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苏木雅藏族地区的老寨子就是最好的博物馆
当冬日暖阳刺破云层,四川省石棉县松林河谷蟹螺沟依山而建的厚重碉楼,便成为彩林点缀下的亮丽风景。这是石棉县尔苏藏族聚居的蟹螺堡子,也是中国首批传统村落。如今,它保留的浓郁民族文化气息,正在让它成为石棉着力打造的“生态博物馆”的一部分。在这里,百年未变的房屋样式以及村民的生活习惯、语言、歌舞、服饰等,都将得到保护,将在未来成为当地文化旅游产业的最大亮点。
尔苏人的生活场景。(四川日报记者肖雨杨摄)
11月13日,当记者来到蟹螺堡子,并未看到大兴木土的“博物馆”。蟹螺藏族乡的藏族美女乡长山丹梅笑了,“我们这些老寨子,就是最好的生态博物馆啊!”
原来,蟹螺堡子是清代松林地土所所辖的“48堡”之一。这些堡子全建在山腰或山顶上,全为尔苏和木雅藏族的聚居地,保留了非常独特的原生态藏文化。它有自己的图像文字、语言和风俗,传统文化得到了较为完整的保存。尔苏和木雅藏族文化,已经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蟹螺堡子雕楼。(石棉文体新广局供图)
漫步蟹螺堡子,一水一木皆有故事。村口小溪旁,千年老树倒在水中却无人敢碰,因为它是“神树”;青石垒成的碉楼,有的墙面绘满了鸟兽花木等图案,这也是尔苏人的风俗;在一面陡坡边上,一片乱石码得整整齐齐,这是蟹螺堡子长达300多年历史的碉楼坍塌以后拆下来的,未来它们将按尔苏民居的建筑工艺,原貌复原。山丹梅不时提醒记者注意民居碉楼楼顶供奉的白色石头,这也是当地的一大特色,尔苏人崇拜白石,他们认为石头是灵物。“我们这里不一样的地方实在太多了,有在金秋时节过年的习俗;还保留着与甲骨文类似的图画文字‘萨巴文’;‘放羊子’、‘敬山神’等祭祀方式,都是珍贵的非遗资源。”山丹梅自豪地说。
蟹螺堡子尔苏还山鸡节。(石棉文体新广局供图)
当越来越多的专家前往蟹螺堡子,呼吁将其生产、生活形态进行保护之后,一个“尔苏木雅生态博物馆”的构想也渐渐形成。
石棉县文体新广局副局长唐海辉说,尔苏木雅藏族的集中居住区约70平方公里范围,将建成尔苏木雅藏族生态博物馆。博物馆的主体,便是这里的一草一木,风土人情。如今,博物馆范围内的村容村貌不允许随便拆建,一切将按照博物馆的规划进行,尔苏木雅的语言、民俗、民歌甚至生产生活方式,都将进行保护性展示。
蟹螺堡子风貌(石棉文体新广局供图)
这种积极的保护,正在让以蟹螺堡子为中心的博物馆,吸引着外界的关注。山丹梅说,如今已有自驾游客到堡子避暑和感受民族风情。唐海辉说,博物馆的建成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举措,“我们希望能在文化遗产整体保护的同时,带动百姓文化致富,旅游致富。”
作家德本加的小说获奖
近日,2011《民族文学》年度奖评奖会在京召开。终评委由著名的评论家、编辑家、翻译家共18人组成。汉文版评委(按姓氏笔画为序):牛玉秋、白崇人、冯德华、刘书棋、李建军、孟繁华、施战军、秦万里、葛一敏;蒙古文版、藏文版、维吾尔文版评委(按姓氏笔画为序):万玛才旦、扎巴...
2012-03-22 编辑:admin 9889川西嘉戎藏族民间艺术刺绣
川西嘉戎藏族民间艺术丰富多姿,在藏族艺术百花园中独具特色.嘉戎藏族刺绣、纺织品是有别于藏族其他地区的一种最典型、最独特的民间工艺形式,是藏族服饰地域风格最突出的表现形式.嘉戎藏族刺绣、纺织艺术风格在孕育、演绎、发展过程中,与各种文化交流、融合,因此表现出...
2007-12-10 编辑:admin 11584万玛才旦
万玛才旦在青海湖网 万玛才旦,中国第六代导演中的佼佼者,Discovery新锐导演,中国导演协会会员,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来自安多藏区。先后就读于西北民族大学、北京电影学院,硕士学位。 主要导演作品有: 《静静的嘛呢石》(剧情短片30分钟) 2003 《小活佛的...
2010-01-27 编辑:admin 12237“首届西藏非遗保护成果大展”在拉萨举行
展示珞巴族编织技艺 近日,“首届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大展”在西藏拉萨举行。 大展以“保护传承、合理利用”为主题,旨在宣传和推广“共同关注文化遗产,共同享有文化遗产”和“保护与利用并举,普及和弘扬并重”的...
2012-07-20 编辑:admin 8974联系电话:0974-8512858
投稿邮箱:amdotibet@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