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会展演剧目《幸福在路上》 和谐与幸福的最佳诠释
作者:次旦卓嘎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时间:2008-06-29 11:57:29
点击数:


剧目表演场景
大型西藏原生态唐卡式歌舞诗《幸福在路上》自去年8月完成创作并试演以来,受到广大观众的热烈欢迎和一致好评。日前,《幸福在路上》已入选北京奥运会展演剧目,并将于7月进京演出,为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献上一份来自雪域高原的祝福。这部由西藏珠穆朗玛(集团)有限公司经过近半年的时间全力创作和精心打造的精品剧目,是西藏也是国内首个以唐卡的形式再创的藏族艺术原生态全景式舞台艺术精品,让更多人感受到了西藏独特、悠久、灿烂的传统文化。
和谐与幸福是永恒的主题
《幸福在路上》主要以藏戏说唱叙述剧情贯穿全剧,以绿、黄、白、红、蓝五色对应水(生命之源)、土(母育之恩)、风(爱情之灵)、火(幸福之梦)、空(天人之合),以祈福、寻福、育福、纳福、辩福、创福的递进式关系,突出了“幸福”这一主题,表达了和谐就是幸福的主体思想,表现了今天西藏人民的幸福与和谐、团结与进步,展现了西藏优秀传统民族文化的挖掘、保护和发展,展现了西藏社会发生的巨大变化。
“幸福是什么,幸福在何方?让我们走在寻找幸福的路上,在比云彩更高的地方,在比风更远的地方……”晚会在“祈福”中拉开帷幕,伴随着多彩的灯光、粗犷的歌声、雄浑的鼓声和悠扬的锣声响彻全场,带领全体观众一起“开启幸福之门”。
整台演出分为“序——开启幸福之门、水——生命之源、土——母育之恩、风——爱情之灵、火——幸福之梦、空——天人之合、尾声——幸福在路上”7个部分,为我们诠释了幸福与和谐这一永恒的主题。
多种西藏歌舞元素充分展现
《幸福在路上》充分挖掘西藏原生态的音乐舞蹈元素,大量使用了在西藏歌舞中普遍使用的各种鼓乐。男演员重击背鼓,女演员手敲小鼓,震天的鼓声传达了高原各族人民的共同心声:祈祷幸福长留人间,祈祷年年吉祥如意,祝愿祖国繁荣富强,祝愿世界和谐安宁。用鹰的腿骨制成的鹰笛也在这台剧目中第一次运用到舞台表演中,这种西藏独特的最为原生态的乐器几近失传,它的音色浑厚,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除此之外,拉孜堆谐、阿嘎舞、牛皮船舞等具有浓郁西藏特色的舞蹈也在演出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
在这场风格明显的剧目中,汇集了西藏最优秀的原生态演员,其中包括在2007年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全国少数民族艺术节开幕式上亮相的《飞弦踏春》的原班人马,在西藏各地区享有盛名的山歌王、情歌王、踢踏舞王、六弦琴王、热巴舞王。除此之外,许多来自农牧区的地道的农牧民,也参与到了这次的演出中,更增添了一份原汁原味的原生态味道。自治区歌舞团青年舞蹈家加永江春等一些西藏自治区优秀编创人员也被邀请参加演出。在整合区内文化人才资源的基础上,《幸福在路上》还邀请了国内外实力超群、创新求精的著名编导、作曲、创意、舞美等专家,共同为打造这台精品剧目献计献策。
突破传统 全面展示高科技
多角度舞台的延伸、前所未有的视觉冲击力、最震撼的场面、先进的舞台灯光设计成了《幸福在路上》最大的看点。整个舞台由主台、两边的侧台、观众席边缘上方的廊桥以及分布在观众席中的三个可升降的圆形小台组成。演员们时而出现在侧面的犹如窗户的小幕前,时而又从观众的身边腾空而起。最震撼人心、令人称奇的是舞台的背景变换,是那样的逼真、绝妙。在惊心动魄中,观众如临奇境。独特的舞台灯光同样使舞台空间得到无限延伸,歌舞更加唯美。所有演员的服饰更是让人称奇,华丽而充满想象力的服装,营造出浓郁而神秘的氛围。 《幸福在路上》对舞台及观众席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包装,营造出神秘、圣洁、宁静、质朴和热诚的东方新浪漫主义风格,带给人们的是充满想象力的制作、美轮美奂的表演,充分展现了西藏原生态生活和艺术化的生活,并将生活与艺术的原生态通过聚焦、放大、抽象、提炼,再创了西藏的艺术原生态。多彩的舞台、绚丽的灯光、鲜艳的服装、浓郁的民族特色和魅力十足的高原文化,让观众目不暇接、如痴如醉。整台节目把继承与创新有机地结合起来,以艺术的形式反映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西藏人民、西藏社会的新发展、新变化和新生活。它既展现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也展现了西藏独具特色、丰富多彩的优秀传统文化。
