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部医典》名传千古——走近神秘的藏医药

作者:姚兰 来源:西海都市报 时间:2008-06-25 09:11:58 点击数:

中国藏医药文化博物馆内的《四部医典》手抄本
不朽的藏医经典
  公元8世纪,西藏医学史上出现了一位最伟大的医学家和一部优秀的医书,这就是宇妥·元丹贡布和他的《四部医典》。
  藏医学是少数民族医学中较为完备、具有代表性的一种医学体系,是结合本民族的特色发展壮大的一种医学。公元641年,文成公主入藏,公元710年,金城公主入藏,不仅带去了大量的医学书籍,还带去了很多掌握各种技术的技工及医师,为藏医学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也为医籍的准确翻译和医学方法的传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宇妥·元丹贡布出生在拉萨一个藏医世家,自幼随父习医,后来从师于入藏的汉医东松嘎瓦,成为一代名医。他游历各地,学习各种医学知识,回藏后,花费了10年时间,于45岁时撰写完成了藏族医药学经典著作《四部医典》。这部医药学名著的问世,标志着藏医药学体系的形成。
  据青海省藏医院的多杰副院长介绍,《四部医典》藏文名为《据悉》,全名《甘露精华八支秘诀串》。其意是,甘露精华为《四部医典》像牛乳中提炼酥油样,汇集了所有医学的精华,又比其他医学更加殊胜优越,是身心得以康安和长寿的甘露;八支者为医学的主体是医生,将医生治疗的疾病概括为普通、儿科、妇产科等8个疾病分支;秘者是医生将医学知识保密不传于有各种缺点和疾病的人;诀即诀窍,是不费太大的工夫,迅速知晓深奥道理的方法;串是连缀。《四部医典》就是内容齐全、首尾连缀为一体的医学著作。
  对胚胎学的贡献
  中医对胎儿发育的认识,以十个月为准,俗称“十月怀胎,一朝分娩”。据青海省藏医院妇科权威专家桑杰副院长介绍,藏医对胚胎学的认识,则更为细致深入,它是以周日的时间为单位来认识和观察胎儿发育过程的,提出胎儿从形成到成熟分娩,需要38周的时间。
  藏医对人体胚胎发育的研究在下列几个方面反映的事实更具有先进性:
  1.胚胎是逐渐发育的,在发育过程中逐渐形成各种器官。《四部医典》中明确指出:受孕后,第一周精血结合;第二周结合的精血稍有黏性……一系列的描绘,反映了人类的胎体从受精卵开始逐渐发育分化出各种器官。
  2.胚胎的发育过程体现了动物进化过程的几个重要联合体。现已证明一切脊椎动物都起自水栖动物以鳃裂呼吸的祖先。人类和鱼类有着间接的远缘关系。藏医把胚胎发育的第一个阶段形象地比喻为“鱼期”,也客观地反映了这一关系。
  3.藏医形象地描述胎儿发育过程中出现的“鱼期”“龟期”和“猪期”的顺序,是与脊椎动物的鱼纲、爬行纲、哺乳纲而人类的进化顺序相一致,十分符合现代进化论及现代胚胎学的认识。
  4.藏医对于人的胎儿、脐带和母体子宫之间的相互关系,在1100年前就有了比较科学恰当的比喻。《四部医典》指出胎儿之所以能发育成熟,全靠母亲的营养物通过脐带供养。书中写道:“用比喻来说,母亲、脐带与胎儿的关系就如水塘、水渠与庄稼的关系。母亲好比水塘,脐带好比水渠,胎儿好比庄稼,水塘的水通过水渠,滋润着庄稼,使之发育成长。”这个比喻,今天看来仍然十分恰当。
  责任在双方的孕育观
  《四部医典》中对胚胎已有充分的认识,指出人体受孕最合适的日子是在妇女月经来潮的12天左右,过早过晚,都不易受孕。这一记载在我国各民族的传统医学里,是最为准确的。
  藏医认为,胎儿是由精血二者结合而成的,只要一方有病就无法受孕。昂青才旦副院长说,在没有显微镜足以观察到精子或卵子的结构时,这种描述不仅是自然可取的,而且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为在旧社会,总是把不孕的责任归咎于妇女,而藏医却明确提出男女双方有着同样的责任。
[FS:PAGE]
  发达的生理和解剖学
  《四部医典》中关于人体解剖和某些生理方面的记载比较详细。
  藏医认为人体内的器官也有五脏六腑。五脏指心脏、肝脏、脾脏、肺脏和肾脏,六腑指大肠、小肠、胃、膀胱、胆和三姆休。昂青才旦副院长说,《四部医典》中对于各脏器的生理功能,都是用生活中的各种活动和所需的用品来作比喻,如:心脏——国王,端坐在宝座上,主宰全身的各种活动;肺脏——犹如大臣和太子,围绕着君王;肝脏和脾脏——似君王的妃子,远处在君王下端,关系又很密切;肾脏——像一座房屋的脊梁,没有它,身体就不能成一栋大厦。
  藏医认为,人体有360块骨头,其中脊椎骨28块,肋骨24块,牙齿32颗,四肢大关节有12个,小关节有210个,韧带16处,头发有21000根,汗毛孔有1100万。
  古代藏医就叙述了人体内有黑白两种脉,其中白脉相当于我们所说的神经。白脉起自脑部,《四部医典》中这样描述:“从脑部脉的海洋里,像树根一样向下延伸,司管传导的脉有19条。”如受伤或患病,则会引起肢体的运动失调。关于黑脉,则相当于血管,认为它像树枝一样,有的与脏腑相连,有的与皮肤肌肉相连,更有微细的脉道遍布全身。
  昂青才旦副院长说,作为一种传统医学,藏医在当时还缺乏实验手段,尤其是没有精巧的仪器,难有今天这样精密而科学的认识,但从上面的叙述可以看出,古代藏医已对人体粗略而笼统的认识,而且也是较为科学的。
  《四部医典》与树喻图
  青海省藏医院的龙巴主任说,在讲解人体的正常生理状态和患病后的病态身体时,藏医采用了一棵树的形象来加以表达,即这棵树的根表示人体,其上有两条树干,一干代表人体正常的生理状态;另一干代表患病后身体的病理状态。树干上又分出枝杈,生理干上又有枝杈,代表人体3种正常的因素,即隆、赤巴、培根,而每一枝杈上各有5片叶子,表明每一种因素都分成5种不同类型,故而共有15片叶子。这一干上还有一枝代表7种生理物质,包括食物精微、血、肉、脂肪、骨、髓和精液,以及3种排泄物,即尿、汗、粪便,每一种用一片树叶表示,构成了25片树叶。病理树干上也同样以树枝、树叶来分别代表隆、赤巴、培根在患病时出现的种种病态。随之,又用其他两棵大树表示对病症诊断的种种方法,还有日常生活起居、饮食营养的种类。最后,还包括对各种疾病的种种治疗方法,包括内治、外治、饮食疗法等等。就这样,藏医用3棵大树把藏医学中的方方面面予以形象化的表达,这种方法,在世界各种传统医学体系中是未曾见到过的,具有相当特殊的民族特色。这3棵树共包括9条树干、47条树枝、224片树叶,另外还有两朵花、两个果实分别代表幸福、长寿、健康和财富。
  《四部医典》把藏医学推向了高峰,是名传千古的经典之作。
相关推荐
  • 海南州共和县清理整治社会市面用文成效显著

