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传绝艺酥油花 后继无人令人忧
作者:杨寿德、钱荣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08-03-10 08:54:42
点击数:
每年一度在青海的塔尔寺展出的酥油花,目前已成为青海高原旅游的一大特色,吸引着十多万海内外游客前来观瞻。然而这一经历了400多年风雨的藏传绝艺,目前却面临着艺僧越来越少、人才青黄不接的困境。有专家学者指出,只有在保持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走出佛学深院,为更多的人所了解,才能使酥油花艺术保持长盛不衰。
酥油花,神奇的藏传绝艺
在世界屋脊青藏高原,有一种花只在寒冬腊月盛开于佛坛之前,这就是酥油花。它的奇异和冷艳吸引着许多游客不辞辛苦、千里迢迢来到塔尔寺一睹芳容,成为了青海高原旅游的一大亮点。
说是“花”,其实是用酥油作原料造出的各种佛像、人物、山水、亭台楼阁、飞禽走兽、花卉树木,粗看则像放大了数倍的面人。酥油花是塔尔寺的“艺术三绝”之一,传说当年藏传佛教格鲁派开创者宗喀巴大师在西藏开祈愿大法会时,梦见一些飞禽走兽可以用酥油塑造,便召集僧侣用酥油捏塑所梦事物,并供奉给众多的活佛观赏。大约公元1600年,酥油花制作方法开始传入塔尔寺。每年的元宵节,塔尔寺都会举行正月祈愿大法会,艺僧们会将精心制作的酥油花陈列展出,供各族群众观瞻。
塔尔寺的酥油花集雕塑艺术之大成,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而且规模宏大,内容也丰富多彩。有花红叶绿的百花异草,有千姿百态的珍禽异兽,有景色壮丽的山水图画,有小巧玲珑的亭台楼阁,有栩栩如生的人物肖像,还有许多取材于历史和神话传说的故事等。细细观赏,其工艺之精巧、形象之逼真、色彩之绚丽令人叹为观止。大至一米到二米,小至十毫米到二十毫米的人物走兽,其姿态无不栩栩如生,再配以鲜艳夺目的花朵,涂以金粉银饰,显得富丽堂皇。
青海民族学院民族研究所教授先巴对塔尔寺佛教艺术颇有研究。他告诉记者,虽然酥油花制作传入塔尔寺只有几百年,但经过几代僧人苦心钻研,塔尔寺酥油花的工艺水平已经远远超过酥油花的发源地,居各寺院之冠。
深藏佛学深院后继无人令人忧
说酥油花是最残酷的艺术一点也不为过。作为一种技艺高超的艺术品,酥油花的制作工艺相当复杂而又十分艰难。因为酥油遇冷即凝、遇热即化,所以艺僧们选择一年之中最冷的天气,在最冷的房间中制作酥油花。
“酥油的熔点很低,15摄氏度就会变形,为了防止手指温度对酥油花的影响,艺僧们在捏制之前都要把手浸泡在刺骨的冰水中,然后进行工作。一旦手温回暖,必须再次浸泡。”从事22年酥油花制作的塔尔寺艺僧罗藏昂秀说,和所有的老艺僧一样,他全身落下了许多疾病。
罗藏昂秀告诉记者,塔尔寺现在的酥油花艺僧不足40人,而过去,塔尔寺能制作酥油花的艺僧有100多人。他认为塔尔寺酥油花人才出现青黄不接,一方面是寺里制作酥油花的老艺僧大部分去世了,而现在这一代人对于酥油花的制作艺术还没有完全领悟,另一方面,酥油花的整个制作过程十分艰辛,让一些年轻僧人望而生畏。
塔尔寺有每年正月十五举办酥油花展的传统。观赏酥油花,对外行来说,感觉“年年岁岁花相似”,一样绚丽多彩。但塔尔寺的僧人们却明显感觉到如今的作品已大不如前了。
今年41岁的艺僧华藏坚赞告诉记者,过去老艺僧带领他们做酥油花时,每年都会有一定的创新,做出不同的花色,但随着老艺僧们逐渐圆寂,他们明显感到了能力不足,只能按照传统去做,很难有所突破。而且愿意学习制作酥油花的僧人越来越少,酥油花制作人才已经出现了断档。
释放“珍藏”走向世界
为使酥油花艺术保持长盛不衰,每年花展后,塔尔寺会评鉴上、下两院制作的酥油花,分出优劣,力图以这种比赛方式提高僧人的制作技术。
尽管这一做法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专家认为,要使酥油花艺术永葆青春,同样需要不断创新,同时,[FS:PAGE]还需要更多的人来了解它,就如同唐卡艺术一样,走出寺院,走向世界。
青海民族学院民族研究所教授先巴认为,数百年来,塔尔寺的酥油花之所以独具特色、享誉海内外,与一代代僧人的苦心钻研和不断创新分不开。所以,除了保持传统,还需推陈出新,才能使酥油花长开不败。同时,为更多的人所了解,也是使酥油花保持长久生命力的一种方式。
据了解,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酥油花的制作题材较为广泛,除佛教故事之外,不少作品取材于凡人的真实生活。文成公主进藏、花木兰从军以及天安门城楼、当代英雄人物都曾经由僧人用酥油花的形式加以展现。而近几年来,塔尔寺酥油花展的题材大多局限于佛教故事。