大胆探索新的发展模式
西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强烈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浓郁突出的艺术形式、艺术风格为中华文化的繁荣、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随着西藏与祖国内地和世界各国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西藏与祖国内地、乃至世界的距离不断缩短,这为西藏文化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更带来了难得的机遇。为此,努力打造一台既能体现西藏民族特色,体现保护、继承与发展的西藏传统优秀文化,反映时代精神,适应国际国内受众需求,为前来西藏旅游观光的游客奉献一台具有西藏民族歌舞艺术特色的精品已势在必行。
作为西藏自治区舞台剧创作引入市场机制、走产业化发展道路的首次尝试,《幸福在路上》在制作上采取从区外邀请国内著名编导与区内创作人员相结合的模式,既吸收和汲取了国内舞台剧创作的先进理念,又保持了浓郁的民族特色,使该剧在立意、主题、思想、内容、艺术表现形式等方面都有新的突破,为西藏自治区精神文化产品的创作生产探索了新的模式。
在经过去年的试演后收集到的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剧组和主创人员又研究形成了对剧目的一整套修改完善计划。一方面,加大了对西藏传统优秀文化资源的挖掘、利用和创新,另一方面,安排主创班子先后赴北京、浙江等地,邀请内地各方面专家对剧目进行研讨论证,对剧目的舞美和音乐进行再创作,并不惜投入巨资组织全体演职人员集中在成都进行封闭式排练。经过不断的修改完善,该剧目已日臻完美。
编剧、总导演苏时进说:“《幸福在路上》这个作品主要以幸福为主题。幸福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为什么取名叫‘幸福在路上’呢?因为幸福是在追求的过程中,只有追求才能实现。为什么叫唐卡式?唐卡这种艺术形式是西藏民族独有的,它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它色彩绚丽,吉祥喜庆,将唐卡这种西藏特有的艺术瑰宝融入到歌舞中,能充分体现西藏人民对和谐幸福生活的追求。我们有责任把它通过歌舞艺术挖掘出来,并进行再创作、包装和组合,将舞台上的唐卡和生活中的歌舞完全融为一体。同时,努力寻找世界性语汇和意境,让这个节目在向全世界展示藏民族文化底蕴的同时也融合世界文化元素,从而得到更多观众的认知与共鸣,让更多的人关注西藏的艺术,从而喜爱西藏。”
今后,西藏将在充分挖掘藏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对这一剧目进行不断修改、完善和提高,将其打造成文化产业的品牌演出剧目,成为西藏与国内外进行文化交流的精品剧目。
和谐与幸福是永恒的主题
《幸福在路上》主要以藏戏说唱叙述剧情贯穿全剧,以绿、黄、白、红、蓝五色对应水(生命之源)、土(母育之恩)、风(爱情之灵)、火(幸福之梦)、空(天人之合),以祈福、寻福、育福、纳福、辩福、创福的递进式关系,突出了“幸福”这一主题,表达了和谐就是幸福的主体思想,表现了今天西藏人民的幸福与和谐、团结与进步,展现了西藏优秀传统民族文化的挖掘、保护和发展,展现了西藏社会发生的巨大变化。
“幸福是什么,幸福在何方?让我们走在寻找幸福的路上,在比云彩更高的地方,在比风更远的地方……”晚会在“祈福”中拉开帷幕,伴随着多彩的灯光、粗犷的歌声、雄浑的鼓声和悠扬的锣声响彻全场,带领全体观众一起“开启幸福之门”。
