中央文件,还有各种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从汉文翻译成少数民族文字。当时,这种翻译被称作是“进口翻译”。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各少数民族地区的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一大批专家学者、作家诗人成长起来了,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得到保护和发展,有条件、有必要与包括汉族在内的各个兄弟民族进行交流。这就需要把这些少数民族的文化典籍翻译成汉文。我们可以把它称之为“出口翻译”。
       从“进口翻译”到“出口翻译”,是一个进步,是一个质变。做好“出口翻译”,有利于增强各民族的文化自信,提高中华民族整体的文化水平。
       就以藏族为例,藏文有几千年的历史,在历史上,创作了丰富的典籍文献。其中就包括被习近平总书记称赞为“震撼人心的伟大史诗”的《格萨尔》。十八大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号召要讲好中国的故事。我认为,讲中国故事,不能不讲《格萨尔》故事。中央号召要做好“大外宣”,向全世界宣传新中国的成就,宣传优秀的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我们就应该把包括《格萨尔》在内的藏族文化传播出去!
       怎么传播?就要靠翻译。首先要做好汉译工作。连续数十年、跨越两个世纪、两个千年的《格萨尔》搜集整理、编辑出版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到目前为止,据不完全统计,搜集整理、编辑出版了各种藏文《格萨尔》累计达500多万、近600万册,按藏族人口计算,平均每人有一本藏文《格萨尔》。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而藏文本的搜集整理和编辑出版工作依然在继续进行。在这种情况下,国内外关心《格萨尔》,希望更多、更全面地了解《格萨尔》的人越来越多,翻译《格萨尔》的工作也显得日益突出和迫切。
       从整个《格萨尔》工作来说,有关部门一直非常关心和重视翻译,把它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来进行。早在50年代,明确要求《格萨尔》藏、汉文同时出版,作为国庆十周年的献礼项目。由于当时的条件所限,只出版了藏文《霍岭大战》上部和汉文译本《霍岭大战》上部。
       从50年代开始,王沂暖先生、刘立千先生等老一辈翻译家从事《格萨尔》的翻译,做出了重要贡献。近年来,西藏社科院《格萨尔》办公室组织翻译桑珠老人说唱本;西藏大学《格萨尔》研究所组织翻译扎巴老人说唱本;西北民族大学《格萨尔》研究院也在王沂暖等老一辈专家工作的基础上,翻译了若干部《格萨尔》。此外,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等有关部门也在组织力量开展相关翻译工作。
       但是,总体来说,翻译工作还远远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格萨尔》事业是个系统工程,在这一学科领域包括录制民间艺人的说唱本、搜集、整理、研究、教学、出版、翻译等多方面内容。与其他方面相比,翻译工作进展比较缓慢,更加滞后,基本上处于一种无序状态。只有少数有志于《格萨尔》事业的人默默无闻地潜心笔耕。
       这种情况,与我国整个民族文学事业的现状,有很大关系。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里,对少数民族文学作品的翻译重视不够,有些时候、有些地方,甚至几乎无人过问。我认为这有两方面的原因:
       第一,对翻译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社会上有一种忽视乃至轻视、看不起翻译工作的错误倾向。
       第二,从事翻译,至少必须熟练地掌握两种文字,这是最基本的条件,最好能懂第三种文字作参照。我国一些著名的前辈翻译家都能精通三、四种乃至更多的语言,因此他们翻译起来,就能全局在胸,笔下有神,从容不迫,游刃有余,有很强的文学性和可读性。从事少数民族文学作品翻译工作,必须懂得少数民族文字和汉语文,否则就无法进行。
       这就说明,要做好文学作品的翻译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它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需要进行艺术再创作,并不是懂得两种文字就能够进行翻译。懂得两种文字,是起码的要求,除此以外,还要有较高的文学素养,要懂得其他方面的知识。一些优秀的文学翻译家,本身就是优秀的文学家或诗人。
       与对翻译工作重视不够这一情况相对应,长期以来,对《格萨尔》的翻译工作缺乏全面的、系统的研究。要对翻译作品进行研究,这是一个难度很大、要求很高的工作。这是因为要对译著本身进行研究,必须熟练地掌握汉藏两种文字,否则无法进行比较、评价和研究。这种状况,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阻碍了《格萨尔》翻译水平的提高。 
相关推荐
  • 致敬老一辈文艺工作者:《格萨尔王传•贵德分章本》汉译资料本出版

