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丝野牦牛》本周登陆央视 呈现野生场景
从2014年筹备到2017年11月26日正式播出,《金丝野牦牛》这一部短短40多分钟的纪录片耗时三年有余。导演卡布只是希望向世人近距离呈现金丝野牦牛,并为进一步的科研提供研究资料。同时,唤起人们对金丝野牦牛的保护。影片中,首次将金丝野牦牛安静生活的场景呈现出来。
拍摄环境艰苦复杂
2007年,卡布第一次听说了金丝野牦牛。2009年,摄影师卡布第一次近距离拍摄到了金丝野牦牛的清晰照,从这时起,卡布的心里便埋下了一个愿望:可以近距离观察并拍摄它们。
经过2014年到2015年两年多时间的调研、筹备,2016年,卡布带领近30人的拍摄组,在林业部门的许可下,和阿里地区林业局、日土县林业局的森林公安,先后3次进入羌塘西北部的无人区,拍摄金丝野牦牛。
羌塘无人区的平均海拔在4500米以上,夏季的羌塘草原,美丽的风景下,处处暗藏危险。冻土表层解冻之后,分不清哪里是坦途,哪里是沼泽,车辆一旦陷入泥窝,后果不堪设想。摄制组只能选择春秋冬作为拍摄时期。同时,还需要忍受高寒、缺油料、缺物资等困境。30来人的摄制团队,在无人区里的吃喝睡行都是大问题。
拍摄对象野性十足
金丝野牦牛是没被驯化的野牦牛,它们野性十足,攻击性也很强。“难以想象一头肩高1.7米左右、体重1000多斤的庞然大物,以40公里/小时的速度朝你冲来,鼻子突然出现在你头顶的那种恐惧感。”卡布说。
金丝野牦牛不愿意和非同类接触,一旦受到惊扰,牛群便会大规模迁徙上百公里,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会再在同一区域活动。为了不惊扰到金丝野牦牛,摄制组在它们活动范围内大概一万平方公里的区域内安放了35台红外摄像机。但几个月后,只有少量的红外摄像机拍摄到了有价值的画面。“还有另一个困难便是,现在的金丝野牦牛没有科学依据做支撑,我们只能依靠直觉和野保员、牧民的协助,才能完成寻找、拍摄。”卡布说。
发现金丝野牦牛生活规律
卡布介绍,摄制组通过在羌塘的行走、拍摄,基本摸清了这种动物的习性和大致数量。“金丝野牦牛不会固定在羌塘某条水草丰美的沟里生活,它们每天都要移动20公里左右;在受到惊扰时,甚至能迁移40-50公里。母牛为了保护小牛一般营群而居,群体中一般有3头左右的公牛,充当首领和保护群体;交配季外,公牛一般单独行动,或者结成2-3头的小群体。”
在大范围拍摄,与当地牧民、野保员的调研中,此次拍摄初步确定羌塘金丝野牦牛的总体数量,大约100头。通过这部纪录片,卡布也在努力提醒社会大众,对这种动物的保护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影片将于26日17:30播出
经过摄制组、阿里地区的森林公安、野保员和当地牧民的共同努力下,在最终43分钟的成片中,第一次向世人完美呈现出金丝野牦牛:在纪录片中,第一次将其安静的生活场景呈现出来。纪录片将于11月26日17:30在中央电视台纪录片频道首播,于11月27日13:00重播。
卡布觉得目前的拍摄成果仍有诸多遗憾,想更翔实、立体、科学地拍摄金丝野牦牛,目前正在寻找研究单位合作,最主要的还需要资金的支持。
作为一个在西藏生活了10多年的导演,卡布对西藏有和他人不一样的理解:纪录片“西藏”已经进入后期制作;“西藏最美乡村”的拍摄已经进入筹备阶段;还有其他藏区题材的电影,也在紧锣密鼓筹划中,在不久的将来会呈现给喜欢藏区风景和文化的观众。
藏族作家作品研讨暨阅读分享会在海西州举行
5月24日,“藏族作家作品研讨暨阅读分享会”在海西州图书馆文化沙龙举行,来自海西州垣藏族文学爱好者及天峻县第二民族中学的30余名师生参加了本次活动。 活动现场,大家围绕《岗尖梅朵》、《民族文学》、《瀚海潮》等期刊作品就海西本土藏族文学进行研讨...
2017-05-26 编辑:admin 10710珍贵的昆仑玉石-丹麻彩石
丹麻彩石 丹麻彩石用于雕刻艺术品和印章的材料。因产于青海昆仑山脉,故名。俗称“丹麻彩石”。近些年新发现的独特石料品种。呈结晶体色纹或瓣纹,由白、黄褐、红褐、紫、橙等各色相互组成波状条纹,局部微透明和半透明,色调淡雅柔和,其自然花纹奇特美观。用它雕刻的工...
2007-11-20 编辑:admin 10088红脚鹬:拉鲁湿地舞翩跹
初夏,红脚鹬在位于西藏拉萨的拉鲁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起舞觅食
2021-06-10 编辑:青阳卓玛 9249西藏雅鲁藏布大峡谷文化旅游节开幕
以“畅游西藏从林开始”为主题的第四届西藏雅鲁藏布大峡谷旅游节19日在西藏林芝举行盛大开幕式。 旅游节组委会主任、西藏林芝地委副书记刘毅说:“大峡谷文化旅游节以世界第一大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为品牌依托,以西藏江南风情、工布民俗、峡谷、冰川、森林、雪山...
2008-10-20 编辑:admin 8807联系电话:0974-8512858
投稿邮箱:amdotibet@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