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生态环境遭破坏 恶化趋势尚未得到有效遏制
自然保护区是就地保护生态系统的最重要方式,青海省已建立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8个,占其面积的28.53%,远高于全国自然保护区面积占国土面积15%的水平。青海省的生态环境直接关系到我国水资源(三江源)、生物多样性资源的保护,属于我国保护生态安全的重点地区。但是,从目前情况看,以自然保护区为依托的生态环境保护状况仍存在诸多问题,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尚未得到有效遏制。
据了解,青海省草地植被退化、湿地萎缩,土地荒漠化分布面积的扩大,导致了野生动植物生存环境的恶化以及分布区域的缩小,而人类对野生动物的乱捕滥猎和对虫草等药用植物的大肆采掘,使区内青藏高原特有动植物种群数量大为减少,一些物种甚至濒l临灭绝。境内濒临灭绝危险的生物物种约占总数的15—20%,明显高于世界1O一15%的平均水平。我国是《生物多样性公约》的签约国,青藏高原的生物多样性资源不仅十分丰富,而且由于其生存环境的特殊性,很多物种只限于这一环境范围,因此被称为青藏高原特有种。生物多样性是维护生态平衡的基础,动植物物种的减少直接危及生态环境的自我维系功能。
据调查,可可西里以藏羚羊为主的高原动物经过休养生息,种群恢复较快,但是偷猎盗捕的现象并未禁绝近年来,该地区核心地带鼠害严重,直接造成草场退化和与藏羚羊等动物争食的问题。
此外,可可西里“无人区”的状况也发生了变化,一些牧民已进入该地区放牧,占据了一些藏羚羊的栖息地和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对保护区藏羚羊等野生动物赖以生存的原始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这种家畜和野生动物共生的现象,也提供了相互交配的可能性,其后果会在某种程度上造成高原野生动物物种的变异,对生物多样性在物种、基因、遗传方面的原生形态造成威胁。
在青海湖自然保护区域内,湖畔沙化、水位下降、水体分裂等问题严重,特产湟鱼资源也大量减少,“鱼鸟共生”的生态平衡遭到破坏。
《诗刊》第二届自然诗会、生态诗歌论坛举行
繁花似锦六月天,诗吟甘南盛世颜。正当甘南州上下喜迎建州70周年大庆之际,6月28日,由中国作协《诗刊》社主办,合作市委、市政府承办,甘肃民族师范学院协办的《诗刊》第二届自然诗会暨“青藏之窗·雪域羚城”新时代生态诗歌论坛在合作拉开帷幕。...
2023-06-29 编辑:索南多杰 926《四部医典》古籍在西藏筹备出版
记者24日从西藏藏医药大学获悉,新一批《中国藏医药影印古籍珍本》(61卷-70卷)经过了数十日校对和专家评审,进入出版阶段。这一批以18个版本为内容的《四部医典》,酝酿筹备近10年。
2022-02-28 编辑:拉毛太 12075塔尔寺生机勃勃 青海旅游业渐入佳境
塔尔寺5月24日,游客在青海省著名旅游胜地塔尔寺景区游览。进入旅游旺季以来,青海省一些著名旅游景区相继迎来大量海内外游客。 为进一步提升夏都西宁旅游服务质量,推进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5月20日,西宁市旅游局组织全市140多家旅行社从业人员认真学习贯彻新颁布的...
2009-05-29 编辑:admin 5465三江源水资源预测系统研究项目通过验收
记者从青海省三江源办公室获悉,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水资源预测系统研究项目最近通过专家验收。截至目前,已有95项技术成果为保护和改善三江源生态环境提供有力技术支撑。 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水资源预测系统研究项目是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实施中项目组与挪威...
2010-08-31 编辑:admin 12428联系电话:0974-8512858
投稿邮箱:amdotibet@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