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央宗看洞中的别样风景
赤角林村位于拉萨河南岸,有两座寺庙和风景优美的林卡。听村子里的一个唐卡师说,从这个村子出发,走12个小时便可以到山南。在地图上看,拉萨位于拉萨河谷地,正南方就是山南地界,山南则位于雅鲁藏布江谷地,中间隔了一道山脉。
扎央宗到底在什么位置,驴友也说不清楚,只知道是在山南雅鲁藏布江北岸,要在沙石路上行驶两个小时后,转进一个峡谷,再登上海拔四千多米的山峰才到。在Google Earth上看,从赤角林村上山翻过一道山梁上到山顶后,拐一个弯再翻越一道海拔5300多米的山梁,便进入一条可直达雅鲁藏布江边峡谷。我们分析扎央宗就在那条峡谷里。在GE上计算路程长度,约为38.64km,实际上会长一点。
一路摸索,一路前行
赤角林村与仙足岛隔拉萨河相望,但过去却并不方便,首先要绕道拉萨大桥,再打车驶向赤角林。车停在赤尊赞神庙下面,我们就从这里开始徒步。从公路边上一条土路进村子,我们直接朝山脊方向前进。赤角林村与布宫遥遥相对,而我们的旅程也是在远眺布宫中,渐行渐远,渐行渐高……一路碰到许多老乡,虽然语言不通,但只要“扎央宗”、“扎央宗”地喊,他们总会面带笑容,指指山上的方向。
第一天,我们原定在敏珠则日的山谷顶部露营,但天黑时,我们距目的地还有一段距离,刚好在小溪边有平整的草地,于是就地扎营。
第二天,拔营起寨,走不远便是一片高山草甸,因为地势平缓,汇集了大量的积水,形成了苔草沼泽,小型湖泊、积水洼地一个接一个,一群野鸭被惊飞,在空中盘旋着。
沿着山谷,走到尽头,左转有一个玛尼堆。这里是一个分岔口,我们向前走不远往右侧攀上山梁,居高临下观察地形,山梁海拔约为5200多米。隐约就看到远方谷底有个湖泊,如镶嵌在天地间的一块蓝宝石。
小湖附近有一片湿地,再往前走就可以看到明显的道路了。路的痕迹一直延伸到谷底溪流边。溪流两边都有路,有时还会有一座小木桥,但很难判断应该走哪边。天色渐暗,阳光已经照不到谷底了。此时最重要的是找个合适的地方扎营。很巧的是,有几个藏族男孩也在我们不远处扎了营,他们也是赶路的。
一鼓作气,直达查色寺
第三天一早,我们就打算启程了。宿营的藏族男孩们告诉我们,下去村庄的路在溪流的对面,要趟水过去。因为溪流水急又有些深,我们沿路寻找容易过溪流的地方。峡谷里的溪流时窄时宽,时急时缓,缓的地方许多石头露出水面,大约可作为跳板。一边摸索一边前行,足足花了5个小时,我们才来到峡谷的开阔地,这里地势平缓,水土肥沃。村舍散布在山边田间,更有连绵成片的青稞随风荡起麦浪。
一鼓作气,继续前行,直达查色寺。寺庙后面都是石头堆垒的僧舍,前门有一个标着“饭店、住宿”的院落。寺里住宿的地方整洁而幽静,沐浴在夕照里的扎央宗举头可见,尽去雄健挺拔之态,展露温婉恬静之容,一时使人心气平静下来。
扎央宗爬天梯
早上的阳光柔和而温暖,这里山清水秀,空气澄净,所以历来到这里修行的人都很多。上山途中,我们也确实看到不少修行人的小屋。
扎央宗,共有三个洞口。洞口皆向南,其中两个洞是相通的。相传这里以前是高僧修行过的地方。洞内尚存一些流传数百年的古老壁画,内容有莲花生、释迦佛和一组桑耶寺建筑图。
大约走了两个小时的山路,我们终于到了扎央宗。只见距地面10多米高的峭壁上有一洞口,入洞就必须攀援木梯,木梯陡立在崖边一小屋之上,相当惊险。
洞中的别样风景
爬过木梯仅是过了第一关,接下来是钻洞。洞口窄小,仅能容一人通过,而且必须爬着溜上去,真是名副其实地钻洞啊。洞口与水平有一个二三十度的仰角,而且洞壁光滑,双脚并不能用上力,双手也很难伸展,游人只能靠抓紧洞内溜下一条牛皮绳往上爬。有些狭窄的地段,还要脱掉外套才能通过。
爬了20多米,洞内豁然开阔,我们到了一个较大的洞厅。这里有一上一下两把梯子,也有各式各样的钟乳石。洞厅边上有一小洞室,与洞厅由薄薄一层石壁相隔,入口为极窄的小窗口。洞室相传是莲花生修行三年的寝室,里面自然是供奉着莲花生大师像。
进小洞室相当不容易:必须头部先进,伸直双脚,然后双手撑地爬进去。而且要小心,小洞室内当中就是一个坑,一不小心就会栽进去。出洞时却要反过来,脚伸直先出,然后手撑地后退,因为外面就是陡壁,没有足够空间让你直直地爬出去。
探寻央宗新圣地
从“天梯”下来后,同行的当地人告诉我们再往山上走,还有一个洞。于是,我们继续爬山。那个洞口很矮,隐于山体,若不留意,很容易错过去。据资料说,此洞被称为“央宗新圣地”。传说四世活佛变化成一只雄鹰,打开了此洞门。在洞口顶上,我们看到了那个圣迹——一块形似雄鹰展翅状的凸起岩块。
