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古韵——蒙藏唐卡岩画珍贵文物展》将在包头市举行

作者: 綦芬 黄立新 来源:福州晚报 时间:2008-12-25 09:59:49 点击数:
内蒙古包头市博物馆近百件馆藏唐卡、岩画等珍贵文物24日上午运抵市博物馆,将在元旦推出的《草原古韵——蒙藏唐卡岩画珍贵文物展》上展出。榕城市民将有幸目睹西部蒙藏唐卡、岩画艺术。该展览由福州市博物馆、包头市博物馆主办、本报协办。展览将历时2个月。
    跑了3天3夜的全程高速公路,这批珍贵文物于24日上午10:30运抵市博物馆。随后,包头市博物馆工作人员抬下一块块岩画,展开一幅幅唐卡卷轴画,与市博物馆进行文物清点和交接。

据介绍,这批文物汇集了内蒙古地区数代传承的佛教文化精华中的清代唐卡、唐以前的极具神秘色彩的岩画,以及富含西部游牧民族特色的珍贵文物近百件,其中历史文物26件(套)、岩画17件、唐卡46幅,不乏国家二、三级珍贵文物。
    岩画是一种石刻文化,是人类祖先以石器为工具,用粗犷、古朴、自然的方法——石刻,来描绘、记录他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内容,它是人类社会的早期文化现象。此次展出的岩画,以丰富独特的文化内涵和粗犷凝练的风格、古朴童真的艺术手法,系统展示了内蒙古中西部地区春秋战国时期至唐代的岩画精品,描绘了北方草原民族发展的艰难历程和连续篇章。
    本次展出最珍贵的岩画是西夏的《古藏文》。据包头市博物馆的高学峰介绍,这块《古藏文》是2000年初,他们在内蒙古阿拉善盟曼德拉山采集到的,它重100多斤,花岗岩上刻的西夏藏文是祈福的吉祥语,但具体内容还没翻译出来,这块岩画定为二级文物。
    唐卡是在松赞干布时期兴起的一种新颖绘画艺术,明清时达到顶峰。唐卡是藏语音译,意思是画在布上的画,指用彩缎装裱后悬挂供奉的宗教卷轴画,多以宗教为创作主题,堪称藏民族的“百科全书”。唐卡绘制极为复杂,颜料全为天然矿植物原料,并添加动物胶和牛胆汁,因此色泽艳丽,经久不退,具有浓郁的雪域风格,历来被藏族人民视为珍宝,千余年来影响深远。
    此次展出的唐卡作品,依据绘画内容,分为佛像、菩萨和佛母、金刚、护法神、高僧与大德、曼陀罗与佛塔等6大部分。最长的唐卡是清代巨幅手绘《乃琼法器》唐卡,宽374厘米、高65厘米。
    展品中,还有反映这片神秘的西部大草原从春秋战国至元代一千多年的历史的珍贵文物,包括春秋时期的绿松石项饰、北魏青铜佛像、西夏铜印、汉代青铜弩机等数十件国家二三级文物。值得一提的是其中的汉代“单于和亲”瓦当,它呈圆形,直径15.5厘米,为陶土烧制,上面烧制有“单于和亲”4个汉字。据包头市博物馆的高学峰介绍,该瓦当是在包头市麻池古镇(秦汉叫五源郡)的汉代建筑遗址上发现的。瓦当上的“单于”,应该是专指匈奴呼韩邪单于,也就是王昭君的夫君。该瓦当反映了西汉时王昭君出塞和亲的历史。
相关推荐
  • 西藏唐卡艺术博览会闭幕 评出20名优秀画师

      3日,为期3天的首届西藏唐卡艺术博览会闭幕。经过本届唐博会专家评审组的认真评审,从参加手绘大赛的50名画师中评选出20名优秀唐卡画师,其中一级唐卡画师3名、二级唐卡画师6名、三级唐卡画师11名。一级唐卡画师有勉唐派的顿珠、噶智派的丁嘎、勉唐派的赤增绕旦;二级唐卡...

    2010-08-05 编辑:admin 7837
  • 13家文博单位珍品青海大量文物惊艳亮相北京

      2月28日,“山宗·水源·路之冲——‘一带一路’中的青海”展览在首都博物馆开幕,来自青海省13家文博单位的442组件文物珍品揭开神秘面纱。这次展览中有哪些难得一见珍贵文物?对此,记者采访了青海省考古研究所所长李智信、青...

    2019-03-01 编辑:admin 11045
  • 深化学习务求实效 协调联动全面推进

      共和县在学习教育、听取建议环节下好“五字棋”高起点推进教育实践活动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共和县认真按照州委活动领导小组的总体部署,立足实际,把握关键,在学习教育、听取意见环节着重围绕“领、活、浓、真、严”五个字高起...

    2014-04-17 编辑:admin 9196
  • 解密唐卡《须弥山图》

    清代《须弥山图》唐卡局部之一(图片来源:慧海佛教资源库)唐卡介绍   《须弥山》这幅唐卡以佛经中记载的须弥山为题材,用唐卡的形式表现了佛界天道的神圣景观。整幅图按佛教宇宙三界图式展现,上部表天界圣地,下部表地狱苦海,中间即佛家之理想世界须弥山乐土佛地。   须弥...

    2011-10-24 编辑:admin 13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