整台演出分为“序——开启幸福之门、水——生命之源、土——母育之恩、风——爱情之灵、火——幸福之梦、空——天人之合、尾声——幸福在路上”7个部分,为我们诠释了幸福与和谐这一永恒的主题。
多种西藏歌舞元素充分展现
《幸福在路上》充分挖掘西藏原生态的音乐舞蹈元素,大量使用了在西藏歌舞中普遍使用的各种鼓乐。男演员重击背鼓,女演员手敲小鼓,震天的鼓声传达了高原各族人民的共同心声:祈祷幸福长留人间,祈祷年年吉祥如意,祝愿祖国繁荣富强,祝愿世界和谐安宁。用鹰的腿骨制成的鹰笛也在这台剧目中第一次运用到舞台表演中,这种西藏独特的最为原生态的乐器几近失传,它的音色浑厚,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除此之外,拉孜堆谐、阿嘎舞、牛皮船舞等具有浓郁西藏特色的舞蹈也在演出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
在这场风格明显的剧目中,汇集了西藏最优秀的原生态演员,其中包括在2007年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全国少数民族艺术节开幕式上亮相的《飞弦踏春》的原班人马,在西藏各地区享有盛名的山歌王、情歌王、踢踏舞王、六弦琴王、热巴舞王。除此之外,许多来自农牧区的地道的农牧民,也参与到了这次的演出中,更增添了一份原汁原味的原生态味道。自治区歌舞团青年舞蹈家加永江春等一些西藏自治区优秀编创人员也被邀请参加演出。在整合区内文化人才资源的基础上,《幸福在路上》还邀请了国内外实力超群、创新求精的著名编导、作曲、创意、舞美等专家,共同为打造这台精品剧目献计献策。
突破传统 全面展示高科技
多角度舞台的延伸、前所未有的视觉冲击力、最震撼的场面、先进的舞台灯光设计成了《幸福在路上》最大的看点。整个舞台由主台、两边的侧台、观众席边缘上方的廊桥以及分布在观众席中的三个可升降的圆形小台组成。演员们时而出现在侧面的犹如窗户的小幕前,时而又从观众的身边腾空而起。最震撼人心、令人称奇的是舞台的背景变换,是那样的逼真、绝妙。在惊心动魄中,观众如临奇境。独特的舞台灯光同样使舞台空间得到无限延伸,歌舞更加唯美。所有演员的服饰更是让人称奇,华丽而充满想象力的服装,营造出浓郁而神秘的氛围。 《幸福在路上》对舞台及观众席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包装,营造出神秘、圣洁、宁静、质朴和热诚的东方新浪漫主义风格,带给人们的是充满想象力的制作、美轮美奂的表演,充分展现了西藏原生态生活和艺术化的生活,并将生活与艺术的原生态通过聚焦、放大、抽象、提炼,再创了西藏的艺术原生态。多彩的舞台、绚丽的灯光、鲜艳的服装、浓郁的民族特色和魅力十足的高原文化,让观众目不暇接、如痴如醉。整台节目把继承与创新有机地结合起来,以艺术的形式反映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西藏人民、西藏社会的新发展、新变化和新生活。它既展现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也展现了西藏独具特色、丰富多彩的优秀传统文化。
大胆探索新的发展模式
西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强烈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浓郁突出的艺术形式、艺术风格为中华文化的繁荣、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随着西藏与祖国内地和世界各国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西藏与祖国内地、乃至世界的距离不断缩短,这为西藏文化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更带来了难得的机遇。为此,努力打造一台既能体现西藏民族特色,体现保护、继承与发展的西藏传统优秀文化,反映时代精神,适应国际国内受众需求,为前来西藏旅游观光的游客奉献一台具有西藏民族歌舞艺术特色的精品已势在必行。
