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姜色》全国路演至西宁—主创现场现场

作者:罗云鹏 胡贵龙 来源:中新网 时间:2018-10-12 10:12:00 点击数:

  10月10日,电影《阿拉姜色》第二场路演来到西宁,在西宁万达国际影城海湖广场店举办了首映活动,同时也在青海师范大学举行了校园看片会。

  影片导演松太加、制片人廖希、主演容中尔甲和尼玛颂宋来到现场,和观众分享了影片的幕后秘辛。


俄玛拥抱罗尔基

  松太加表示,青海是他的故乡,所以这一次将新作带到西宁放映,心情比以往都更加紧张,“就好像考试一样,我把这个考试卷交给观众来审阅,希望大家可以喜欢”。而在场观众在看过影片之后给出了一致的好评,有评价说在放映过程中始终被影片情绪所感染,故事慢慢地就走进了内心里,也有观众表示,影片提供了一场视觉和情感的双重盛宴,让人的心灵得到极大的震撼。


罗尔基听音响

  少数民族文化融合现代电影美学 开启藏语片革命性变化

  电影《阿拉姜色》中,女主人公俄玛为了遵守对前夫的诺言,只身前往拉萨。遥远的旅途中,随着俄玛现任丈夫和儿子的加入,这个重组家庭中的每个人,都经历着内心的成长和变化。影片并未刻意展现西藏风光,而是将镜头对准其中的人物,展现其情绪的表达。

  当晚放映结束后,在场观众和主创分享了各自的感受,氛围也十分热烈。有观众表达了对影片的喜爱:“《阿拉姜色》实现了少数民族文化和现代电影美学,特别是现实主义美学的有机结合,影片完成了从风光电影到人文纪实片的过渡,对藏族电影来说是一次革命性的变化。”

  制片人廖希表示,《阿拉姜色》根植于它所发生的土地,带着一股土地的生命气息,它不仅让世界的人看到藏区土地上所发生的故事,同时生活在这里的少数民族居民,心中情感已经超越了民族性,是值得全世界共享的。

  电影中,容中尔甲饰演的丈夫一角,在陪伴妻子前往拉萨的路上,也实现了自己内心的成长。廖希说道,丈夫的角色让人感受到爱的隐忍和包容、承诺与担当,而这种家庭中的小爱,其实可以扩散至世界的大爱,“现在物质文明发展得这么快,但其实我们的社会始终缺乏这样一种爱的精神”。


罗尔基与男孩招手

  容中尔甲为角色苦练方言 开机遇变故坚守拍摄承诺

  《阿拉姜色》主演容中尔甲,在以往更多以歌手形象示人,而此次也是他跨界大银幕的处女作。影片中,他塑造的丈夫形象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谈到最初接演这个角色时的情形,容中尔甲表示内心还是有些害怕和担忧的,“之前充其量也只演过歌曲MV”。但最终的表演过程却意想不到的顺利,“导演给了我很多信心和鼓励,另外电影里发生的故事其实在我们家乡也很常见,我就是在这样的文化氛围里长大的,电影演的就是我的生活”。

  不过,在演绎这个角色的过程中,容中尔甲也遭遇到语言的困扰:“藏语其实分为四大区:卫藏、康巴、安多和嘉绒。拍摄时,导演演员其实互相是听不懂的,我虽然生活在嘉绒,但是并不会说嘉绒话。”容中尔甲坦言,电影中的台词他完全听不懂,这其中既有藏文也有汉文,所以他每天需要听录音,然后在晚上把台词完整地背下来,“第二天演的时候,说的标不标准我也不太清楚,每次演完之后我都会现场的语言老师帮忙指导”。

  廖希在现场也透露,影片开拍之前,容中尔甲的家乡发生了地震,“剧组本想推迟开机一个月,但是容中尔甲老师说,这是他对剧组的承诺,于是只请了一星期的假回到家乡照看公司员工,接着很快就赶回来继续拍摄了”。容中尔甲对承诺的执着,恰好契合了电影的主题,他的行动也亲身印证了诺言的可贵。


男孩与驴

  历时三个月高海拔拍摄 演员冻到“张不开嘴”

