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传统行业名家传承发展传统文化
作为掌握藏药制作“秘笈”的第十三代传人,西藏藏医学院院长尼玛次仁没有独享“拉萨北派水银洗炼法”这一绝技,而是著书立说、将藏药制作最核心的秘密公诸讲堂,他由此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尼玛次仁13岁时开始学习西医,成为西藏尼木县的一名赤脚医生。1996年,尼玛次仁跟随西藏藏医学院原院长、著名藏医措如·才朗教授学习水银洗炼法和仁青常觉的制作,并最终成为水银洗炼法传承人和现代藏医教育的一代宗师。
从一名赤脚医生成长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尼玛次仁的人生经历浓缩了国家对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轨迹。目前,从佛教音乐、传统音乐、舞蹈、藏戏,到藏族帮典、卡垫织造、藏族造纸、传统医药等,西藏共有53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各传统行业名家在政府的关心、支持下,传承发展着藏族传统文化。
2008年6月,藏香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承千年的直贡藏香成为国家重点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之一。阿贡活佛因为是直贡藏香制作技艺的正宗传人,成为这种技艺的国家级传承人。
在谈到对直贡藏香的保护和传承时,阿贡活佛说,随着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视,民间也意识到保护直贡藏香的重要性。“藏香是先辈们智慧的结晶。多亏了国家的重视和扶持,我们的直贡藏香才有了今天。”阿贡活佛说。
著名的藏族诗史《格萨尔王传》传唱艺人、86岁高龄的桑珠老人,入选西藏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录。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西藏自治区社科院、西藏大学等学术机构,就开始寻访《格萨尔王传》说唱艺人并录音整理。到目前为止,西藏自治区先后寻访到57位说唱艺人,并对其中15位艺人的说唱进行录音近5000小时。
桑珠老人是其中一位非常突出的说唱艺人。西藏自治区社科院民族研究所已对他的《格萨尔王传》录音2114个小时,整理并公开出版了30部书。在未来3到5年内,将出齐45部史诗。
72岁的次旦多吉是西藏自治区藏剧团的二级编剧、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退休后仍然热衷于藏剧事业。作为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老人希望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发扬觉木隆藏戏艺术。
记者从自治区文化厅非遗办公室了解到,近30年来,西藏有关部门对流传于民间的戏剧、音乐、曲艺、民歌、谚语、故事等文学艺术积极搜集、整理,先后采录整理藏汉文资料3000多万字,发表有关藏族传统文化学术论文1000多篇、专著30多部。
西藏自治区文化厅副厅长任淑琼介绍,目前,西藏正逐年加大对非遗保护的投入力度,同时有关部门还在着手加强非遗保护的地方性立法工作。
目前,西藏的藏戏、唐卡、格萨尔、雪顿节、囊玛、拉孜堆谐、藏族天文历算等60个项目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藏纸技艺:从行将凋零到重焕荣光
“藏纸工艺近来受关注度越来越高,从艺工匠人数越来越多,销量也越来越好。”于6月9日参加西藏“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大展”的藏纸技艺国家级传承人次仁多杰如是说。 “藏纸的特别之处就在于狼毒草,虽然现在也有白芷草等几种替代植...
2012-06-10 编辑:admin 6927解读密宗尼姑考试入寺
释迦牟尼所创立的佛教流传到雪域西藏,已有一千三百多年。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佛教在西藏几经兴衰,逐渐形成了独具藏民族特色的佛法,被今人称之为藏传佛教。佛教有大乘、小乘之分,西藏佛教则属于大乘范畴。大乘又有显宗、密乘之区别。显宗乃是释迦牟尼当年公开讲演之佛法...
2011-06-16 编辑:admin 7671海南州同德县良种牲畜繁育养殖基地建设成效显著
海南州同德县针对境内牲畜品种严重退化,个体生产性能逐年下降,畜牧业整体经营效益不断下滑等突出问题,结合各乡镇、各地区不同的海拔、气候、草场等实际,进一步优化畜群畜种结构,合理布局良种牲畜发展区域,采取整群引进的方式,2007年至2009年同德县政府累计落实补贴资金265万...
2010-01-06 编辑:admin 7193第四届青海国际水与生命音乐之旅17日举行
第四届青海国际水与生命音乐之旅——2011年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主题晚会将于6月17日在贵德县黄河岸边举行。 本次晚会以“讴歌生命、敬重自然、赞颂河流、倡导和谐、传承文明”为主题,旨在传达中国人民为缔造和谐世界、生态文明、和平幸...
2011-06-15 编辑:admin 10013联系电话:0974-8512858
投稿邮箱:amdotibet@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