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昌都首次发现百年民居经堂壁画

作者:董昌俊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09-07-03 09:39:39 点击数:


昌都百年民居发现经堂壁画,图为住宅主人罗布依加
(图片来源: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课题组)
记者6月30日从有关部门获悉,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课题组于6月19日在昌都地区丁青县察龙村调研时,在罗布依加住宅发现了一处百年民居经堂壁画。据了解,这是昌都地区首次发现的民居古代壁画,其绘画技法保留了更多的藏汉绘画技术,是茶马古道上多元文化交流的见证。
    该经堂壁画面积约为50平方米,所绘为本教本尊、护法及传记故事,绘制精细、保存完好,是典型的清代美琳风格壁画。经堂一角的储藏柜,三面满绘人物,图案古香古色,品相完好,与经堂壁画相得益彰。
    “此次发现的壁画,作为本教美琳派的传承,是研究西藏唐卡文化的一个活态遗产。”自治区文物研究所副所长和靖告诉记者,这一壁画融合了卫藏地区(拉萨、日喀则、山南)的佛教文化与康巴地区(四川、云南、西藏交界处)的本教文化,是茶马古道上多元文化交流的见证。
    和靖打开电脑,指着自己所拍摄的一幅幅壁画照片,兴致勃勃地说,壁画的绘画风格既保留了勉唐派的特征,也融合了藏东独特的康巴文化特点,特别是在绘画技法上,保留了更多的藏汉绘画技术,而且在题材上,融合了藏传佛教与本教神灵谱系的形象。

资料图片:2002年8月7日,大昭寺壁画师在仔细清洗壁画。(摄影:陶明)
据了解,昌都地区唐卡文物品类齐全,底蕴深厚,既有藏传佛教后弘期早期(11世纪至13世纪)的波罗风格唐卡,也有明清以来美琳(旧勉)、美萨(新勉)和噶玛嘎赤绘画流派,而且是以藏汉民族为主,兼容羌、纳西等多元民族的文化特色,是十分珍贵的文化遗产。
    和靖说:“昌都县噶玛乡、丁青县察龙村作为噶玛嘎赤、本教美琳唐卡文化的发源地和传承中心,从文化遗产保护的角度讲,噶玛乡、察龙村既是保护唐卡文物的重要基地,也是优秀传统文化的展示窗口。”
    和靖建议,当前应结合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把昌都地区唐卡文物的基本情况查清楚,科学规划昌都地区唐卡文化的保护与利用工作。在开展前期工作中,建议重点做好传承人的调查和现当代唐卡的征集工作,特别是要结合茶马古道文化线路的认定与价值评估,把唐卡文物的保护与利用放置到更大的文化遗产类型和康巴地区多元文化交流的话语空间来认识、研究。
    “加强对昌都唐卡文化的研究,有利于深刻认识、全面把握全地区唐卡文化产业项目开发的资源、人才、地域和市场优势。”和靖表示,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愿意进一步加强与昌都地区在科研方面的广泛合作,为昌都地区唐卡文物保护、唐卡文化和旅游产业开发提供技术支持和智力保障。
相关推荐
  • 毕淑敏推出儿童文学《我从西藏高原来》

    在海拔6000米的西藏高原永冻地带,五个年轻的女孩儿,突然被命运之神托举到了极度寒冷与缺氧的境遇中,她们将经历怎样的心理跌宕和起伏,她们将怎样克服恶劣环境中的种种不适?这一切,将在作家毕淑敏的笔下铺陈。她的儿童文学作品《我从西藏高原来》,本月由二十一世纪出版社推出。...

    2010-01-26 编辑:admin 9549
  • 青海省公安机关扫黑除恶斗争取得阶段性成效

      青海省公安机关以省市县三级联动、多警种协同作战,精心组织、深入摸排、重拳打击,取得阶段性成效。特别在中央扫黑除恶第18督导组进驻后,全省公安机关再次掀起强大攻势,省公安厅党委加强督导,层层压实工作责任,推动一批重点难点问题解决。先后打掉涉黑组织5个、恶势力犯...

    2019-06-17 编辑:admin 11494
  • 西藏林芝:风暖雪域 桃花盛开

    风暖雪域,桃红又见一年春。三月,是一场关于桃花的相约。素有“雪域小江南”之称的林芝,是西藏最早入春的地市,每年3月下旬,漫山野桃花便盛开了,一团团、一簇簇,在雪山蓝天的映衬下别有一番韵味。近年来,林芝依托桃花资源,大力发展旅游,推进乡村振兴,描绘独属于雪域江南的美好画卷。...

    2022-03-30 编辑:拉毛太 11307
  • 黑马河乡小学地震演练

    2010-04-16 编辑:admin 10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