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民大五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集中开题
3月23日上午,西南民族大学在武侯校区召开涉及民族学学科的5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集中开题报告会,10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这五项重大项目分别为:赵心愚教授担任首席专家的《西藏地方志资料的整理与研究》、郑堆教授担任首席专家的《“一带一路”与藏传佛教发展研究》、杨嘉铭担任首席专家的《英雄史诗<格萨(斯)尔>图像文化调查研究及数据库建设》、杨铭教授担任首席专家的《〈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相关民族、人物事件研究及分年分类辑注》以及同美教授担任首席专家的《西藏本教通论》。
据了解,2017年,西南民族大学获得七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我国现阶段人文社科研究中层次最高、资助力度最大、权威性最强的科研项目,立项数创历史新高,位列国家民委委属高校第一,四川省内高校第一。其中西南民族研究院获得五项。
西南民族大学校长曾明教授在报告会开幕式致辞中表示,学校将给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大力支持,确保课题研究的顺利实施并取得相应成果,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做出积极贡献。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中国宗教学会会长卓新平教授,中国藏学研究中心总干事郑堆研究员,四川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副主席姜怡同志等发表了讲话,对西南民族大学在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取得如此优异的成绩表示祝贺,愿意与学校及课题组加强合作,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更多的支持。
西南民族大学党委书记陈达云教授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层次高、影响大,既能体现学校的办学水平,也能发挥引领作用,进一步提升学校的创新能力。”他强调,各课题组及参研人员要恪守学术道德,严格学术标准,引领学术风尚,坚守底线,甘于奉献,集中力量,协同攻关,追求卓越,确保重大项目研究目标的顺利实现。
开幕式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各课题组分别举行报告会。《西藏地方志资料的整理与研究》首席专家赵心愚教授、《“一带一路”与藏传佛教发展研究》首席专家郑堆教授、《英雄史诗<格萨(斯)尔>图像文化调查研究及数据库建设》首席专家杨嘉铭教授、《〈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相关民族、人物事件研究及分年分类辑注》首席专家杨铭教授、《西藏本教通论》首席专家同美教授等分别对项目的选题依据、研究对象、思路方法、关键问题、创新突破、学术价值和重要意义、总体框架和预期目标、子课题的设置和任务分工、研究进展计划,及面临的困难和解决的对策等作了阐述。与会评审专家分别从项目的定位、意义、资源整合、研究团队分工与合作,及如何全面深入地做好项目研究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其中,《西藏地方志资料的整理与研究》通过对国家大政方针、西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求的分析,整理挖掘研究西藏方志所记中央政府维护西藏地方稳定及加强对西藏地方治理的资料, 研究利用西藏方志中经济、交通、商贸、民俗文化等方面资料阐述西藏方志整理研究的当代价值与作用,以及西藏方志整理研究对维护国家统一的必要性,有利于促进西藏地区经济、文化、旅游等方面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一带一路”与藏传佛教发展研究》通过对藏传佛教在境内外传播现状的研究,以“一带一路”建设为时代背景,以服务于国家建设为根本出发点,以藏传佛教的转型为根本,将藏传佛教未来发展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深入研究“藏传佛教健康发展”、“藏传佛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和“藏传佛教服务于国家建设”等核心问题,促进藏区群众对内地主流文化的了解,增进民族间的交流互动,必将促进藏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有利于增强文化认同、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英雄史诗〈格萨(斯)尔〉图像文化调查研究及数据库建设》以“理论化+数字化”的学术理念为推手,研究格萨(斯)尔图像的历史发展与变迁轨迹,建立起《格萨(斯)尔》图像的数字记忆档案,实现《格萨(斯)尔》图像的有效、科学的保护。同时为在当代条件下更快捷、更广泛地展示和传播英雄史诗《格萨(斯)尔》,展示和传播《格萨(斯)尔》图像,必将促进《格萨(斯)尔》的传播,既为各学界提供最丰富、最权威的《格萨(斯)尔》图像信息,又将对我国藏、蒙等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让更多的《格萨(斯)尔》图像资源为当地的文化产业发展所利用。
《〈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相关民族、人物事件研究及分年分类辑注》力图跨越时间、语言、地域等因素的制约,广泛搜集已出版、未出版的各类研究资料和成果,对《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的重要内容,参照原文重新释读、注解。在此基础上,对文书中记载的吐蕃与周边民族或政权的关系,相关人物事件和职官等内容进行深入的再研究。本选题设计的专著、辑注、文献汇编等结构,对上世纪80年代以来有关研究成果和文献资料的一个大的集结。本课题的顺利完成以及成果的问世,将在一定程度上推动这方面的研究,其影响预计可以在藏族史、隋唐史、隋唐民族关系史等方面逐渐展现出来。
《西藏本教通论》将全面梳理分析评价古今中外西藏本教的研究成果。课题组认为,西藏本教与藏民族的形成历史一道从远古走来,具有悠久的历史,是形成藏族文化独特魅力的文化基因和文化底色。西藏本教一定程度反映着藏民族的文化心理,也能反映藏民族在内的周边兄弟民族的宗教文化关系。而西藏本教研究是藏学研究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我国重要的文化战略资源。加强西藏本教研究将进一步拓展我国西南民族宗教文化关系研究领域,对于增强民族向心力、强化“五个认同”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热贡艺术:从“深锁寺院”到产业化发展
在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一些村庄“家家有画室,人人是画师”,制作和销售热贡艺术品成为农牧民重要收入来源。 为扶持传统文化,青海省成立热贡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推动热贡艺术产业化。 为农牧民创收 热贡艺术属藏传佛教绘画艺术,包括唐卡、壁画、...
2010-08-31 编辑:admin 11181西藏天保工程10年来新增森林面积40万亩
记者从西藏自治区林业部门了解到,“十一五”期间,西藏整合资源,集中力量,相继实施了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拉萨及周边造林、自然保护区建设等一大批林业重点工程,生态保护与建设进一步加强,造林绿化步伐大幅加快,有效保护了雪域高原的碧水蓝天。 ...
2010-10-17 编辑:admin 10029第八届环湖赛开幕式和序幕赛筹备工作准备就绪
“第八届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开幕式和序幕赛将在互助土族自治县举行。7月13日,互助县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第八届环湖赛互助筹备工作情况。目前,各项筹备工作已基本就绪,互助县将为承办一届高水平、有特色的“环湖赛”开幕式,创造出完好的基础设施、优质的接待条件、...
2009-07-14 编辑:admin 8445拉卜楞寺殿堂文物将得到保护修缮
拉卜楞寺 2011年3月21日,记者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了解到,在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宗主寺之一的拉卜楞寺,一些古建筑等文物的保护和修缮工作有望通过评审立项,获得国家财政支持。 拉卜楞寺位于甘、青、川三省交界的甘南藏族自治州,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六...
2011-03-22 编辑:admin 6967联系电话:0974-8512858
投稿邮箱:amdotibet@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