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塘酸奶的“冷”与“热”

作者:赵书彬等 来源:《西藏日报》/中国西藏新闻网 时间:2010-09-03 10:00:00 点击数:
   从拉萨到那曲南来北往的旅客,少不了要带点那曲的酸奶。那曲牦牛酸奶新鲜、绿色、原汁原味,雪白粘稠,舌尖一舔即融,先感其酸凉,后觉其滑软,酸香兼具,别有一番滋味。
  其实,那曲牧民销售酸奶致富也走过先“冷”后“热”这一着,那曲酸奶市场的沉浮折射着牧民观念的转变。
  “火车头拉小推车”:酸奶的“冷”遭遇
  那曲地区统计年鉴统计数字显示:2000年,那曲地区牦牛存栏数143.85万头,牛羊奶产品总量2.78万吨。从上面的统计数字中也可以看到,那曲地区奶产品资源丰富,产量也比较大。10年前也有不少商人想把畜产品资源转换成商品资源,但面对市场商品观念普遍缺乏的旧况,大多“热脸贴了冷屁股”。
  “以前牛奶都是自家食用,只有很少的牧民把剩余奶制品卖出去,而且也是什么时候有什么时候卖,不固定。”那曲县那曲镇俄格停玛的村民次仁多吉是那曲地区比较早从事酸奶经营的牧民之一。
  “火车头拉手推车,手推车一下就被甩下去了,火车头也就发挥不了作用。”那曲地委书记边巴扎西把那曲牧民以往的落后商品观念形容成“手推车”,并用这样一个比喻来形容以前的畜产品市场状况。
   有奶源,但奶制品大多是自家食用;有市场,但是供应严重不足。10年前那曲地区酸奶市场就是一个“冷”现状:牧民商品意识的淡薄给想开发的人一个“冷”待遇,反过来想通过酸奶致富的牧民在萎缩的市场里也碰到了“冷”遭遇。
  “牧民赶着我们走”:酸奶的“热”现状
  达嘎多村距离那曲镇5公里,靠近城镇市场,交通便利。记者最近对达嘎多村的酸奶收入情况进行了一次入户调查,调查显示:达嘎多村共有20户,2009年总收入59.19万元,奶制品收入23万元,占总收入的38.86%。酸奶销售已经成为达嘎多村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
  在县乡各中心城镇,在青藏公路两旁,在市场的各个角落,牧民销售酸奶的情形随处可见。
  经过10年大发展,酸奶市场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弯。那曲地区奶制品产量4.8 万吨,一斤酸奶12元,全地区各类农牧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到152家,农牧民经纪人1354人,带动农牧户1.52万余户。
  酸奶“热”了,牧民也活跃了。
  “现在是群众追着我们,我们追着上面。”说起农牧民群众闯市场谋发展的自觉性、主动性,在一次会议上那曲县主管农牧业的副县长生动地说。
   酸奶市场“热”的背后是农牧民思想观念、市场观念、商品观念发生了巨大转变。
  那曲镇达嘎多村村民洛桑次仁看其他地方的各种项目搞得比较成功,心里冒出了个想法:“我们村基本靠卖酸奶,畜产品的附加值比较低,希望能办个畜产品加工点”。
  “形成产业化发展”:酸奶“热”下的“冷”思考
  俄格停玛的村民次仁多吉经营、销售酸奶已经有10多年的时间,虽然谈不上摸爬滚打,但酸奶市场的一冷一热,次仁多吉却体味了个遍。
  “以前附近只有我一家在卖酸奶,市场也不大,现在市场大了,卖酸奶的人也多了。”经历过酸奶市场发展的全过程,次仁多吉明显较常人多些经验和理解,他觉得现在的酸奶销售有点“一窝蜂”的感觉。
   家家户户都卖酸奶,虽说是那曲牦牛酸奶,但质量、规格和品牌都不统一,次仁多吉发现这样走下去不仅那曲牦牛酸奶停滞不前,自己的市场蛋糕也不会分得再多。
  看目前的酸奶市场发展前景,那曲牦牛酸奶可做文章,能做文章,但能不能做得好,单靠一番热情显然还不够。牧民在自我探索,主管部门也在这酸奶“热”下进行着“冷”思考。
  那曲县在一份关于农牧民经济合作组织的调研报告上就有这样一个结论:起步晚、规模小、信息不畅、管理水平低、发展后劲不足。
   如何做大做强那曲牦牛酸奶,进而形成真正的产业?那曲县提出了“找能人、建基地、扩辐射”、“先发展、后规范、立规矩”和“抓龙头、强联结、树品牌”的三步走战略。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那曲县投资420万元正在建设一个畜产品加工基地,准备整合俄格停玛和罗玛镇、那曲镇的共4家合作组织进行强强联合,扩大经营规模,进而在全区、甚至全国树立那曲牦牛酸奶的品牌。
  酸奶的发展之路,那曲县走出了一小步,如何跨出更大一步,藏北正积极、努力地探索和实践。
  那曲牦牛酸奶的“冷”滋味与“热”滋味都已品尝过,其实它的原汁原味才是藏北酸奶的本来味道。
相关推荐
  • 史诗电影《英雄格萨尔》影片缘起分享会举办

      近日,史诗题材电影《英雄格萨尔》在北京举办了影片缘起分享会。中国社科院“格萨尔”学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英雄格萨尔》编撰者降边嘉措与电影项目主创团队介绍了这一项目的缘起和筹备工作。  关于《格萨尔》,你了解多少?   《格萨尔》是我国藏民族...

    2018-04-20 编辑:admin 8273
  • 党员联户制联出“好光景”

    4月18日,家住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青海湖乡达玉五谷村的村民里科,年近花甲之年,她在村里开了一家小超市,时不时给揣着积分卡片的村民,换一些日常生活用品,忙得不可开交。

    2022-05-12 编辑:索南多杰 11553
  • 探索可持续发展的“海南样板”

    经过五年的艰辛努力,海南州发展取得了令人振奋、影响深远的新成就,站在了高质量发展和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起点。

    2022-07-20 编辑:索南多杰 7805
  • 兴海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有声有色

    绿色有机农牧业高质量发展,城乡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民生福祉得到持续提升。

    2022-06-10 编辑:索南多杰 9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