作为西藏自治区舞台剧创作引入市场机制、走产业化发展道路的首次尝试,《幸福在路上》在制作上采取从区外邀请国内著名编导与区内创作人员相结合的模式,既吸收和汲取了国内舞台剧创作的先进理念,又保持了浓郁的民族特色,使该剧在立意、主题、思想、内容、艺术表现形式等方面都有新的突破,为西藏自治区精神文化产品的创作生产探索了新的模式。
在经过去年的试演后收集到的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剧组和主创人员又研究形成了对剧目的一整套修改完善计划。一方面,加大了对西藏传统优秀文化资源的挖掘、利用和创新,另一方面,安排主创班子先后赴北京、浙江等地,邀请内地各方面专家对剧目进行研讨论证,对剧目的舞美和音乐进行再创作,并不惜投入巨资组织全体演职人员集中在成都进行封闭式排练。经过不断的修改完善,该剧目已日臻完美。
编剧、总导演苏时进说:“《幸福在路上》这个作品主要以幸福为主题。幸福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为什么取名叫‘幸福在路上’呢?因为幸福是在追求的过程中,只有追求才能实现。为什么叫唐卡式?唐卡这种艺术形式是西藏民族独有的,它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它色彩绚丽,吉祥喜庆,将唐卡这种西藏特有的艺术瑰宝融入到歌舞中,能充分体现西藏人民对和谐幸福生活的追求。我们有责任把它通过歌舞艺术挖掘出来,并进行再创作、包装和组合,将舞台上的唐卡和生活中的歌舞完全融为一体。同时,努力寻找世界性语汇和意境,让这个节目在向全世界展示藏民族文化底蕴的同时也融合世界文化元素,从而得到更多观众的认知与共鸣,让更多的人关注西藏的艺术,从而喜爱西藏。”
今后,西藏将在充分挖掘藏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对这一剧目进行不断修改、完善和提高,将其打造成文化产业的品牌演出剧目,成为西藏与国内外进行文化交流的精品剧目。
相关推荐
贡夏仁波切筹建孤儿学校发心语录
●佛说人身难得,人身是非常宝贵的。只有受到良好的教育,才能不浪费这个人身,成为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人有文化有智慧才能做一些事情,为自己也好,为别人也好,为社会也好,为佛教也好,有文化就可能会做一些事情。 ●建一个寺院,建一个大经堂,塑一个佛像,我认为还不如对孤儿发...
2007-12-11 编辑:admin 12185争做国家公园建设者 生态环境保护者 文明旅游践行者共同守护碧波荡漾青海湖——吕刚在青海湖南岸开展调研检查
6月24日,州委书记吕刚先后到共和县倒淌河镇、江西沟镇、黑马河镇、石乃亥镇、湖东种羊场及二郎剑景区,实地调研青海湖南岸治沙成果巩固、旅游安全、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及旅游服务保障工作,并与青海湖管理局主要负责同志深入沟通交流。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海...
2023-06-26 编辑:索南多杰 999幼儿美术书法摄影大赛
5月22日,由中国少年儿童造型艺术学会主办,中国教育学会美术教育专业委员会协办,少儿美术报社承办,新浪网少儿频道独家网络支持的“2012年全国中小学生幼儿优秀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大赛”结果已揭晓。青海省海南州贵德县河阴小学获“全国优秀团体三等奖&rdq...
2012-05-23 编辑:admin 10854西藏自治区歌舞团《热萨玛》参加文化部春晚
正在录制的修改后的《热萨玛》 记者 刘峥 拍摄 11月4日,从西藏自治区文化厅艺术处了解到,由向阳花和小泽吉共同编导的曾在第三届全区电视专业舞蹈大赛上获得一等奖女子群舞《热萨玛》,已经确定参加2011年文化部举办的春节联欢晚会。 在西藏自治区歌舞团,《热...
2010-11-06 编辑:admin 6709联系电话:0974-8512858
投稿邮箱:amdotibet@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