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传佛教的基本教义和信条

作者: 来源:中国藏族网 时间:2007-11-23 15:43:38 点击数:
藏传佛教重视皈依上师宝,以皈依三宝(佛、法、僧)、承认四法印(诸行无常、有漏皆苦、诸法无我、涅槃寂静)为信仰标志。以信念和智慧为佛教起信的思想基础,信仰和实践四圣谛(苦集灭道)、八正道、十二因缘等,以经、律、论三藏为主要经典,教授戒定慧三学,认为包涵调伏对治一切烦恼的八万四千法门。以法无常、缘起论、因果论为主要哲学观,以“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调伏心性”为修行原则,发慈、悲、喜、舍四无量心,重放生、忌杀生,提倡教徒出家苦行,解脱世俗苦海。坚持灵魂转生思想,认为人因贪嗔痴等欲望,生活于天、阿修罗、人、畜牲、饿鬼、地狱“六道轮回”,要通过弘发菩提之心,清净修炼而到达涅槃境界,才算觉悟成佛,解脱轮回之苦,获得“常、乐、我、净”四德。供奉和信仰修习密乘者的观修对象即密乘四部的精神宇宙模式(坛城系统)主神----本尊(如善相本尊文殊菩萨、观世音菩萨、度母、无量寿佛等等。怒相本尊神大威德金刚、金刚橛、马头明王、金刚手。善、恶相兼具本尊神密集金刚、上乐、喜金刚、时轮金刚和金刚亥母)、对宇宙时空如实明了的觉悟者—佛(认为十方净土,有三世三千佛,而现在佛为释迦牟尼、未来佛将是弥勒)、获得觉悟而未进入佛地的圣者.
    由于佛教传播的年代和地理范围不同,佛教分为救渡自己、独善其身的小乘佛教和救渡一切众生、兼善天下的大乘佛教。作为佛教,各教派的教义和信条基本相同,只是在佛教哲学的具体理解、修行的内容和方法等方面存在某些差别。小乘是早期佛教的主流,有分别派和经论派,其内容上只有显宗而无密宗,南传佛教属于小乘;大乘兴起于公元1世纪后,推崇龙树(公元2世纪)的中观论和无著(公元4、5世纪)的唯识论。其中显密兼有,藏传佛教和汉传佛教都是大乘,出家受分别解脱戒和菩萨戒。但藏传佛教跟汉传佛教也有些区别,藏传佛教是显宗和密宗合二为一的教派,佛教“四续”密法俱全,教授四部瑜珈,独有即身成佛的无上密,也讲中阴成佛,其宁玛、萨迦、噶举诸派主修密法;汉传佛教是大乘显宗教派,虽然在唐代传过下部密为主的一些密法,后绝传。藏传佛教主要继承中观论,为了从反面认识真理也学习研究唯识论,其格鲁派以先显后密的次第,重视教理研习和密法修炼;汉传佛教早期多持中观见,唐玄奘师出唯识宗门而后世影响较大,但后期汉传佛教轻经教、不习中观唯识之理,只诵经典、佛号而求往生。因民族文化习俗、环境条件等不同,藏传佛教和汉传佛教典章制度、塔殿佛像造型、信仰习俗、衣着饮食起居等方面有各自的特点。如藏传佛教实行活佛转世、出家僧尼食荤、穿黄红袈裟等。
相关推荐
  • 最长堆绣作品在青海茶文化暨赏石博览会展出

      我国藏族艺术中最长最精致堆绣作品在青海茶文化暨赏石文化博览会中盛大展出。  9月7日,由青海西宁市人民政府、商务部外贸发展事务局、中粮集团有限公司、中华茶人联谊会共同主办的“一带一路·2016年青海茶文化暨赏石文化博览会”在青海国际会展...

    2016-09-09 编辑:admin 3296
  • 西藏饮食“四宝”:多彩的藏家餐饮

    藏族饮食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据史料记载,早在公元一世纪前后西藏就已经开发灌溉农田,并开始将牧地和农田合为一片,这些农田和牧地为王室和平民提供了丰富的糌粑和酥油。此后湖盐的发现和茶叶、瓷碗从中原的引进,更是丰富了藏族的饮食文化。 茶叶、糌粑、酥油和牛羊肉...

    2008-04-29 编辑:admin 5504
  • 果洛州阿尼玛卿藏族文化中心竣工落成

      8月12日,果洛州下大武阿尼玛卿藏族文化中心举行落成典礼。青海省旅游局纪检组组长赵永武、果洛州委常委、州委宣传部部长司才仁、州政府副州长尕藏才让以及果洛州委统战部、州民宗局、旅游局负责同志,玛沁县各大班子领导参加了落成典礼。 阿尼玛卿藏族文化中心落成开...

    2010-08-16 编辑:admin 7740
  • 6集广播剧《爱心天使--熊宁》近期开播

    怀念熊宁为纪念“西安最美女孩”——西安青年志愿者熊宁,6集广播剧《爱心天使——熊宁》日前由西安人民广播电台录制完成,并于15日至17日在西安人民广播电台新闻频道中播出。 西安青年志愿者熊宁,2008年3月10日在帮助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受雪灾群众的路上遇车祸...

    2009-04-18 编辑:admin 5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