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相连心相依 诗集《我们在一起》出版并义卖
作者:张翔
来源:青海日报
时间:2008-06-13 08:54:41
点击数:
昨天是“5·12”汶川大地震发生整整一个月的日子。青海诗人献给灾区人民的诗集《我们在一起——青海百位诗人献诗汶川地震灾区人民》由青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并在西宁大十字新华书店举行首发式和签名义卖活动。青海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曲青山,省政协副主席鲍义志以及省委统战部、省文联、省新闻出版局、省作家协会、西海都市报的负责同志出席了首发式。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奋力抗震救灾。为了纪念地震遇难同胞,颂扬抗震救灾中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歌颂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伟大精神,在省委宣传部、省新闻出版局、青海人民出版社、省文联、新华社青海分社等单位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我省青年诗人董明、郭建强、葛建中在短时间内组织编辑了这本诗集。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曲青山,副省长吉狄马加,省政协副主席鲍义志等都在繁忙的工作之余,短时间内就写出了献给灾区人民的优秀诗作,表达了对灾区人民重建家园的关心和支持。
青海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周贤安在首发仪式上讲话,他说,青海与地震灾区山水相连,血脉相通,我省各族人民对灾区人民遭受的苦难感同身受,在第一刻的震惊、痛楚之后,迅速行动起来,以不同方式持续传递着青海551万名各族人民对灾区人民的关爱之情、援助之力。我省文艺界人士在椎心泣血的痛楚与牵挂中,纷纷行动起来,用诗歌来表达对灾区人民的同情和哀痛。《我们在一起》诗集的出版发行,再一次表现出了青海的文艺家们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使命感。
周贤安说,《我们在一起》诗集中的作者们,从各自的生命体验出发,从不同角度深情地表达了他们对这场空前的灾难、灾难中的祖国和人民、灾难中或坚韧或柔弱的个体生命的哀恸、关切、抚慰、追思与礼赞。一百首诗作出自心声,源自真诚,来得自然,爱与责任贯穿始终,悲情、激情、豪情与柔情无声流淌,人性与诗性共生共长,处处闪耀着诗歌为时为事而作,有感而发的现实主义光芒,是青海人文新形象的集中展示。这些激情奔涌的诗作,不仅感人肺腑,也让我们对一度迷茫的,关于诗、关于诗人、关于诗歌的源泉与主题,关于诗人的责任与使命等话题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首发仪式上,青海电视台主持人满含深情地朗诵了《爱的感动》等作品。首发仪式结束后,诗人们纷纷与读者见面并开展了签名和义卖诗集活动。
青海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周贤安在首发仪式上讲话,他说,青海与地震灾区山水相连,血脉相通,我省各族人民对灾区人民遭受的苦难感同身受,在第一刻的震惊、痛楚之后,迅速行动起来,以不同方式持续传递着青海551万名各族人民对灾区人民的关爱之情、援助之力。我省文艺界人士在椎心泣血的痛楚与牵挂中,纷纷行动起来,用诗歌来表达对灾区人民的同情和哀痛。《我们在一起》诗集的出版发行,再一次表现出了青海的文艺家们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使命感。
周贤安说,《我们在一起》诗集中的作者们,从各自的生命体验出发,从不同角度深情地表达了他们对这场空前的灾难、灾难中的祖国和人民、灾难中或坚韧或柔弱的个体生命的哀恸、关切、抚慰、追思与礼赞。一百首诗作出自心声,源自真诚,来得自然,爱与责任贯穿始终,悲情、激情、豪情与柔情无声流淌,人性与诗性共生共长,处处闪耀着诗歌为时为事而作,有感而发的现实主义光芒,是青海人文新形象的集中展示。这些激情奔涌的诗作,不仅感人肺腑,也让我们对一度迷茫的,关于诗、关于诗人、关于诗歌的源泉与主题,关于诗人的责任与使命等话题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首发仪式上,青海电视台主持人满含深情地朗诵了《爱的感动》等作品。首发仪式结束后,诗人们纷纷与读者见面并开展了签名和义卖诗集活动。
相关推荐
对勘本《大藏经》解读
对勘本藏文《大藏经》丹珠尔 多种版本的《大藏经》《大藏经》是重要的佛教典籍,是一切佛经的总称。由经(经藏)、律(律藏)和论(论藏)等三部分组织,所以,也称“三藏经”或“经藏”。 藏文《大藏经》分《甘珠尔》(bkav-vgyur)和《丹珠尔》(bstan-vgyur )两个部分。其中“甘珠...
2008-10-22 编辑:admin 6025同德:打响牦牛品牌助力乡村振兴
草原上或低头进食,或撒欢奔跑的牦牛,像极了一颗颗撒落在碧玉盘里的“黑珍珠”。
2022-06-01 编辑:索南多杰 11419甘南藏族自治州玛曲县发生特大暴雨灾害
7月20日晚9时13分左右,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玛曲县发生百年不遇的暴雨灾害,至21日零时降水量达92.8毫米,为玛曲气象局建站以来观测到最大的降水量,由此引发山洪,导致城区贡曲河沿岸许多居民住房倒塌,县城及周围尼玛镇扎西乐民新村、阿万仓、木西合西合强村损失尤为严重。截至目前,共造成5人...
2009-07-22 编辑:admin 10215中国故事文化展西藏小屋日接待游客超万人
走进北京奥运会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的“中国故事”文化展示区,人们能在31间不到100平方米的“小屋”内,感受到浓缩着各省区市最具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华和各地充满生机、特色鲜明的民族民间文化。 在这些错落有致的小屋中,以“大美西藏”为主题的“西藏小屋”颇具...
2008-08-19 编辑:admin 7248联系电话:0974-8512858
投稿邮箱:amdotibet@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