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源生态改善湖泊增加245平方公里

作者:记者何伟 来源:新华社 时间:2010-10-05 09:23:00 点击数:

  记者从青海省三江源办公室了解到,近年来,三江源区水分条件逐步好转,生态系统逐渐改善。据最新的一项监测结果显示,2004至2009年三江源地区主要湖泊面积净增加了245平方公里。
  三江源地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是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发源地,分布着大面积的湖泊以及高原沼泽和沼泽草甸,被誉为“中华水塔”。上世纪后期的近30年,由于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的共同影响,这一地区生态环境持续恶化,对青藏高原乃至整个亚洲的气候产生了深远影响。
  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是黄河源头干流流经的第一个县,境内分布着4077个大小湖泊,被誉为高原“千湖之县”。但在过去短短20多年的时间里,全县一半以上的湖泊干枯消失,县境内的扎陵湖和鄂陵湖是黄河源头最大的一对“姊妹湖”,但在近10年间两湖平均水位下降了2米以上。
  玛多县副县长万玛加说,随着近来人工增雨、湿地保护和水土保持等一系列生态工程的实施,再加上玛多县降水量明显增加,生态环境逐渐改善,以前干涸的湖泊开始恢复,大小型湖泊星罗棋布,波光粼粼。据不完全统计,玛多县目前共有各类湖泊4000多个,比上世纪90年代多出1倍,再次重现“千湖美景”。
  卫星遥感资料显示,2005至2009年扎陵湖和鄂陵湖呈明显增大趋势,分别较2003至2004年湖泊面积增加了31.76和49.07平方公里。黄河源头这一对“姊妹湖”再次日渐丰盈。
  专家认为,三江源区湖泊面积增加,并朝着良性方向发展,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调整有很大关系。近年来,三江源区气候特征很大程度上趋于暖湿化,气温升高,降水量增加,冰川融水增多,导致水体面积增加。同时该地区生态移民、减畜等措施使得人类活动减少,土地利用强度降低,促进了生态系统宏观结构局部改善。

相关推荐
  • 玉树赛巴寺博物馆内独特的藏族普通民居展示

      近日,到过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赛巴寺博物馆的参观者。对其展出的藏族民居印象深刻。据说是将一普通民居原封不动地搬到了此博物馆。当参观者进民居时里面还弥漫着浓浓的烟熏味,墙面被烟熏得很黑,不禁有人开玩笑说,某些烟鬼的肺可能就是这个样子。   据悉,里面的器具...

    2013-09-06 编辑:admin 10593
  • 青海玉树巴茸巴空峡谷谷口发现泉华彩池奇特景观

    中国科学家在对长江源区进行大规模生态环境考察时,在源区巴茸巴空峡谷谷口发现一处泉华彩池地质旅游资源。专家称巴茸巴空泉华彩池景观奇特、风景瑰丽,堪比四川黄龙泉华彩池。 青海省水文地质工程勘察院高级工程师辛元红说,新发现的巴茸巴空泉华彩池位于青海省玉树藏...

    2009-02-15 编辑:admin 10209
  • 爱心小组在果洛为当地妇女宣传妇科常识

      2月25日,西北民族大学华毛老师等一行5人从兰州出发,携带价值两千多元的妇科药物和妇科保健宣传材料,辗转西宁,行驶600多公里,抵达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拉加镇。在当地政府和赛什托牧委会有关领导的热情帮助和支持下,为100多名当地妇女进行了妇幼保健和预防传染性疾病方面...

    2011-03-04 编辑:admin 8782
  • 青海省博物馆

    青海省博物馆是青海第一座具有现代化功能的大型博物馆,占地约3万平方米,房舍建筑6000多平万米。

    2020-05-28 编辑:青阳卓玛 12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