  在前一晚举办的《阿拉姜色》成都首映中,导演松太加提到,影片是国内首部以四川嘉绒方言为主的藏语电影,同时也是首部以嘉绒为主要取景地的电影。而在此次西宁的活动现场,松太加向观众透露了影片拍摄幕后的更多秘辛。

  除四川嘉绒地区,《阿拉姜色》也辗转至西藏、青海多地拍摄,拍摄周期长达三个月。松太加表示,由于拍摄地点都是在藏区,所以海拔、气候种种因素使得拍摄条件比较恶劣,然而剧组并没有因为环境的困难而放弃对影片的诠释。

  电影中有一幕雪景,为了找到符合导演要求的场景,剧组花了很长时间来寻找合适的拍摄地点,最终决定在青海的拉脊山取景。拍摄时正值拉脊山最冷的季节,松太加回忆道,“容中尔甲当时有一句台词,但是因为太冷,嘴冻得已经说不出来了”。


男孩在帐篷里

  松太加大胆探索东方美学 期待尝试不同电影类型

  《阿拉姜色》用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变化作为故事的行动线,打破了以往公路片的传统叙事结构,给人们带来一种特殊的故事体验。在松太加看来,对影片剧情的设置有很大的风险。然而《阿拉姜色》在上影节期间首映后,不少人都称赞影片剧作充满惊喜,影片最终还斩获了上影节最佳编剧奖。

  不仅剧作,影片在艺术风格上也进行了大胆的尝试。电影以长镜头为主,往往出现一个镜头贯穿整场戏的情况。在松太加看来,这一影响风格的尝试旨在摸索出符合东方,同样符合藏民族的美学理念。

  在被问及如何保持艺术创作的同时,兼顾市场对藏族电影的包容性,松太加说道,藏语电影从万玛才旦导演的《静静的嘛尼石》开始,还没有经过多少年的积累和沉淀,而到目前,少数民族语言电影也依然处在市场的真空区,所以在兼顾艺术性和商业性上,对于藏语乃至其他民族语言的电影来说,都意味着很长一段的摸索时期。

  松太加也提到,当下的藏语电影以文艺片为主,也是因为少数民族电影缺乏资金支持的现状以及回收成本的风险,“其实我们也像藏族年轻人能够实现电影类型的多元化,但是这需要市场的反馈,我们需要养活一部电影,才能继续拍摄下一部,所以藏语电影实现类型的突破,还需要人们再给它多一些时间”。不过,导演也表示,作为一个好奇心比较强的人,他希望在未来能够探索不同题材和类型的电影。

  电影《阿拉姜色》由藏族导演松太加执导,著名电影人廖希监制,藏族歌手容中尔甲和藏族演员尼玛颂宋主演。影片由小金斯古拉旅游文化投资有限公司出品,北京诚利千代影业有限公司、穹庆影视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联合出品,将于10月26日登陆全国影院。

相关推荐
  • “青海玉树赈灾图片展”在港揭幕

       由青海省政府和香港《文汇报》联合主办的“玉树临风 浴火重生——青海玉树赈灾图片展”27日在香港会展中心揭幕。展出的200多幅照片定格了灾难面前的无疆大爱,以及“玉树不倒、青海长青”的坚强不屈精神。   青海玉树赈灾图片展为期两...

    2010-08-28 编辑:admin 10554
  • 纪念4.26塘河地震30周年

    2020-04-26 编辑:青阳卓玛 11070
  • 亚东计划明年拍摄电影处女作

    日前,香格里拉大峡谷在成都举行推介会,久未露面的亚东对外透露:他要转行当导演,拍电影。“故事是我在北影进修期间创作的,暂定名《卓玛》,讲述的是简单纯洁的藏族男女爱情故事。估计明年初能开机拍摄。” 当日亚东也特别有心地邀请到了地震小英雄林浩,并称将邀请林浩...

    2009-04-04 编辑:admin 8470
  • 海西电视台参加民族题材电视节目评选获佳绩

      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北京办事处和中国民族影视艺术发展促进会共同主办的第五届“金鹏展翅•2012”中国民族语言、民族题材电视节目展示、表彰与研讨活动日前在四川西昌隆重举行。青海省海西州电视台选送的电视节目汉语专题《藏家有女初长成》获专题类...

    2012-09-24 编辑:admin 11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