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青海省十三次党代会:脱贫攻坚基础先行

作者:孙海玲 来源:青海日报 时间:2017-05-18 11:13:00 点击数:

 

  巍巍昆仑山,茫茫三江源。这里是一片美丽的土地,这里也是一片艰难的土地。集高原地区、西部地区、贫困地区于一身,贫困覆盖面广、贫困发生率高、扶贫成本高、脱贫难度大,正是青海的现实写照。

  2016年,“十三五”开局脱贫攻坚首战年,全省实现了6个贫困县摘帽、404个贫困村退出、11.6万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发生率由2015年底的13.2%下降至10.3%,目标任务超额完成,脱贫攻坚首战告捷。

  2017年,脱贫攻坚进入了全面突破的关键之年,如何“撸起袖子加油干”?我省再次明确时间表、下达任务书——要确保完成11个贫困县摘帽、500个贫困村退出、14万贫困人口脱贫的年度目标任务。

  这个西部欠发达省份脱贫底气从哪儿来?

  青海的底气,来自于中央对扶贫开发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也来自于过去几年间在扶贫开发工作中打下的坚实基础和累积的经验。过去一年,全省扶贫开发一步一个脚印,取得显著成效,不仅圆满完成了年内脱贫任务,还逐步探索出了一条符合青海实际的扶贫开发之路。

  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虽是处处举步维艰,但在脱贫攻坚啃硬骨头的冲刺路上,青海在疾驰的时间流中时刻坚定地挺进——

  “2017年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深化之年,也是承上启下、全面突破的关键一年。深入开展脱贫攻坚全省性共性问题、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和前瞻性战略性问题研究,紧盯薄弱环节,坚持问题导向,不断完善细化政策举措,提高脱贫质量。”据省扶贫局局长马丰胜介绍,今年我省将进一步健全完善脱贫攻坚政策举措,紧盯目标靶向,扎扎实实推进各项工作举措落地见效。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战,基础工作是重中之重。

  在对象识别管理方面,继续扎实开展“回头看”,全面建立动态管理机制,摸准核实贫困对象信息,把应进未进和返贫的人口纳进来,把应退未退和非贫困人口退出去,实现有进有出、规范有序,切实提高识别质量和精准度。同时,要继续加快精准扶贫信息平台建设,完善系统功能,实现行业部门信息互联共享、精准对接。

  在驻村帮扶方面,进一步落实激励机制,充分调动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创造性,让他们既有干头又有盼头,既有责任也有荣誉,切实发挥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精准扶贫生力军、催化剂作用。要严格落实“召回”制度,对不合格、不胜任的要坚决召回。

  在补齐行业短板方面,对照脱贫标准逐村逐户及时摸排核查,摸准实情,建立台账,清单管理,缺什么、补什么,充分抓住脱贫攻坚历史机遇,切实改善贫困地区民生条件,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在巩固脱贫成效方面,深入挖掘在脱贫攻坚实践中涌现出来的好做法、好经验,总结提炼可推广可复制的典型案例,坚持边总结、边完善,把典型经验转化形成脱贫攻坚长效机制,强化推广运用,巩固扩大脱贫成效。
[FS:PAGE]

  重点项目,点上开花

  “党的政策好啊,搬下来住的独门独院的房子造价8.4万元,我们贫困户只需出4000元钱,这是做梦都想不到的好事啊!”说起搬出大山的变化,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五十镇班彦村五、六社每个村民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微笑。

  同样倍感幸福的,还有海东市平安区三合镇翻身村、邦业隆村、窑洞村、索尔干村的农户们。去年11月25日,平安区第一个精准扶贫易地搬迁安置区落成,居住在大山深处的农户们开启了新的生活方式。

  从每个人的生存状态到精神面貌,从每个家庭的未来规划到整个村庄的蓝图绘就,易地扶贫搬迁让这一切凤凰涅槃。

  易地扶贫搬迁,是实现“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贫困村脱贫的有效途径。坚持“搬迁与脱贫同步、安居与乐业并重”,今年全省将实施2.2万户9.2万人搬迁安置项目,让贫困群众挪出“穷窝”,逐步实现致富。

  就业既是民生之本,也是治贫良策。今年,我省将加大对贫困劳动力针对性和实用性培训,为贫困农牧民工提供便捷、高效、优质的“一站式”综合服务。年内计划开展短期技能培训1万人次、致富带头人培训1500人;实施贫困生职业学历教育补助5000人,资助贫困大学生7000人。

  金融扶贫为贫困群众送来及时雨。今年我省将深入落实扶贫开发金融服务主办银行制度和精准扶贫金融服务三级联动机制,提高贫困户授信覆盖面,扩大扶贫小额信贷规模,加大扶贫再贷款力度,支持产业园区、产业化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能人大户、家庭农牧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特色产业。

  既要因地制宜走“老路”,也要创新谋变穿“新鞋”。如今,“电商+扶贫”“金融+扶贫”“旅游+扶贫”等新型产业扶贫模式风生水起。今年我省还将重点支持保险助推扶贫、电商扶贫、创业扶贫、旅游扶贫、互助资金扶贫等十项重点工作,多项产业聚力前行,为脱贫攻坚提供强大后盾。

  今年脱贫14万,青海怎么办?

