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历新年有望申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作者:佚名
来源:西藏商报
时间:2009-02-07 10:55:30
点击数:

再过二十来天,我们将迎来一年一度的藏历新年。近几天,走在拉萨的大街上,随处可见已经开始购置年货的人们,看着他们手里拎着装满年货的大包小包,可以感觉到他们的日子过得多么滋润。不过,各旅行社的日子就没有这么滋润了。
近日,记者走访拉萨的部分旅行社了解到,去年10月过后,很多旅行社就已经关门歇业,至今尚未开门。连日来,由于没有旅游团来藏,即使是开门营业的旅行社,也是冷冷清清,工作人员无事可做,只好上网聊聊天或看看新闻。据悉,拉萨市藏历新年、日喀则地区藏历新年、林芝地区藏历新年有望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若获得批准,有望通过打造好藏历新年这张名片,为西藏自治区冬季旅游注入文化灵魂。
缺乏吸引力,内地来藏过年游客稀少。今年春节黄金周期间,虽然拉萨天气持续晴朗,但专程来拉萨旅游的游客不足9000人,比去年减少至少三四成。“春节过后,我们一个团也没接到,藏历新年期间,会不会有团来,现在还不好说。”拉萨市旅游公司国际旅行社总经理顿珠告诉记者,往年冬季旅游产品不好推,只有藏历新年第一天,还能吸引些游客来看一下。
“我们在藏历新年期间的公众活动太少了,游客来了没有什么可看的,留不住。”西藏旅游总公司销售部的李玲说,由于西藏旅游景点多,又比较分散,游览自然景观成本太高了,很多内地游客冬天来西藏主要是想体验一下藏民族的民风民俗和人文景观,亲身感受藏历新年与春节的不同味道。
越过越简单,藏历年风俗急需保护。“现在过年,除了各个县和城关区部分社区老百姓保留着以前的风俗外,其它地方过年是越来越简单了!”当记者问及现在过藏历新年与小时候有何不同时,拉萨市文化局局长洛嘎饶有兴趣地说,小时候过年特别有意思,大年初一,早上四五点钟,人们就起床,到河边去背水,越早越好,因为这一天早上河边的水最圣洁。人们来到河边,将随身携带的松柏树枝点燃后,把青稞酒、炒麦粒和酥油拌成的糌粑撒向桑烟缭绕的火堆,并祈福吉祥。随后,人们就到河边舀水,回家后,用此水煮早茶,非常吉祥。
“藏年新年,每家会有一人手捧名叫‘切玛’的五谷斗,向同院的人挨家挨户拜年敬酒。”洛嘎说,到最后,人们喝得东倒西歪的,酒醉后,手捧“切玛”的人,也把“切玛”撒得到处都是。而且,藏历新年期间,亲朋好友互相请客拜年,有时要持续一个多月,特别过瘾。现在过年就没有以前有年味。
据介绍,日喀则地区、林芝地区的藏历新年与拉萨等地的藏历新年在时间及过法上有所不同。洛嘎说,拉萨的藏历新年最正宗、最地道,日喀则、林芝两地的藏历年风俗,则是由拉萨传出去进一步演变而来。
西藏自治区文化厅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日喀则藏历新年已经列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去年,西藏自治区文化厅把日喀则藏历新年向国家文化部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得到的答复是,将其与拉萨藏历新年及林芝地区藏历新年一起申报。目前,拉萨市和林芝地区文化部门正在积极做着申报前的准备工作。
“拉萨藏历新年已经列入拉萨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今年,我们将申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果成功,明年再与日喀则和林芝一起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拉萨市文化局文化科科长扎西加措说。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我们应向云南学习,要做旅游大省,首先要做文化大省。西藏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拉萨文化艺术大有潜力可挖,但我们的宣传不够、资金投入不足。”洛嘎说,今年如果拉萨藏历新年申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功,将把堆龙民俗[FS:PAGE]风情村作为示范,在明年藏历新年时将其打造成拉萨第一个真正具有传统民俗风味藏历新年的示范点,让内地游客真正感受到其中的年文化韵味。
而且,去年拉萨市文化局与天创演艺公司联合制作大型民族歌舞《喜玛拉雅》,今年拉萨市文化部门将着力将此推向市场,使之成为拉萨演艺产业的龙头。
近日,记者走访拉萨的部分旅行社了解到,去年10月过后,很多旅行社就已经关门歇业,至今尚未开门。连日来,由于没有旅游团来藏,即使是开门营业的旅行社,也是冷冷清清,工作人员无事可做,只好上网聊聊天或看看新闻。据悉,拉萨市藏历新年、日喀则地区藏历新年、林芝地区藏历新年有望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若获得批准,有望通过打造好藏历新年这张名片,为西藏自治区冬季旅游注入文化灵魂。
缺乏吸引力,内地来藏过年游客稀少。今年春节黄金周期间,虽然拉萨天气持续晴朗,但专程来拉萨旅游的游客不足9000人,比去年减少至少三四成。“春节过后,我们一个团也没接到,藏历新年期间,会不会有团来,现在还不好说。”拉萨市旅游公司国际旅行社总经理顿珠告诉记者,往年冬季旅游产品不好推,只有藏历新年第一天,还能吸引些游客来看一下。
