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长史诗《格萨尔》获中国官方系统保护
“我们将格萨尔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知识纳入到当地的教育体系,旨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对青少年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和爱国教育的重要载体,培养新的传承群体,探索多种形式的传承方式。”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文体局局长多杰坚措表示。
卷帙浩繁的《格萨尔》史诗逾一百多万诗行、两千多万字,超过世界五大史诗字数之和,且内容仍处增长之中。2006年,中国官方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格萨(斯)尔史诗传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青海果洛藏族自治州是格萨尔文化的主要发祥地,被誉为是“中国格萨尔文化之乡”,是中国格萨尔文化资源最富集、表现形式最有特色、文化特征保持最完整、说唱传承人最多、影响力最广泛的地区之一。
据了解,随着现代文明进程的加速,格萨尔传承、传播区域群众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这种变化对格萨尔文化的存续、传承环境也造成了较大冲击,如说唱艺人数量不断减少,传承空间日渐萎缩等。为此,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果洛州开始致力于格萨尔文化的抢救和保护工作,对格萨尔文化开始进行传承和保护。
日前,中国文化部印发了《关于同意实施〈格萨尔文化(果洛)生态保护实验总体规划〉的复函》,标志着中国唯一格萨尔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开始正式实施建设。
“通过设立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可从多角度立体关注格萨尔文化及其存续、传承的文化空间,促进格萨尔文化的可持续保护、传承、发展。”果洛藏族自治州副州长周吉说。
多杰坚措告诉中新社记者,该总体规划总投资达16.9975亿元人民币,涉及的项目有12个方面108个单独项目。
“目前《规划》中的项目已经陆续开始实施,如推动格萨尔文化进校园和社区项目、保护格萨尔传承艺人等等。”多杰坚措说,他们将格萨尔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知识纳入当地教育体系,目前格萨尔文化进校园已覆盖全州幼儿园至专科技术学校10多所学校,数千名学生学习、了解格萨尔文化。
“格萨尔文化传承的重要生命力要从学生、从群众抓起。格萨尔文化进校园后,学生们对格萨尔文化的印象会更深刻,这样对以后寻找格萨尔文化传承人也奠定了基础。”国家级格萨尔文化传承人格日尖参评价说。
果洛藏族自治州州委书记武玉嶂表示:“传承弘扬格萨尔文化,是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内容,我们应该利用格萨尔文化生态保护区的特点把格萨尔的文化资源整合好、传承好、保护好,使得格萨尔在传承的同时,也能在本藏区更加深入牧民群众的内心,在保护和发展当中也带动一些格萨尔文化领域内人才的培养。”
拉西瓦工程水产种质资源保护报告通过国家环评
近日,农业部渔业局在北京组织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农业部渔业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环保部环评中心、上海海洋大学等有关专家对我省农牧厅编制的《青海省贵德县拉西瓦灌溉工程对黄河贵德段特有鱼类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影响专题报告》通过审查:本工程对黄河贵德段特...
2013-10-12 编辑:admin 13052利众基金会在北京荣获2008年度国际民间慈善奖
十月十二日,利众基金会在北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中心召开的中国第二届国际慈善论坛开幕式上荣获2008年度“国际民间慈善奖”。 在中国境内开展工作的国际慈善机构数以千计。授予利众基金会2008年度“国际民间慈善奖”,是对其在慈...
2008-10-25 编辑:admin 7757探险家在喜马拉雅山发现大量古代西藏洞穴壁画
据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网站报道,登山高手莱纳·奥兹图克随一支探险队进入古穆斯坦王国(现在是尼泊尔的一部分)偏远的喜玛拉雅山洞穴,并发现了大量古代手稿。 手稿上发现藏人的面孔借助于灯光,奥兹图克在其中一份手稿上看到了一张西藏当地人的面孔。 此次探险之旅中,他...
2009-11-22 编辑:admin 6992建立地理标志 青海将精测青海湖
12月2日,记者从相关部门获悉,我省在青海湖建立国家地理标志的同时,将对青海湖湖区面积进行精确的测定。 据介绍,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也是我国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1992年被联合国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并加入了《水禽栖息地国际重要湿地公约》,1997年被列为...
2007-12-04 编辑:admin 10768联系电话:0974-8512858
投稿邮箱:amdotibet@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