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量不足三百只 普氏原羚面临随时灭绝的危险

作者:葛文荣 来源:青海新闻网 时间:2008-07-26 10:21:01 点击数:
中华对角羚(普氏原羚)是中国独有的、仅存于环青海湖地区的极度濒危的野生动物,因雄羚长着一对相向而弯的角得名。其因身体健美轻盈,四肢矫健匀称,奔跑速度惊人,被专家们认为是羚羊类中最漂亮的物种。因上世纪六十年代三年自然灾害中被人类大量猎杀,加上生存环境不断恶化,其种群便迅速减少,环湖地区成了其最后的家园。而且目前仅存于环湖地区的不到300只中华对角羚,面临着寄生虫侵扰、草场被网围栏分割、冬季无水喝、被狼捕杀等危境,数量不断下降,已经处于随时灭绝的危险边缘!
  面临随时灭绝的危险
  刚察县森林公安局马玉海局长呼吁:“如果再不采取措施,两三年后这个物种将从地球上消失!”
  说出这个话并不是危言耸听,马局长告诉记者,今年半年时间在刚察境内就发现6只中华对角羚死于非命,其中两只小的是被寄生虫活活咬死的,其它有的是掉进水渠淹死的,有的是被网围栏吊死或挂伤而死的。尤其从去年开始,保护人员发现凡是死亡的中华对角羚身上都有寄生虫病,这是由于和家畜混合使用草场,从家畜身上传播来的。对于小中华对角羚来说,一旦染上这种羊草病寄生虫可是致命的,而成年中华对角羚一旦传染上以后就不能安静进食,体质就会越来越弱,最终只有或被狼咬死、或被网围栏吊死。
  记者了解到,中华对角羚曾广泛分布于内蒙古、宁夏、甘肃、新疆、青海等地,人类对中华对角羚的大规模杀戮发生在上世纪60年代的三年自然灾害期。当时,全国各地都处在粮食、食物极度匮乏的困境中,青海更是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在开展生产自救的号召下,人们将饥饿的目光盯向了大自然的野生动物。那时,大批的青海湖湟鱼、中华对角羚等野生动物惨遭劫难,数量迅速下降。之后,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加剧了生态环境的恶化,中华对角羚生存环境日趋恶劣,种群数量急剧下降,家园不断萎缩,最后只剩下青海湖周围一点仅有的家园,数量不足300只!这个数字只有“国宝”大熊猫数量的六分之一!
  这个数字对于一个物种而言是极其危险的,而且目前这个数字正在不断减少。中科院动物所首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蒋志刚心情沉重地说:“中华对角羚还能够生存多久,尚难定论。该物种很可能在我们了解其生态、进化和遗传特征之前,即从我们这个星球上永远消失。”
  实际上,早在1996年,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就已将中华对角羚列为“世界极度濒危物种”,同时成为《全球羚羊保护行动计划》中名列首位的濒危羚羊类物种。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物种生存委员会羚羊专家组主席认为:“中华对角羚是世界上最濒危的有蹄类动物。”
  仅存的中华对角羚面临着重重危机
  近日,记者从刚察县森林公安局了解到,从上世纪80年代实现草场承包制以后,环湖地区的草场就被一道道的网围栏分割成一个个方块,之后,大面积的草场被开垦,环湖地区的人畜越来越多,中华对角羚的草场和生活区域日益减少。记者在青海湖北哈尔盖附近看到,这里仅存的三四十只中华对角羚,生活在一片不到3平方公里的退耕还草草场上,南面和西面都有水渠、耕地、牧民居所、铁路,北面是315国道,不断有车辆呼啸而过,而四周是一道又一道一两米高的网围栏。刚察县森林公安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实际上,这里已经是人畜活动非常频繁的地方了,仅哈尔盖就有4个乡,200多户牧民,频繁的生产活动、放牧活动以及过往车辆,使中华对角羚经常处于惊恐状态,不能安静进食,有时不得不躲进狼群活动频繁的湖北面沙丘中。尤其是近期,正是它们的产羔期,但是由于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产羔的中华对角羚经常受到人畜惊扰。[FS:PAGE]
  中华对角羚对付天敌最有力的武器是奔跑,但是密布的网围栏和水渠却将他们的活动范围分割成块。由于不能快速奔跑,被越来越多的狼咬死的,以及挂在网围栏上吊死的、挂伤后死去的、掉进水渠淹死的中华对角羚数量越来越多。而且最致命的是,密布的网围栏限制了它们进行基因交流,导致种群内部“男女”比例严重失调,物种延续越来越困难,近亲繁殖现象越来越频繁,种群基因退化越来越严重。
  马玉海局长告诉记者,冬天河道干枯、湖面结冰后中华对角羚根本就没水喝,身强体壮的可以啃食冰雪,而小的、体弱的只有被渴死。实际上,只要有专人负责定期将水送到它们的活动区域,同时在水中投放防治寄生虫病的药物,这样就可以达到一举两得的效果,但是由于没有经费,工作人员只能看在眼里痛在心里而束手无策,心急如焚的马局长无奈地和记者开玩笑说:“我们放的羊越来越少了,却一点办法都没有。”
  为中华对角羚奔走呼告的人们
  中华对角羚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而且数量比大熊猫少,但是这样一个极度濒危的物种却迟迟得不到有效的保护,知名度得不到提高,这不能不使保护人员焦急万分,不能不使为之奔走呼告的人寒心。记者调查发现,中华对角羚目前的名气远赶不上大熊猫、华南虎以及藏羚羊等明星动物,而且很多人对其比较陌生,就连我们青海人自己甚至专业人员都对其知之甚少,更想不到其极度濒危的现状,于是,许多民间仁人志士为之奔走呼告,呼吁对中华对角羚实施有效的保护措施。
  被人们誉为“鸟王”和“中华对角羚之父”的生态环保人士葛玉修,为了拍摄到中华对角羚的图片资料,利用了10年时间,近百次自费深入环湖地区拍摄、观察、寻访中华对角羚,将众多被网围栏隔阻、挂死、车辆碰死、狼咬死的中华对角羚及其严酷的生存环境收入镜头。并通过自费制作展板、幻灯片、条幅,在百余家媒体撰文呼吁,到数十家机关单位、学校、部队以及社会团体进行讲座,广泛宣传中华对角羚的知识。10余次利用到北京出差的机会,到中国科学院、中国林科院向有关专家请教中华对角羚的知识。
  他是第一个拍摄中华对角羚的人,也是第一次在专家的支持下给它们起了一个漂亮的中国名字——中华对角羚。又是在他的呼吁下,中华对角羚被定为环青海湖国际自行车赛吉祥物。他在网上的呼吁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点击率突破30万。
  周太是刚察县的一位退休干部,多年来一直关注着中华对角羚的生存状况,为了能引起更多人的关注和有关部门的重视,今年近60岁的他拖着伤残的腿,自费骑马行程1600多公里,调查中华对角羚现存情况。目前,绝大部分中华对角羚的主要活动地在刚察县和海晏县境内,但是经他调查发现,在鸟岛以北至沙托车站以南,沙柳河入湖口至哈尔盖河入湖口之间,哈尔盖河以东至湖东种羊场以北之间分别只有15、40、30只中华对角羚,数量减少速度非常惊人!他认为,尽管国家从生态恢复等大的方面开始了对中华对角羚的保护,但是现在情况非常危急,恐怕这些工程还没有完全实施,中华对角羚就已经从这个地球上消失了!
  马玉海局长认为,当务之急是要尽快建立救助站,解决已经迫在眉睫的寄生虫病、饮水困难以及网围栏挂伤等问题,然后在进行其它的救助工程,如果任由目前的这种情况继续下去,中华对角羚这个物种将很快从我们身边消失,到那时,这个责任应该由谁来负?
相关推荐
  • 汉译本《大昭寺:拉萨的坛城》现已出版发行

