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医药发展正面临新挑战 需法规支持
作者:医药经济报
来源:拉巴次仁 德吉
时间:2008-09-02 08:59:35
点击数:
目前,据笔者了解,受藏医医疗机构尚未健全、资金缺乏、人才匮乏、藏药材日益匮乏等因素影响,西藏藏医药可持续发展正面临新的挑战。已有专家建议国家和有关部门应加大藏医医疗服务网络建设,并尽快出台藏医药保护法律法规。
价值显著
专家介绍,藏医药有着2300多年的发展历史,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一直对治疗慢性病、多发病和疑难病发挥着重要作用,特别是对治疗高原地区常见的内科疾病、消化疾病等,有着独特的疗效,而且副作用少。
据统计,西藏拥有各类藏药植物191科、694属、2584种,动物药57科、116属、175种,矿物药近100种。2007年,西藏中成药(藏药)产量突破千吨,达到1.39吨,比上年增长5.2%,截至目前,西藏藏药企业生产藏药品种达350多种,其中12种拳头产品成为“国家中药保护品种”。
与西医相比,藏医优势颇多。西医在治疗急性和外科疾病方面有优势,但西藏县级医疗机构基本上无法开展手术,大部分乡镇卫生院连血常规和尿常规等基本检查项目都无法开展。藏医可以把脉看病,不需要太多的辅助检查手段,更符合西藏的实际,也因此深受广大农牧民群众欢迎。此外,藏医药安全、有效、方便、价廉,农牧区基层每一藏医处方的费用为15元左右,比西医便宜30%以上。
医疗服务网未健全
笔者从西藏自治区卫生厅获悉,目前西藏藏医医疗服务网络尚未健全,各级藏医药机构基础设施条件差的问题未得到根本解决。
目前,西藏已有独立的藏医医疗机构17个。其中,自治区级1所,地区级6所,县级10所。60多所县卫生服务中心藏医药科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和加强;17所藏医药机构病床数达到了601张,每千人床位达到了0.22张,藏医药人员1850人。
尽管如此,西藏基层和城市社区藏医药服务网络仍不健全,城乡之间、区域之间、不同人群之间可享受的藏医药服务差距较大,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藏医药服务的需求。例如,那曲、昌都等地区60%的乡镇卫生院都配有藏医藏药,而日喀则、山南等地区70%以上的乡镇卫生院不能够为群众提供藏医医疗服务。
目前,西藏50%以上的乡镇卫生院不能为群众提供藏医药服务,广大人民群众享受不到藏医药快速发展的成果,藏医药在减轻群众负担方面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
此外,藏医院人才匮乏和编制短缺正严重影响和限制藏医药的发展,同时也影响藏医药为广大农牧区服务的作用。
笔者从西藏藏医学院获悉,目前,西藏藏医学院共有教师100多名,先后培养了1200多名藏医药技术人员。但是,目前基层藏医人才远远不够,基层藏医服务网络尚未健全,藏医技术人员编制受限,部分学生毕业后改行从事其他行业,无法在基层为老百姓服务,藏医人才流失现象比较严重。
西藏地区级以上藏医院的人员编制是上个世纪80年代核定的,按照人口的快速发展和流动人口的不断增长,加之安全、价廉的藏医药服务越来越受到公众的青睐,现有的人员编制已远远满足不了藏医药的服务需求,严重制约了各级藏医院的发展。[FS:PAGE]
保护法律亟待出台
随着藏医药市场化步伐加快和对藏药材乱采乱挖,西藏藏医药发展面临藏药材短缺,甚至无药材可用的危险,这些因素正影响着西藏藏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步伐。如何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藏药资源,使藏医药产业可持续发展,成为一个值得深思和探讨的问题。
据西藏自治区卫生厅透露,由于西藏还没有出台藏药材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也没有形成药材保护规划,野生藏药材乱采、乱挖的现象非常严重;藏药材开采无计划、无组织、盲目采挖开发导致部分常用和用量较大的藏药材短缺。目前,西藏的藏药资源日益枯竭,种植资源流失严重,致使一些物种有灭绝的危险。
据笔者了解,如今一些药材资源已濒临枯竭,已无法满足工业化、规模化生产的需求,严重影响藏医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西藏自治区藏医学院院长尼玛次仁介绍,藏药材都是由当地百姓采集,他们常常连根一起采挖,采集方法不科学,造成藏药资源的破坏。目前,红景天、乌努龙胆、虎耳草等30多种藏药材处于濒危状态。此外,当地百姓也常因为不知道藏药厂所需品种,出现采挖的藏药材不是当年藏药厂所需的情况,造成了藏药资源的浪费。
针对存在的问题,西藏自治区卫生部门、藏药生产企业和各地藏医院有关负责人及藏医药学专家建议,国家和自治区应加大对藏药材的保护与监管力度,尽快出台有关藏药材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藏药材种植技术研究和种植基地建设的投入,尽快形成藏药材的保护规划,使藏药材得到科学、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同时,加强藏药材长远可持续发展的规划,使藏药材能得到科学持续发展。
价值显著
专家介绍,藏医药有着2300多年的发展历史,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一直对治疗慢性病、多发病和疑难病发挥着重要作用,特别是对治疗高原地区常见的内科疾病、消化疾病等,有着独特的疗效,而且副作用少。
据统计,西藏拥有各类藏药植物191科、694属、2584种,动物药57科、116属、175种,矿物药近100种。2007年,西藏中成药(藏药)产量突破千吨,达到1.39吨,比上年增长5.2%,截至目前,西藏藏药企业生产藏药品种达350多种,其中12种拳头产品成为“国家中药保护品种”。
