耗资百万 成都音乐人打造藏羌千年古歌

作者:乔雪阳 来源:成都商报 时间:2008-12-03 11:03:55 点击数:

热玛组合
在四川松潘小姓乡一带的原始森林里,有一片被称作“复音孤岛”的地方:藏、羌民族在这里放着山羊和牦牛,唱着祖祖辈辈传下来的山歌。这些复杂又单纯的多声部歌曲没有乐谱,只凭着代代的口耳相传,从两千多年前的秦汉时期直到现在,都没有什么改观。12月20日,这些堪称“活化石”的千年古歌,即将以CD和DVD的形式走进我们的现代世界,其制作人汪静泉,也将终于圆上自己30年来的执着梦想。
  《千年古歌》:网罗藏羌“歌王”
  记者近日在汪静泉委托制作MV的音像公司里,见到了尚未完工的《千年古歌》片段:在蓝得澄澈的天空下,在山间旷野的草原上,上千头牦牛轰隆隆地奔跑着,惊心动魄;在宁静空灵的月色下,在汩汩冒着青烟的篝火残烬旁,情人们相对而笑……这一切都伴着歌声,一种古老得近乎原始的吟唱。且听听这首酒歌《唱不起了》:“人年过五十唱不起了,三岁的家鸡叫不起了,四岁的撵山狗跑不起了,羊角花开过三月快凋谢了……”纯朴的歌词中处处透出对年华老去的不舍。
  “这张专辑里一共收录了7首歌,背景都是松潘当地的自然环境,也就是唱这些歌的少数民族们真正生活的地方,不仅收录他们的歌声,还要展示他们的家乡,这才是原汁原味。”汪静泉告诉记者,当地几位公认的歌王都在这张专辑里被一网打尽了,其中还包括本报去年报道过的两位藏族老阿妈泽尼梅和洪搓梅。另外,参与录音的还有羌族毕曼兄弟的两位父辈歌王:朗木加和建车亚,以及今年刚刚被汪静泉带去参加了中央电视台青歌赛、并获原生态唱法第三名的热玛三姐妹。
  等待30年,找回两千年的歌
  今年52岁的汪静泉,早在自己还是个20出头的小伙子时,曾因工作关系深入四川的藏区和羌寨,并惊喜地发现了那片神奇的“复音孤岛”———“复音民歌也称作多声部民歌,指一对或一组歌手,同时唱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声部,同时又在音调上配合默契。”就像是缘分一般,从那时起直到现在,汪静泉再也没有远离过这片神奇古老的土地,每隔一两年或几年不等就会下去采风。对于当地不少歌者来说,汪静泉是他们唯一认识的汉人。“最大心愿就是给这些歌曲做一张纪录片式的专辑,把风景、人物和歌声收录到一起去。”
  为这,汪静泉准备了近30年:这张专辑虽然是在10月份集中拍摄的,但收录的歌声却包括了他最早用磁带录下的、现在已过世的老歌手的声音。“我到北京参加青歌赛时,曾找专家鉴定过这些歌,他们说和两千多年前的秦汉古风非常像。”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主任田青,更是将它称为“民歌活化石”。汶川大地震后,国家对羌族文化的抢救意识,也给了汪静泉一个机会,他获得了政府资助,终于做成了这张耗资百万的纪录片式专辑。
  除了DVD外,《千年古歌》的CD版还邀请了音乐剧《藏谜》的音乐制作人小胖加盟,为古歌吟唱注入现代音乐的背景环境,可听性更强,足可作为乐迷们的发烧碟收藏。目前,《千年古歌》的后期制作已进入尾声,暂定12月20日正式发行。
相关推荐
  • 青海省百余件民族民间艺术品申请专利

    随着青海省优秀民族民间艺术的知名度日渐提高,艺术家们开始把目光投向知识产权的保护。据青海省知识产权局了解到,本省今年申请的242件专利中,唐卡、民族服饰等民族民间艺术产品有一百多件,占专利申请量的一半。 6月29日,青海省知识产权局办公室主任苗欢介绍,近年来省知...

    2009-06-30 编辑:admin 7920
  • 西藏扎达古格王国不可复制的绝美

    2009-09-08 编辑:admin 15305
  • 黄河臂弯里的“净秀”之地——同德县创建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纪实

    2022年11月,同德县清洁供暖一期5万千瓦光伏项目施工完成并成功并网运行,成为同德首个成功并网运行的光伏发电项目,初步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目标。开工建设同德抽水蓄能电站,加快打造“水风光蓄储”一体化新能源基地,有效将同德的自然资源优势转化为持续发展的内...

    2023-11-21 编辑:索南多杰 174
  • 书讯:《王文泸自选集》出版发行

    日前,青海省作家王文泸所著的《王文泸自选集》由青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 王文泸既是一位资深报人,也是一位富有艺术个性的作家。媒体工作赋予他宏阔的取材视角,文学实践又养成他从新闻事件中挖掘人性价值的习惯。多年来,他将新闻和文学的优势结合在一...

    2022-01-12 编辑:拉毛太 8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