洞里很潮湿,很多地方都非常滑,走的时候要相当小心。往里深入,越来越宽敞,据资料说,洞深50余米,宽8米左右,最高处有10余米。洞内许多地方,都有成组的仙人掌、顶天柱、乳钟壁面等,千姿百态。此外还有天然形成的千佛像等,让人叹为观止。
我们一行人,走走停停。遇到狭窄处,还要与对面出洞的人相互退让,花了好些时间才到洞的尽头。这是一个水池,池中有一巨大石笋,上面挂满了哈达。
幽深洞中观神湖
从山上下来,我们直奔阿扎村,休整后第二天中午,我们向另一个大溶洞宗贡布出发了。宗贡布溶洞位于扎囊县阿扎乡,海拔4800米的宗贡布山腰上,海拔同扎央宗差不多,但上山的路却要难走得多。
宗贡布溶洞深35.3米,宽24.4米,高30米(这个尺寸仅是洞口大厅的大小)。洞内有湍急的泉水,洞壁有一串串小钟乳石构成的奇观——珍珠壁,还有很多神奇的传说。洞口处有一座小拉康,内供莲花生塑像,面积约8平方米。
在洞口,一股清流自洞内深处奔流而出,水势还不小,难怪传说洞内有“多闻天子湖”和“吉祥天母湖”。洞顶栖居着野鸽子,“扑哧”、“扑哧”地飞来飞去。在数不清的纵横交织的经幡里面,还藏着一座小神殿。一边的洞壁还有些诸如莲花生及其他佛像的浮雕。
从洞口扶梯而上3米,是一个面积约60余平方米的平台,有玛尼堆。平台到洞顶高约20米,在洞的顶部和左右到处是大大小小的溶洞。我们的头灯、电筒在这漆黑的洞内几乎不起什么作用,看不到任何东西。到了洞内深处,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个直径不足1米的小口,里面传来哗哗的急流声,据说水大的季节过不去。
钻过小洞,就是贴地面而流的水,幸好水不大。爬上一个2米左右的高台,过木板桥,终于看到一个湖了,其实说是水池也可以,狭长且很小。洞内流出的水就源于此处,到这里才算是洞的尽头。传说作恶之人,到此处必堕湖中。
在卡钦洞上部稍偏北处,还有一小修行洞,此洞洞口和洞内都相当宽敞,洞深约30米。洞口处的壁面都经过长期的烟熏火燎,厚厚的一层烟黝存留在整个洞口崖面上,传说以前曾有人在此长期居住,在洞内南壁还有一个洞口,洞略小,黑暗潮湿,亦为修行处之一。
梭梭林成为柴达木盆地首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柴达木盆地梭梭林 柴达木盆地拥有中国海拔最高的梭梭林,经过广大林业工作者的努力,这片面积37万多公顷的梭梭林近日由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也是柴达木盆地首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柴达木盆地地处青藏高原北部,青海省西北部,是高原型内陆盆地,在中国四...
2013-07-28 编辑:admin 6750第二届全国藏汉双语诗歌大赛—面向社会征稿
为迎接第二届全国藏汉双语诗歌大赛征搞启事暨吐蕃诗人奖评选活动,西藏自治区琼结县人民政府和吐蕃诗人奖全国藏汉双语诗歌大赛组委会主办的,以吐蕃故都雅砻绿谷为主题的第二届全国藏汉双语诗歌大赛,目前面向社会征稿。...
2018-05-23 编辑:admin 8417青海省高原第二届农产品展交会将于九月举办
近日,在青海高原第二届农产品展交会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由青海省农牧厅、青海省海东市人民政府主办,以“高原农产品·绿色无公害”为主题的第二届农产品展交会将于9月8日至12日在海东市乐都区体育中心举办。 近年来,海东市紧紧围绕“农业增效、...
2017-08-15 编辑:admin 8541西德尼玛华盛顿访谈录
影像艺术中的记忆 ——西德尼玛美国华盛顿访谈录 查理(美国) 西德尼玛,青海人,藏族,国家一级导演,表演艺术家,影视编导,诗人,影视配音员,词作家,是藏族母语电视剧开创者。 主要作品有电视剧《珊瑚项链》,电视连续剧《莫哇帕罗》,《等待》。电影...
2016-08-19 编辑:admin 12839联系电话:0974-8512858
投稿邮箱:amdotibet@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