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大学发掘“菩日文献”填补古籍文献空白

作者:次日卓玛 来源:青海湖网 时间:2011-12-25 17:43:00 点击数:

  “‘菩日文献’学术研究价值媲美《敦煌遗书》,填补了贡堂地区(中尼边境)古籍文献资料空白。”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大藏经》对勘局顾问、西藏大学藏学典藏室研究员西热桑布近日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西热桑布说,2005年他在西藏自治区吉隆县扎克达索寺进行文献编目,偶然听说附近聂拉木县菩日村曾经出土过一批文物,其中也有经卷文献。他专程赶到聂拉木县菩日村寻访,看到这批文献后,及时地保护了起来。2007年“菩日文献”被西藏大学图书馆收藏,并成为“镇馆之宝”。
  西热桑布说,“菩日文献”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在中国境内出土的年代最远、数量最多的藏文文献,形成年代均在十四世纪以前,部分文献形成于西藏吐蕃时期(唐代),按西藏古籍分类法大致属于吐蕃时期文献,数量约有80余函,总共1万2千余页,其中80%保存完好。
  西热桑布介绍,“菩日文献”涉及内容广泛,大致分为宗教和世俗文献两部分,宗教文献包括密宗仪轨和佛教典籍,佛教典籍中有些是初译本,还首次发现了十世纪左右在西藏流行的民间宗教的典籍和仪轨;世俗文献包括诗词、赞文、人物传记、书札等,为研究西藏宗教和文化的起源变化与发展历史提供了原始的实物佐证。他认为,其学术研究价值可与《敦煌遗书》媲美。
  据悉,近年来,古籍文献研究成为国际藏学的热点,而中国对藏文古籍的研究刚刚起步,也局限于屈指可数的几处发掘点采集的资料,迄今为止从下阿里—贡堂地方发现的资料几乎没有。西热桑布认为,《菩日文献》的出土填补了该地区古籍文献资料的空白。
  西热桑布说,文献中的十世纪写本《大般若波罗蜜多经》,于2010年经中国国务院批准,入选第三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文献整理研究也得到中国国家社科基金的资助,目前第一阶段基础研究工作已经完成。

相关推荐
  • 丝绸之路城市锅庄舞交流展示大会在兰州举行

      5月2日上午,“丝绸之路城市锅庄舞交流展示大会暨2016兰州国际马拉松赛锅庄舞展演活动”在兰州体育公园文化广场盛大举行。青海省格桑梅朵、三江源、等6个代表队和四川、北京、上海、安徽等地的上千名“锅”友汇聚一堂,同台表演展示锅庄舞魅力,共...

    2016-05-03 编辑:admin 9276
  • 《四部医典》入选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国家名录

      记者从西藏自治区藏医院获悉,西藏自治区申报的《四部医典》(金汁手写版和16-18世纪木刻版)顺利通过“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工程”国家咨询委员会评审,正式入选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国家级名录。这是继2013年“门孜康”获批国务院第七批重点文物保护单...

    2015-05-17 编辑:admin 8842
  • 藏历二十九吃“古突”

    “古突”中所需要的9样食材 摄影:达娃玉珍  藏历十二月二十九日吃“古突”和“驱鬼”是西藏民间的传统习俗,这一天家家户户要打扫庭院,将房屋布置一新,全家团聚吃“古突”,然后点燃火把,燃放烟花,驱鬼消灾。   “古突&rd...

    2012-02-20 编辑:admin 10005
  • 企业爱心人士捐资助学

    发放助学物品 破旧的校舍 9月13日,海南州共和县东藏土特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在倒淌河镇政府有关人员的协同下,赴黄科村幼儿园开展捐资助学活动,为该园27名小朋友送去了书包、本子、铅笔、铅笔盒等学习用品。 此次助学活动是该公司联点帮扶黄科村幼...

    2012-09-13 编辑:admin 7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