  在同德县巴沟乡地干村村办公室,贴着一张中式烹调师的考试表。村支书公保杰告诉记者,现在村里很多村民都拿到了五级证书。“以前哪会做菜啊,切个肉,往水里一煮。现在家家户户炒几个菜不成问题。”

  学厨师、学缝纫、学挖掘机……一项项技能带给农牧民的变化似乎并不起眼,但正是在这些点点滴滴的变化中,摆脱贫困的内在力量慢慢累积释放,提高着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也为地方产业发展奠定基础。

  “大部分贫困人口受教育程度低,普遍缺乏劳动技能,就算打工,主要也是搬砖头、扛麻袋、挖虫草等临工苦工,很难稳定就业。要实现可持续的脱贫,必须提升他们的自身发展能力和内生动力。”马丰胜介绍,今年我省继续加大产业扶贫专项投入力度,让“三位一体”扶贫产业格局继续发力。

  “户有产业项目、村有集体经济、县有产业园区。”去年以来,我省针对扶贫产业选择培育难、贫困群众持续增收难、贫困边缘人口多等实际困难,着眼实现持续稳定脱贫、有质量脱贫的目标,在扶贫产业扶持方面构建了“三位一体”工作格局。

  户有到户项目。今年,计划安排14.4亿元,对有劳动能力的24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安排到户项目全覆盖,确保及早实施项目,尽早发挥项目效益;村有集体经济,今年对年内摘帽和计划摘帽的14个县所有村安排互助发展资金,力争到2018年全省所有行政村互助发展资金全覆盖。这样全省4166个行政村,安排互助金达20.8亿元,加上市县配套,总投资将超过30亿元,这部分资金将长期发挥效益,也有助于带动边缘户发展致富产业。

  县有产业园区。2017年,计划安排13个县扶贫产业园建设项目,使贫困县产业园建设全覆盖。这样省级财政资金将达到5.9亿元,同时要求以扶贫资金为牵引,每个园区吸纳企业、银行及社会资金达到1亿元,每个产业园吸纳就业1000人以上。照此计算,全省产业园区各类资金将达到39亿元,吸纳就业近4万人。

相关推荐
  • 青海湖北岸发现卡约文化遗存 散落不同时代陶片

    据悉,青海省海北州海晏县文物普查组在环湖地区北岸发现不可移动文物33处,其中草褡裢湖西遗址内采集到了罕见的碎彩陶片,经青海省专家们认定为青铜时代卡约文化遗存。 海晏县从7月下旬起,对境内重点地区进行了拉网式文物普查。在青海湖畔东北部甘子河,文物普查组根据村...

    2009-09-16 编辑:admin 6690
  • 格萨尔:说唱语音研究

      一、 研究进展情况  1、课题开题与子课题进展情况  研究计划顺利执行,各子课题取得进展。  2016年4月1日,“《格萨尔》说唱语音的自动识别与格萨尔学的创新发展”项目启动暨专家咨询会在西藏大学召开。来自西藏本地和北京的7位专家在认真听取项目...

    2017-12-26 编辑:admin 14887
  • 阿佳组合安哥拉与建设工人爱心互动

    阿佳组合教鲁安达工人跳锅庄 阿佳组合用歌声和爱心打动安哥拉歌迷  日前,乐坛实力唱将阿佳组合在安哥拉首都罗安达南郊战后重建的巨大工地上与斯琴格日乐、韩磊、黄征等众多国内著名演艺明星“走进非洲-爱与信念的跨过传递”进行慰问演出,受到中国、安哥拉...

    2011-11-06 编辑:admin 7755
  • 国家教育督导团来海南

    国家教育督导团一行听取政府工作汇报 海南州政府迎检工作领导小组汇报相关工作开展情况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教育部《关于切实保证中小学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规定的通知》(教体艺{2011}2号)精神,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切实保证中小学生每...

    2012-03-27 编辑:admin 9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