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树藏族民间歌舞精选II》近日已正式发行

作者:本站原创 来源:青海湖网 时间:2014-07-28 10:01:00 点击数:

  7月23日,由达哇卓玛搜集整理,与成林江措、贡尕达哇、仲达?拉文江才、南江秋措、曲尕一同演唱的《玉树藏族民间歌舞精选II》正式发行。


玉树藏族民间歌舞精选II-CD

  青海玉树,属于康巴藏区,被誉为歌舞之乡,独特的地理环境与宗教信仰孕育了丰富多彩的歌舞艺术。玉树的藏族舞蹈被称作中国第一民间舞,她贯穿了几千年漫漫的时光,积淀了深厚的艺术价值、欣赏价值、研究价值,成为精美绝伦的歌舞艺术珍品。经国务院批准,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玉树伊舞和卓舞,她风格粗犷豪放,造形形象传神,曲调优美动听,舞姿奔放洒脱,内涵博大精深,堪称世界歌舞艺术百花园中一朵绚丽多姿的奇葩。
  玉树歌舞,种类繁多,形式多样。在玉树广为流传的民间舞蹈有“卓”、“伊”、“热巴”、“郭哇”和“拉强”等几大类。而“伊”和“卓”是玉树藏族人民最喜爱的民间歌舞。卓舞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卓”的风格曲调低沉舒缓、庄重饱满,舞姿粗犷奔放、大气磅礴。“伊”为藏语的音译,属康巴藏语方言,“伊” 是流传在长江上游(通天河、金沙江)、澜沧江两岸玉树地区的一种融舞蹈、音乐、诗词为一体的民间歌舞。“伊”的舞蹈动作和技巧吸收了玉树地区农牧民游牧生活的养料,从各种生产劳动姿态中吸取动作发展提炼而成,生活气息浓郁,是反映玉树藏族人民生活风貌的百科全书。在玉树人人是“伊”的表演者,个个是“伊”的创作者,寓情与“伊”,情“伊”交融。“兴至而舞,兴落而收”,充分体现了玉树人很高的审美情趣和审美意识。玉树人对“伊”情有独钟, 他们对“伊”的热爱已经到了如痴如醉的境界。


玉树藏族民间歌舞精选II-DVD

  4.14地震后,玉树的民间歌舞文化遗产遭到重创,随着岁月的流逝和玉树民间老艺人的离世,玉树原生态的民间歌舞即将面临失传的窘境,为了拯救濒危的歌舞文化,为了传承和发展玉树的民间歌舞,玉树州八一职业技术学校的达哇卓玛老师,一名土生土长的玉树人,怀着对玉树灾后重建的一片爱心,表达在灾后重建中对党和国家及全国各族人民的感恩之情,展现玉树人民不畏灾难意气风发的乐观面貌,捧着对玉树歌舞的无限热爱和执着,一心想让玉树的民间歌舞——走进校园,走出大山,走向世界。经过二十多年矢志不渝、无怨无悔的坚持,利用业余时间,通过对众多玉树民间老艺人的采访和请教,不断搜集、挖掘和整理了大量的民间歌舞资料。这是对民族文化的一种负责态度,也是对民族文化的一种强调和传承。在玉树建设高原生态旅游商贸城市的大背景下,必将在推进玉树歌舞文化的发展繁荣,在“文化玉树”建设的进程中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相关推荐
  • 2021年,大美青海定了这样三个“小目标”

     过去的2020年,给许多人带来了思考和改变,对很多行业来说亦如此。2020年,青海文旅行业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谱出新曲。2021年,面对全新的形势和考验,青海的“诗与远方”又将如何开场?...

    2021-01-28 编辑:青阳卓玛 13815
  • 云南立法保护少数民族语言文字 五月起施行

      “将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报考师范类专业的考生,熟练掌握一种少数民族语言并经少数民族语言测试合格的,应优先录取……”云南省人大常委会28日通报,《云南省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条例》日前通过审议,将于5月1日起施行。  ...

    2013-04-30 编辑:admin 7556
  • 第一个藏族家庭“珍藏馆”落成

    日前,由国家投巨资修建的“家庭博物馆”在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结古镇正式落成,这座家庭式博物馆用来保护由东仓家族世代收藏的“藏族百科全书”——《大藏经》。 东仓家族后裔更松代忠和父亲在做搬迁前的整理工作东仓家族世代收藏被称为“东仓五百部”的藏族古老经...

    2009-05-25 编辑:admin 8384
  • 可可西里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地一周年纪念活动

      7月7日,三江源国家公园可可西里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地1周年纪念活动在西宁市中心广场举行。活动旨在展示可可西里世界自然遗产地大美景观,提倡社会各界关注、支持和保护可可西里。  2017年7月7日,青海可可西里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申遗成功意味着对保护好可可西里...

    2018-07-09 编辑:admin 1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