    青海省格萨尔史诗保护研究中心整理的珍贵汉译资料本《格萨尔王传•贵德分章本》一书,近日由青海民族出版社出版。

    2022-06-17 编辑:索南多杰 4966
  • 绘本《少年英雄格萨尔王》 “面世” 以画言史带孩子穿越时空邂逅英雄

    民族英雄史诗《格萨尔》是世界上最长的史诗,在几千年的岁月中,一直以说唱的形式在藏族同胞中辈辈流传。

    2022-05-30 编辑:索南多杰 6956
  • 果洛启动格萨尔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成果数字化工程

    4月8日至18日,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工作的重要论述,进一步强化格萨尔文化(果洛)生态保护实验区阶段性建设成果。根据实验区总体规划要求和按照格萨尔文化(果洛)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工作推进会安排部署,格萨尔文化(果洛)生态保护实验区办公...

    2022-04-20 编辑:索南多杰 7584
  • 科幻、科技和文化软实力:《格萨尔》史诗魔幻叙事解读

    《格萨尔》史诗作为青藏高原上岭部落流传下来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有大量魔幻叙事像“活化石”一样,潜藏着丰富的人类文化信息。魔幻叙事的有些内容具有阅读生成层面的科学启蒙意义的科幻价值;有些则可能是潜藏的“黑科技”形态的科技力量;有些魔幻叙事则具备舆论控制、...

    2022-03-31 编辑:拉毛太 9123
  • 海南州《格萨尔》文化艺术协会和贵德县《格萨尔》文化传播中心正式挂牌

    2月16日,海南州《格萨尔》文化艺术协会、贵德县《格萨尔》文化传播中心挂牌仪式在贵德县格萨尔诺布岭文化园隆重举行。

    2022-02-22 编辑:拉毛太 8632
  • 青海马背藏戏《丹玛之子》展演活动在果洛州举行

    2月14日,由果洛州文体旅游广电局主办,果洛州文化馆承办,玛沁优曲民间格萨尔藏戏团演出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青海马背藏戏《丹玛之子》在果洛州格萨尔文化广场隆重演出,现场观众累计达500余人次。...

    2022-02-15 编辑:拉毛太 8523
  • 解析塔尔寺大金瓦殿的格萨尔王壁画

    《格萨尔》壁画是《格萨尔》文化艺术的重要内容之一。作为格鲁派的重点寺院之一塔尔寺大金瓦殿内绘有格萨尔王壁画,在学术界享有名誉,但至今未有该壁画的绘画年代、风格、内容等方面的阐释。因此,本文[②]通过实地田野调研的方法,搜集历史资料和民间传说的基础上,对格萨...

    2022-01-21 编辑:拉毛太 9009
  • 2022藏历水虎新年《格萨尔》主题联欢晚会在玉树录制完成

     1月12日晚,由玉树州委宣传部、州文联主办的玉树州2022藏历水虎新年《格萨尔》主题联欢晚会——“华彩史诗”录制完成。整场晚会以格萨尔说唱、格萨尔创作歌曲、格萨尔藏戏展演、格萨尔小品剧、格萨尔服饰展演、格萨尔诗歌吟诵、格萨尔乐器表演等全方位展示了玉树格萨尔...

    2022-01-14 编辑:拉毛太 8870
  • 青海省格萨尔史诗保护研究中心在果洛班玛设立“格萨尔文化保护传承基地”

    近日,为保护传承和发展班玛《格萨尔》文化,青海省格萨尔史诗保护研究中心在班玛县设立了两处“格萨尔文化保护传承基地”。班玛县文体旅游广电局举行了授牌仪式。

    2022-01-07 编辑:拉毛太 6026
  • 四川省作协副主席格绒追美谈格萨尔王:他给百姓带去和平与安宁

    在日前揭晓的第二批四川历史名人中,格萨尔王入选。这位在藏区妇孺皆知的旷世英雄,为何至今能被人赞颂?

    2020-07-10 编辑:青阳卓玛 8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