      为进一步推进我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认真贯彻落实《海南州藏语言文字工作条例》,根据共和县政府办《关于清理整治社会市面用文工作的通知》要求,近期,由县藏语办牵头,市场监管、城管、文化、旅游、公安等部门协助和配合下,对全县各乡镇、151景区和恰卜恰城区的各企事...

    2017-07-05 编辑:admin 11099
  • 西藏传统藏戏佩戴饰品

      藏戏的传统佩戴饰品、盔帽和鞋靴,都由本地民间手工艺匠生产,或由戏班的个别巧手制作,其造型特别,装饰精致,色彩对比强烈,具有民族风格和地域特色。用以制作的金银、玉石、珠宝和珍稀动物的皮毛材料,过去基本上用真品,近代开始个别使用代用品,民主改革后已大量采用代用材料。...

    2011-04-19 编辑:admin 14181
  • 海南群艺馆为非遗“昨那鹿舞”送去新年礼物

      为深入贯彻落实十九大、习近平同志新年讲话相关精神和青海省、海南州委以及海南州文化体育广电局党委的相关要求,2018年新年的第一天,海南州群艺馆冒着严寒大雪为我州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昨那鹿舞”送去了一批服装道具等物资。  十九大报告指出,&ldq...

    2018-01-03 编辑:admin 7998
  • 45名文艺工作者赴玉树开展慰问演出

      近日,经过精心筹备的全省人民情系玉树“心连心”慰问演出活动正式启动,省歌舞剧院、省艺术剧院、海北藏族自治州民族歌舞团和省民族语影视译制中心的45名文艺工作者,赴玉树开展为期4天的慰问演出和放映电影活动。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吉狄马加出席出发仪式并...

    2010-06-06 编辑:admin 9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