先巴说,同样是藏传佛教艺术,唐卡绘制艺术现在在青海就保护和发展得很好,而这与它的知名度和受关注的程度是分不开的。虽然酥油花对制作环境的要求很高,但现代技术已经能使酥油花保持较长时间,让更多的人来欣赏,因此政府有关部门和寺院方面应该想办法使酥油花能够真正走出寺院,走出青海,在国内甚至海外展出,让更多的人了解这项艺术,这样才能促进它的发展。
塔尔寺寺管会办公室主任君尼告诉记者,为了促进酥油花的发展,从今年起,寺院也采取了一些办法,比如,增加制作酥油花的经费,在寺院里选拔一些年轻僧人,由老艺人进行系统指导等,他们也在和老艺人商讨如何在酥油花艺人的培养方式上进行一些新的探索。
藏族学者完玛冷智认为,酥油花艺术源于佛教供品,经过几百年的传承和发展,作为藏传佛教艺术品已成为青海冬季旅游的一大品牌。因此,政府主管部门应该组织专家更多地发掘其艺术内涵,使之走向社会,依靠社会的力量来延续它的艺术生命力;另一方面,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推动寺院进行体制改革,成立专门的艺术学院,使酥油花艺术保持长盛不衰。
2006年,塔尔寺酥油花经国务院批准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青海省文化厅社会文化处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他们也正在制定相关的保护措施。
酥油花,神奇的藏传绝艺
在世界屋脊青藏高原,有一种花只在寒冬腊月盛开于佛坛之前,这就是酥油花。它的奇异和冷艳吸引着许多游客不辞辛苦、千里迢迢来到塔尔寺一睹芳容,成为了青海高原旅游的一大亮点。
说是“花”,其实是用酥油作原料造出的各种佛像、人物、山水、亭台楼阁、飞禽走兽、花卉树木,粗看则像放大了数倍的面人。酥油花是塔尔寺的“艺术三绝”之一,传说当年藏传佛教格鲁派开创者宗喀巴大师在西藏开祈愿大法会时,梦见一些飞禽走兽可以用酥油塑造,便召集僧侣用酥油捏塑所梦事物,并供奉给众多的活佛观赏。大约公元1600年,酥油花制作方法开始传入塔尔寺。每年的元宵节,塔尔寺都会举行正月祈愿大法会,艺僧们会将精心制作的酥油花陈列展出,供各族群众观瞻。
塔尔寺的酥油花集雕塑艺术之大成,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而且规模宏大,内容也丰富多彩。有花红叶绿的百花异草,有千姿百态的珍禽异兽,有景色壮丽的山水图画,有小巧玲珑的亭台楼阁,有栩栩如生的人物肖像,还有许多取材于历史和神话传说的故事等。细细观赏,其工艺之精巧、形象之逼真、色彩之绚丽令人叹为观止。大至一米到二米,小至十毫米到二十毫米的人物走兽,其姿态无不栩栩如生,再配以鲜艳夺目的花朵,涂以金粉银饰,显得富丽堂皇。
青海民族学院民族研究所教授先巴对塔尔寺佛教艺术颇有研究。他告诉记者,虽然酥油花制作传入塔尔寺只有几百年,但经过几代僧人苦心钻研,塔尔寺酥油花的工艺水平已经远远超过酥油花的发源地,居各寺院之冠。
深藏佛学深院后继无人令人忧
说酥油花是最残酷的艺术一点也不为过。作为一种技艺高超的艺术品,酥油花的制作工艺相当复杂而又十分艰难。因为酥油遇冷即凝、遇热即化,所以艺僧们选择一年之中最冷的天气,在最冷的房间中制作酥油花。
“酥油的熔点很低,15摄氏度就会变形,为了防止手指温度对酥油花的影响,艺僧们在捏制之前都要把手浸泡在刺骨的冰水中,然后进行工作。一旦手温回暖,必须再次浸泡。”从事22年酥油花制作的塔尔寺艺僧罗藏昂秀说,和所有的老艺僧一样,他全身落下了许多疾病。
罗藏昂秀告诉记者,塔尔寺现在的酥油花艺僧不足40人,而过去,塔尔寺能制作酥油花的艺僧有100多人。他认为塔尔寺酥油花人才出现青黄不接,一方面是寺里制作酥油花的老艺僧大部分去世了,而现在这一代人对于酥油花的制作艺术还没有完全领悟,另一方面,酥油花的整个制作过程十分艰辛,让一些年轻僧人望而生畏。
塔尔寺有每年正月十五举办酥油花展的传统。观赏酥油花,对外行来说,感觉“年年岁岁花相似”,一样绚丽多彩。但塔尔寺的僧人们却明显感觉到如今的作品已大不如前了。
今年41岁的艺僧华藏坚赞告诉记者,过去老艺僧带领他们做酥油花时,每年都会有一定的创新,做出不同的花色,但随着老艺僧们逐渐圆寂,他们明显感到了能力不足,只能按照传统去做,很难有所突破。而且愿意学习制作酥油花的僧人越来越少,酥油花制作人才已经出现了断档。
释放“珍藏”走向世界
为使酥油花艺术保持长盛不衰,每年花展后,塔尔寺会评鉴上、下两院制作的酥油花,分出优劣,力图以这种比赛方式提高僧人的制作技术。