      《大昭寺:拉萨的坛城》一书由西藏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原著:大昭寺比丘尼玛次仁,译者:道帏?才让多杰。该书在大昭寺比丘尼玛次仁精彩解说的基础上,参考各种相关文献资料解析大昭寺的完整面貌,并插入大量珍贵图片和脚注将大昭寺独具特色的佛教文化展现在读者面前。惟有观...

    2013-11-12 编辑:admin 8907
  • 海南州2023年“美好中国 幸福旅程--5·19中国旅游日”主题活动圆满完成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文旅工作重要论述,认真落实省州委、省州政府加快推进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决策部署。根据省文化和旅游厅《关于2023年“5.19中国旅游日”青海分会场活动总体方案》精神,5月19日上午,在海南州共和县青海湖南岸景区开展2023年“美好...

    2023-05-21 编辑:索南多杰 1966
  • 海南州青少年文化宫暑期班七月初将开始招生

      2017年海南州青少年文化宫暑期班开课啦!这里有经验丰富的专业教师团队为你授课,有丰富多彩的培训内容供你选择。通过一个假期的培训会让你多才多艺,更加自信,同时也会让你的暑期生活更加充实有趣。快来报名吧!  为切实发挥好公益性岗位服务功能,州少年宫面向全州青少年...

    2017-06-29 编辑:admin 7909
  • 民间艺人代表来海南州医院看望玉树灾区伤员

      4月25日,由甘南州、果洛州、黄南州、海南州藏族民间艺人自发组织来海南州人民医院看望玉树灾区伤员,并为灾区同胞慷慨解囊,奉献爱心。   据悉,当日藏族民间艺人一行在西宁各大医院看望了1200多名灾区同胞。 志愿者为玉树灾区的老阿妈翻译艺人们带来的祝福 民间歌手多...

    2010-04-27 编辑:admin 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