“我们在藏历新年期间的公众活动太少了,游客来了没有什么可看的,留不住。”西藏旅游总公司销售部的李玲说,由于西藏旅游景点多,又比较分散,游览自然景观成本太高了,很多内地游客冬天来西藏主要是想体验一下藏民族的民风民俗和人文景观,亲身感受藏历新年与春节的不同味道。
越过越简单,藏历年风俗急需保护。“现在过年,除了各个县和城关区部分社区老百姓保留着以前的风俗外,其它地方过年是越来越简单了!”当记者问及现在过藏历新年与小时候有何不同时,拉萨市文化局局长洛嘎饶有兴趣地说,小时候过年特别有意思,大年初一,早上四五点钟,人们就起床,到河边去背水,越早越好,因为这一天早上河边的水最圣洁。人们来到河边,将随身携带的松柏树枝点燃后,把青稞酒、炒麦粒和酥油拌成的糌粑撒向桑烟缭绕的火堆,并祈福吉祥。随后,人们就到河边舀水,回家后,用此水煮早茶,非常吉祥。
“藏年新年,每家会有一人手捧名叫‘切玛’的五谷斗,向同院的人挨家挨户拜年敬酒。”洛嘎说,到最后,人们喝得东倒西歪的,酒醉后,手捧“切玛”的人,也把“切玛”撒得到处都是。而且,藏历新年期间,亲朋好友互相请客拜年,有时要持续一个多月,特别过瘾。现在过年就没有以前有年味。
据介绍,日喀则地区、林芝地区的藏历新年与拉萨等地的藏历新年在时间及过法上有所不同。洛嘎说,拉萨的藏历新年最正宗、最地道,日喀则、林芝两地的藏历年风俗,则是由拉萨传出去进一步演变而来。
西藏自治区文化厅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日喀则藏历新年已经列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去年,西藏自治区文化厅把日喀则藏历新年向国家文化部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得到的答复是,将其与拉萨藏历新年及林芝地区藏历新年一起申报。目前,拉萨市和林芝地区文化部门正在积极做着申报前的准备工作。
“拉萨藏历新年已经列入拉萨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今年,我们将申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果成功,明年再与日喀则和林芝一起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拉萨市文化局文化科科长扎西加措说。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我们应向云南学习,要做旅游大省,首先要做文化大省。西藏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拉萨文化艺术大有潜力可挖,但我们的宣传不够、资金投入不足。”洛嘎说,今年如果拉萨藏历新年申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功,将把堆龙民俗[FS:PAGE]风情村作为示范,在明年藏历新年时将其打造成拉萨第一个真正具有传统民俗风味藏历新年的示范点,让内地游客真正感受到其中的年文化韵味。
而且,去年拉萨市文化局与天创演艺公司联合制作大型民族歌舞《喜玛拉雅》,今年拉萨市文化部门将着力将此推向市场,使之成为拉萨演艺产业的龙头。
相关推荐
候鸟“起舞”黄河岸
近年来,贵德黄河湿地生态环境不断改善,湿地公园内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黄河河心岛成了野生动物,尤其是各类水鸟的重要栖息地,吸引着众多鸟类爱好者前往欣赏。
2023-02-16 编辑:索南多杰 4714青海民族出版社图书获最高提名
日前,由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主办的第二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揭晓。青海人民(民族)出版社出版的《我们在一起——青海百位诗人献诗汶川地震灾区人民》获得“抗震救灾特别奖”;《藏族十明文化传世经典丛书——宁玛系列》获得“图书提名奖”。 中华优秀出版物奖设立有图书...
2009-02-10 编辑:admin 5525藏族歌手央金兰泽和多哇·才吉做客青海湖网
8月16日,结束在海南州共和县青海湖广场举行的“魅力海南 圣湖豪情”大型明星演唱会演出的藏族歌手央金兰泽和多哇·才吉,于当日中午接受本站记者邀请做客青海湖网。 藏族歌手央金兰泽(左)和多哇·才吉(右)做客青海湖网 央金兰泽为青海湖网题词 多...
2011-08-18 编辑:admin 15692贵德县:大学生就业工作再创新高
近年来,贵德县高度重视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始终把稳就业、保就业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来抓,坚持就业工作优先研究、就业困难优先解决,多措并举抓好抓实大学生就业工作,实现了稳住经济基本盘、兜住民生底线的目标...
2022-07-25 编辑:索南多杰 7907联系电话:0974-8512858
投稿邮箱:amdotibet@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