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敦煌遗书》媲美的"菩日文献"将揭开面纱

作者:尕玛多吉 来源:光明日报 时间:2014-06-23 11:28:00 点击数:

  继《敦煌文献》之后,国内发现的年代最久远、藏量最多的藏文古籍文献——“菩日文献”,经藏文古籍研究人员8年的抢救整理,目前已完成写本的编目、整理和电子录入存档等工作,古籍影印、文本资料集也将公开出版发行。
  据了解,“菩日文献”形成于13世纪之前,其中部分文献形成于吐蕃时期(唐代),文献共有150多种、近1.2万页。在西藏,吐蕃时期的文献资料非常稀有,随着20世纪初敦煌文献的发现,人们才对吐蕃晚期至13世纪的文献有所了解。专家认为,在学术研究价值上,“菩日文献”可与《敦煌遗书》媲美,尤其在语言文字、古籍版本鉴定、宗教文化等方面均有较高的研究价值,为相关研究者提供了极其珍贵的第一手研究资料。
  “菩日文献”的发现者之一、西藏大学藏文古籍研究所研究员西热桑布介绍,经初步编目整理,文献涉及内容十分广泛,大致分为宗教和世俗文献两部分,宗教文献包括密宗仪轨和佛教典籍,佛教典籍中有些是初译本;世俗文献包括诗词、赞文、人物传记、书札等,为研究西藏宗教和文化的起源变化与发展历史提供了原始的实物佐证。
  “菩日文献与敦煌文献里佛教典籍的书写及译文十分相似,均为古藏文中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西热桑布说,“菩日文献”还首次发现了10世纪左右在西藏流行的民间宗教的典籍和仪轨,这些宗教教派在之前发现的历史文献中鲜有记录,其中价值最高的是2010年入选第三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的《大般若波罗蜜经》初译版本。
  2002年,“菩日文献”在西藏聂拉木县菩日村出土后,西藏大学图书馆于2007年收藏了这批文献。为深入研究“菩日文献”的历史文化价值,目前西藏大学正着手影印本的公开出版发行工作,实现资源共享,促进藏学研究和交流。

相关推荐
  • 《青海湖》杂志推出“藏族小说十二家”专号

      日前,《青海湖》杂志2017年4月(总第709 期)推出了“藏族小说十二家”专号。集中刊发了西藏作家次仁罗布的《梅朵》、青海作家万玛才旦的《赤脚医生》、青海作家江洋才让的《天堂隔壁》、四川作家尹向东的《世界之外》、甘肃作家扎西才让的《回归文学的老人...

    2017-04-01 编辑:admin 5872
  • 西藏将开设非遗学堂 专家免费进行授课讲解

      群众艺术馆(以下简称“群艺馆”)是向广大人民群众进行宣传教育,研究文化活动规律,创作文艺作品,组织辅导群众开展文化活动的公益性社会主义文化事业机构。长期以来,群艺馆一直肩负着传播先进文化意识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职责。2016年 各项文艺工作取得长足进...

    2017-02-20 编辑:admin 5467
  • 《西藏自治区用水定额》-近日正式发布实施

      “居民与城市公共生活用水定额覆盖了自治区公共用水总量的99%。”自治区水利厅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拉萨市城镇居民生活用水定额为150升每人每天;昌都市、山南市、日喀则市、林芝市城镇居民生活用水定额为120升每人每天;我区其他城镇居民生活用水定额为90升...

    2017-02-14 编辑:admin 7443
  • 《玉树大地震救灾重建志》编纂工作正式启动

      3月24日,《玉树大地震救灾重建志》编纂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召开,标志着《玉树大地震救灾重建志》9个分卷的编纂工作正式启动。这本志书共设《总述·大事记》、《图志》、《灾情灾害志》、《抢险救灾志》、《医疗防疫志》、《社会赈灾志》、《灾后重建志》、《...

    2011-03-28 编辑:admin 11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