尽管这一做法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专家认为,要使酥油花艺术永葆青春,同样需要不断创新,同时,[FS:PAGE]还需要更多的人来了解它,就如同唐卡艺术一样,走出寺院,走向世界。
青海民族学院民族研究所教授先巴认为,数百年来,塔尔寺的酥油花之所以独具特色、享誉海内外,与一代代僧人的苦心钻研和不断创新分不开。所以,除了保持传统,还需推陈出新,才能使酥油花长开不败。同时,为更多的人所了解,也是使酥油花保持长久生命力的一种方式。
据了解,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酥油花的制作题材较为广泛,除佛教故事之外,不少作品取材于凡人的真实生活。文成公主进藏、花木兰从军以及天安门城楼、当代英雄人物都曾经由僧人用酥油花的形式加以展现。而近几年来,塔尔寺酥油花展的题材大多局限于佛教故事。
先巴说,同样是藏传佛教艺术,唐卡绘制艺术现在在青海就保护和发展得很好,而这与它的知名度和受关注的程度是分不开的。虽然酥油花对制作环境的要求很高,但现代技术已经能使酥油花保持较长时间,让更多的人来欣赏,因此政府有关部门和寺院方面应该想办法使酥油花能够真正走出寺院,走出青海,在国内甚至海外展出,让更多的人了解这项艺术,这样才能促进它的发展。
塔尔寺寺管会办公室主任君尼告诉记者,为了促进酥油花的发展,从今年起,寺院也采取了一些办法,比如,增加制作酥油花的经费,在寺院里选拔一些年轻僧人,由老艺人进行系统指导等,他们也在和老艺人商讨如何在酥油花艺人的培养方式上进行一些新的探索。
藏族学者完玛冷智认为,酥油花艺术源于佛教供品,经过几百年的传承和发展,作为藏传佛教艺术品已成为青海冬季旅游的一大品牌。因此,政府主管部门应该组织专家更多地发掘其艺术内涵,使之走向社会,依靠社会的力量来延续它的艺术生命力;另一方面,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推动寺院进行体制改革,成立专门的艺术学院,使酥油花艺术保持长盛不衰。
2006年,塔尔寺酥油花经国务院批准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青海省文化厅社会文化处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他们也正在制定相关的保护措施。
相关推荐
2020年海晏县草原嘉年华系列活动即将开幕
2020年海晏县草原嘉年华系列活动于8月15日—9月5日在海晏县三角城镇海峰村克土社(文迦牧场)举办。此次活动主题为“以我为主 全面开放 线上线下 产业融合”。根据安排,将举办10项活动。...
2020-08-21 编辑:青阳卓玛 10488海南州妇联开展“迎七•一庆祝建党94周年”纪念活动
为了认真组织开展“迎七•一庆祝建党94周年”纪念活动,会党支部把纪念活动与正在开展的“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紧密结合,与巩固和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相结合,通过扎实的学习教育、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切合实际的系列活动,让全...
2015-07-01 编辑:admin 9124《中国地域文化通览·西藏卷》召开篇目论证会
国家重点文化工程《中国地域文化通览·西藏卷》篇目论证会29日在拉萨召开,该书部分编委以及相关编撰人员围绕篇目的安排进行了讨论,提出修改及完善的意见和建议。 围绕如何准确地把握既要纵向写出西藏文化的基本历史与整体风貌,阐述西藏各个历史时期的重要文化事项...
2009-10-31 编辑:admin 6843歌手恩诺吾为灾区献歌
歌手恩诺吾向道扎福利孤儿院献爱心 2010年4月14日清晨7时49分,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发生7.1级地震,地震震中位于县城附近,同胞遇难、国家受损。这是继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以来,发生在我国境内的又一场地震灾害。而作为歌手的恩诺吾在这个危难时刻,伸出援助之手,为...
2010-07-12 编辑:admin 10074联系电话:0974-8512858
投稿邮箱:amdotibet@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