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树文化遗产受损严重 文化部门着手重建

作者:杜洁芳 来源:《中国民族报》 时间:2010-04-24 11:55:00 点击数:

  北京时间2010年4月14日7时49分许,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发生了7.1级地震。一瞬间,玉树陷入灾难之中。
  玉树,这是一个多么好听的名字,又是一个多么让人神往的地方。玉树藏族自治州位于青海省的西南部,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十分丰厚。长江、黄河、澜沧江均发源于此。据众多古文化遗存和文献记载,在这片广袤的草原上,约4000多年前就有人类的活动踪迹。千百年的积淀使玉树蕴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而且有了 “格萨尔的故乡”、“歌舞的家乡”之美誉,格萨尔动人的传说在草原上传唱,以卓、依为代表的玉树歌舞蜚声海内外。

  4月15日,本报记者收到中国少数民族文物保护协会副会长于今的一条短信:玉树是唐蕃古道主要途径地,拥有历史文化古遗迹和青铜时代地下文物百余处,各类藏传佛教寺院192座,4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中有3处距离震源很近,包括文成公主庙、藏娘佛塔及桑周寺、新寨嘉那嘛呢佛塔和结古寺。现文物受损不明,希望得到前方记者的报道。”短短几句话,急切之情溢于言表。我们立刻联系了正在玉树进行调查的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副司长马盛德,4月20日,前方发来报道——
  为了解青海玉树“4·14”强烈地震对玉树藏族自治州文化系统造成的损害情况,4月18日,由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副司长马盛德带队的慰问组飞赴青海西宁,开展灾后慰问工作。
  州内文化设施均遭受严重破坏
  玉树藏族自治州作为文化遗产集中地区,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分丰厚。全州共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10项,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7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11项,省级代表性传承人23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2处;州级图书馆1个、群众艺术馆1个、专业剧团1个、新华书店1个,影剧院1座、县级两馆5个、已建成乡镇综合文化站4个。

  据目前掌握的最新情况,在此次地震中,玉树州文化系统人员中共有4人遇难,1名为州歌舞团退休职工,3名为玉树州土风歌舞团演职人员(不在编),4人重伤,8人轻伤。玉树州7个国家级传承人中有6人在震区,省级传承人17人中14人在震区。据了解,身在震区的传承人均安然无恙,但住宅受损较为严重。10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中,除康巴拉伊、陶器烧制技艺(藏族黑陶烧制技艺)、锅庄舞(囊谦卓干玛)3项项目保护单位距离震中较远外,锅庄舞(玉树卓舞)、藏族民歌(玉树民歌)、赛马会(玉树赛马会)、藏族金属锻造技艺(藏刀锻制技艺)、藏族服饰、弦子舞(玉树依舞)、锅庄舞(称多白龙卓舞)7项项目保护单位皆距离震中较近,其受损情况还需进一步核查。
  据慰问团了解,州内文化设施已经遭受严重破坏。州文广局办公用房及设施,州图书馆、群众艺术馆设施,州民族歌舞团办公用房、业务用房、职工住宅及设施、州文管所办公用房及设施,州影剧院及设施、玉树县文化局办公用房及设施,玉树县群众文化宣传中心及设施均已成为危房,无法使用,需要重建。州新华书店营业楼地基也整体偏移,墙体多处裂缝,裂缝最宽处达25厘米,已无法继续使用。
  在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中,新寨嘛呢佛塔全部受损,40%完全倒塌,60%濒临倒塌,转经堂墙体开裂倾斜,嘛呢石墙体整体坍塌,部分石刻断裂受损;贝大日如来佛石窟寺和勒巴沟摩崖石刻,山体岩石松动,大经堂有裂缝;藏娘佛塔及桑周寺暂时无法联系,估计墙体有裂缝;《东仓大藏经》经过当地政府全力抢救,已清理完毕,未发生文物损毁和丢失现象。目前,《大藏经》已搬至珍藏馆保存,并指派专人进行看守。
  在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中,禅古寺90%倒塌,新建的大经堂倒塌;结古寺90%成危房;当卡寺去年就已出现危房,现僧众已全部搬出;嗄然寺墙体有裂缝;原江南县政府旧址全部倒塌成为废墟;当旦石经墙已倒塌;龙喜寺、唐隆寺、当头寺目前无法查看,情况不明。另外,称多县赛巴寺和拉布寺墙体有开裂;囊谦、杂多、治多、曲麻莱各县文物受损情况待查;玉树、治多、称多3县新发现的古墓葬群情况不详。
  抗震救灾紧急预案已经启动
  玉树地震发生后,青海省文化厅高度重视,立即启动抗震救灾紧急预案,积极参与抗震救灾工作。
  地震发生后,省文化厅通过各种渠道与当地文化部门负责人取得联系,及时了解文化、文物、新华书店系统人员伤亡和文化设施、文物受损情况。4月16日,依据省抗震救灾指挥部的统一部署,由李加曲副厅长带队的11人抗震救灾小组,携带4万余元的物资紧急赶往玉树灾区,慰问文化系统受灾干部职工,调查了解灾区文化设施、文物受损情况。该小组已于4月17日晚抵达结古镇,并传回了第一手资料。目前,该小组已分批深入文化单位了解受灾情况。