与西医相比,藏医优势颇多。西医在治疗急性和外科疾病方面有优势,但西藏县级医疗机构基本上无法开展手术,大部分乡镇卫生院连血常规和尿常规等基本检查项目都无法开展。藏医可以把脉看病,不需要太多的辅助检查手段,更符合西藏的实际,也因此深受广大农牧民群众欢迎。此外,藏医药安全、有效、方便、价廉,农牧区基层每一藏医处方的费用为15元左右,比西医便宜30%以上。
医疗服务网未健全
笔者从西藏自治区卫生厅获悉,目前西藏藏医医疗服务网络尚未健全,各级藏医药机构基础设施条件差的问题未得到根本解决。
目前,西藏已有独立的藏医医疗机构17个。其中,自治区级1所,地区级6所,县级10所。60多所县卫生服务中心藏医药科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和加强;17所藏医药机构病床数达到了601张,每千人床位达到了0.22张,藏医药人员1850人。
尽管如此,西藏基层和城市社区藏医药服务网络仍不健全,城乡之间、区域之间、不同人群之间可享受的藏医药服务差距较大,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藏医药服务的需求。例如,那曲、昌都等地区60%的乡镇卫生院都配有藏医藏药,而日喀则、山南等地区70%以上的乡镇卫生院不能够为群众提供藏医医疗服务。
目前,西藏50%以上的乡镇卫生院不能为群众提供藏医药服务,广大人民群众享受不到藏医药快速发展的成果,藏医药在减轻群众负担方面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
此外,藏医院人才匮乏和编制短缺正严重影响和限制藏医药的发展,同时也影响藏医药为广大农牧区服务的作用。
笔者从西藏藏医学院获悉,目前,西藏藏医学院共有教师100多名,先后培养了1200多名藏医药技术人员。但是,目前基层藏医人才远远不够,基层藏医服务网络尚未健全,藏医技术人员编制受限,部分学生毕业后改行从事其他行业,无法在基层为老百姓服务,藏医人才流失现象比较严重。
西藏地区级以上藏医院的人员编制是上个世纪80年代核定的,按照人口的快速发展和流动人口的不断增长,加之安全、价廉的藏医药服务越来越受到公众的青睐,现有的人员编制已远远满足不了藏医药的服务需求,严重制约了各级藏医院的发展。[FS:PAGE]
保护法律亟待出台
随着藏医药市场化步伐加快和对藏药材乱采乱挖,西藏藏医药发展面临藏药材短缺,甚至无药材可用的危险,这些因素正影响着西藏藏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步伐。如何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藏药资源,使藏医药产业可持续发展,成为一个值得深思和探讨的问题。
据西藏自治区卫生厅透露,由于西藏还没有出台藏药材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也没有形成药材保护规划,野生藏药材乱采、乱挖的现象非常严重;藏药材开采无计划、无组织、盲目采挖开发导致部分常用和用量较大的藏药材短缺。目前,西藏的藏药资源日益枯竭,种植资源流失严重,致使一些物种有灭绝的危险。
据笔者了解,如今一些药材资源已濒临枯竭,已无法满足工业化、规模化生产的需求,严重影响藏医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西藏自治区藏医学院院长尼玛次仁介绍,藏药材都是由当地百姓采集,他们常常连根一起采挖,采集方法不科学,造成藏药资源的破坏。目前,红景天、乌努龙胆、虎耳草等30多种藏药材处于濒危状态。此外,当地百姓也常因为不知道藏药厂所需品种,出现采挖的藏药材不是当年藏药厂所需的情况,造成了藏药资源的浪费。
针对存在的问题,西藏自治区卫生部门、藏药生产企业和各地藏医院有关负责人及藏医药学专家建议,国家和自治区应加大对藏药材的保护与监管力度,尽快出台有关藏药材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藏药材种植技术研究和种植基地建设的投入,尽快形成藏药材的保护规划,使藏药材得到科学、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同时,加强藏药材长远可持续发展的规划,使藏药材能得到科学持续发展。
相关推荐
和谐藏区行:黄南州热贡土烧馍摆上北京餐厅
又是一年春来早。 今日,旭日含情,山川含笑,清风拂过金色的牧场,拂过藏区百姓温暖的家园。 今日藏区,党的民族政策润物无声,各项改革不断深化,民族团结凯歌高奏,藏区面貌日新月异,生态环保齐头并进,笑语欢歌遍洒草原。 在这个春天,记者的视角,再次投向广袤藏区经济发展...
2017-02-20 编辑:admin 13833《新编藏文藻饰词词典》(藏汉对照)出版发行
藏文藻饰词源源不断地出现在藏文古籍中,对藏族文学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2020-05-21 编辑:青阳卓玛 6107青海省藏药材识别学术研讨会在湟中群加举行
青海省藏药材识别学术研讨会在湟中群加举行 盛夏的群加森林公园百花盛开,风光旖旎,景色怡人。7月13日,由青海省藏医药学会主办、海南藏族自治州藏医院承办的为期三天的青海省藏药材识别学术研讨会在群山环绕并蕴藏着丰富的药材资源的湟中县群加国家森林公园举行。来...
2013-07-15 编辑:admin 8351三北防护林工程"染绿"青海高原荒山荒坡
记者从青海省林业局了解到,三北防护林工程实施30多年来,青海高原2505万亩荒山荒坡披上“绿装”, 林业产值达到4.7亿元,实现了生态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为了改善中国北方生态环境,构筑起一道“绿色长城”,中国于1978年启动实施三北防护林工程,涵...
2010-10-20 编辑:admin 9825联系电话:0974-8512858
投稿邮箱:amdotibet@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