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摄影人才工程第五期培训班圆满结业

作者:摄影函授学院 来源:微信公众平台 时间:2017-12-04 11:54:00 点击数:

  2017年11月29日下午,由中国文联人事部支持,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办,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资助,北京摄影函授学院、中国摄影家协会教育委员会和中国文联摄影艺术中心教育培训部共同承办的少数民族摄影人才培养工程第五期培训班圆满结束。经过为期十天紧张有序、内容丰富的学习,来自全国17个民族的62名学员顺利结业。

  中国摄影家协会分党组成员、秘书长高琴,北京摄影函授学院副院长张希红、李英杰出席结业仪式。结业仪式由北京摄影函授学院教务长袁钦玲主持。


高琴(前排中)与学员合影

张希红(右三)、李英杰(左五)为学员颁发结业证书

  高琴对学员们提出两点希望,一是希望大家能把这次培训中学到的知识和思考带到自己所在的摄影组织和地区,发挥引领作用,讲好中国故事,把拍摄身边的故事、本民族的故事作为努力的方向,创作出更多优秀作品。二是希望各位学员在回去之后相互之间、和协会之间保持沟通和联系。


学员代表银立华朗诵诗歌《十日记》

  学员代表、内蒙学员银立华在发言中深情朗读了自己写的一首诗歌《十日记》,表达了在离别之际的淡淡忧伤以及在十天培训中的感受和成长。诗中说:“我们穿着五彩的民族服装相聚在这里 歌声过后 我们回到自己生长的土地 用老师们教授的视野 把相机对准我们的同胞 更有温度的 更有态度的 更有责任的 去对话我们的时代……”。


认真聆听

  少数民族摄影人才培养工程第五期培训班邀请了刘宇、许喜占、钱元凯、陈小波、成卫东、梁君健、李英杰、朱炯、肖雁群、林涛(按课程先后顺序排名)十位摄影名师,为学员们讲授了一系列内容丰富、质量高端的课程。课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涵盖国展解析、技术技巧、图片编辑、视觉人类学、纪实摄影、摄影史论、数字后期、摄影著作权法、外拍实践、作品评价等多方面内容。

  少数民族摄影人才培养工程旨在依托中国摄影家协会的强大专家资源和教育基础,培养一批少数民族摄影骨干,促进少数民族地区人才战略、文化、社会发展,同时进一步促进民族发展和民族团结。迄今一共培养了282名学员。


认真聆听

结业大合影

相关推荐
  • 德昂寺阿昂尖措:古老藏文书法技艺的传承者

    2月15日,阿昂尖措(左)在德昂寺书法研习办公室给学生传授书法技艺。   在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达日县德昂乡德昂寺,阿昂尖措将特制的竹笔在浸满墨汁的刷子上轻轻一润,持笔纸间,一个个清隽的藏文字母便从笔尖流出,整齐流畅,仿佛印刷一般。  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的德昂洒智藏...

    2014-02-21 编辑:admin 12534
  • 三江源、可可西里两大保护区联手保护藏羚羊

      日前自青海省林业厅获悉,青海省内两个最大的自然保护区三江源和可可西里于今年上半年首次联合开展了以保护藏羚羊为主题的巡山行动,两大保护区的联防机制正在建立。   面积分别为15万、4.5万平方公里的三江源和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均位于青藏高原腹地、青海省的南部...

    2011-08-13 编辑:admin 7297
  • 仲冬时节 天鹅“做客”黄河岸畔嬉戏觅食

    仲冬时节,享有“天下黄河贵德清”美誉的青海省海南州贵德县迎来数十只天鹅“做客”。一群天鹅或在湖面嬉戏,或在水中觅食,在蓝天碧水的映衬下呈现出一幅美景,为冬日的黄河岸畔增添了盎然生机。...

    2022-12-13 编辑:索南多杰 6338
  • 西藏的陶艺彩世界

    生活在西藏高原的藏族是一个对生活器皿十分讲究的民族,除金器、银器、铁器、玉器、石器、木器以外,陶器是他们经常使用的器皿之一。这些陶器出自西藏民间艺人之手。 陶史 据考古资料证明,西藏的制陶历史源远流长。1978年在西藏昌都地区发现的卡若遗址,是迄今为止...

    2008-08-01 编辑:admin 1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