  同时,省文化厅积极做出文化系统抗震救灾的业务指导。4月15日,青海省文化厅下发了《关于做好玉树震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紧急通知》,对灾区文化遗产保护提出了5点要求,一是地震灾区文化(文物)部门的领导要加强对抗震救灾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必要的现场指挥,明确工作责任,加强安全检查,特别是要加强重点部位的检查力度。二是迅速组织人员,在确保人员安全的情况下,深入现场详细调查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受损情况并及时上报。三是加强对文物本体的监测,严密注意震情通报,制定具有针对性的保护和防范措施;积极配合有关部门进行安全检查,对出现险情的建筑,要立即停止向公众开放。四是对放置在危险部位、不具备安全保管条件和易受地震影响的文物要及时转移至安全场所,并派专人看守,防止人为损害、破坏。五是加强对文物保护单位和博物馆职工的安全防范意识教育,加强文物保护单位的安全巡查,发现险情及时报告,在确保人身安全的前提下排除安全隐患。
  灾后重建的规划
  据青海省文化厅副厅长王建平介绍,灾情发生后,按照青海省委、省政府的部署,青海省文化厅对玉树藏族自治州灾后重建规划的研究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4月17日,省文化厅派出人员前往玉树灾区开展为期两个月的灾后重建工作。次日,省文化厅召开玉树灾后重建文化项目专题会议,从文化设施重建,文物抢救、保护、维修,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过渡期的保护和设施建设等4个方面提出了玉树震区灾后重建的工作计划。

  首先,玉树藏族自治州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比较集中的地区,其遗产特点鲜明、价值突出。文化部高度重视玉树灾后文化重建规划工作,将从财力、物力、人力、学术等方面积极配合,全力支持青海省文化厅做好重建规划工作。其次,玉树州文化重建规划应当在灾后重建总体规划的基础上,依据玉树当地的文化特色和文化发展规律,分层、分类制定近期、中期、远期规划。规划制定要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及可持续性。再次,要从政治高度来看待灾后重建工作。通过科学地重建,保护好当地文化的独特性与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在重建过程中,要充分听取当地民众的意见,在加强抗震能力的同时,保护其传统文化精华。最后,可积极吸收和借鉴汶川地震中的有关做法和经验,做好灾后文化重建工作。
  另外,据马盛德介绍,为支持玉树灾后重建,文化部特拨300万元救灾专款,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献资料的抢救、保护、整理工作。同时,在2010年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经费中,文化部将本着“特事特办”的原则,将对玉树地区予以大力倾斜,支持灾后文化重建工作。

相关推荐
  • 首届中国 •阿里象雄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召开

    研讨会现场  象雄文化是中国西藏的本土古老文化,是生活在雪域高原的藏族先祖文明智慧的结晶,代表着西藏悠久历史文化的“根”与“魂”,是雪域高原留给人类珍贵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近年来,象雄王国及其文化逐渐被人文研究者关注,对象雄及其文化的...

    2018-06-19 编辑:admin 10625
  • 西藏自治区米林县发现世界最大野生黄牡丹群

      近日,西藏米林县扎贡沟发现世界上最大野生黄牡丹群,这里就是西藏唯一野生黄牡丹生长的地方。  据了解,黄牡丹是世界濒临灭绝的珍稀植物之一,属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有资料显示,全世界现在仅存10000余株野生黄牡丹,而扎贡沟的野生黄牡丹数量之巨,超过了5000株,堪称世界上最...

    2017-04-24 编辑:admin 5024
  • 关注妇女健康 开展预防艾滋病宣讲活动

    援助会成员为群众发放药品 援助会成员在为妇女讲解妇科疾病及预防知识 受助于此次公益活动的当地群众  11月20日上午9时,一支由来自甘肃和青海不同岗位的6名在职人员及1名在校大学生组成的妇女援助会,抵达甘南州夏河县博拉乡,在当地开展了关于预防艾滋病和防治妇科常见...

    2010-11-26 编辑:admin 9470
  • 扎西顿珠挑战高难度《香格里拉》片首曲

    阳光帅气的扎西顿珠  30集大型民族传奇史诗剧《香格里拉》目前正在北京进行紧张的后期制作,而该剧的片头曲与主题曲也已新鲜出炉,分别由人气艺人扎西顿珠、著名歌唱演员谭晶领衔演绎。   据悉,《香格里拉》的片头曲及主题曲均由著名作曲家唐建平担纲作曲,片头曲名为《...

    2010-12-16 编辑:admin 6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