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自治区纳木措大气环境质量高
作者:彭茜
来源:新华社
时间:2012-09-02 10:27:00
点击数:

纳木措(图片转自网络)
被称为地球“第三极”的青藏高原如今在大气环境质量上也能与南极相媲美: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近期一项研究结果显示,位于西藏羌塘草原南部的纳木措湖流域拥有接近南极的大气清洁度。
“纳木措地区大气颗粒物含量很低,太阳光度计的长期监测数据显示,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AOD)年均值为0.029,是全球大气环境最为清洁的区域之一,可以和南极相媲美。”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副研究员丛志远说。
大气气溶胶通常也称为大气颗粒物,包括海盐、沙尘、黑碳、硫酸盐等,对大气化学过程和气候变化有重要影响。而气溶胶光学厚度(AOD)是评估大气污染程度的关键因子,AOD值越小,表明大气气溶胶含量越低,大气越清洁。
自从2006年8月开始,中国科学院纳木措多圈层综合观测研究站利用太阳光度计进行了持续的大气气溶胶光学测量,得出以上数据。通过比较发现,这与南极地区0.02的AOD年均值极为接近。一些人类活动密集的城市地区,AOD年均值能达到纳木错的十几倍。
此外,中科院纳木错站也对大气环境的另一项重要指标——大气细颗粒物(PM2.5)的质量浓度进行了持续监测,发现纳木错地区PM2.5的24小时平均浓度在10微克/立方米左右。这远小于中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对于自然保护区PM2.5的24小时平均浓度应不超过35微克/立方米的规定。
据中科院纳木错站站长康世昌研究员介绍,纳木错地区植被覆盖好,没有显著的工农业活动,当地居民多以放牧为生,且生活燃料不依靠煤等化石燃料,以牛粪和太阳能为主。此外居民拥有的现代交通工具也较为有限。因此,纳木错地区人类活动向大气中排放的污染物很少。该区域洁净的大气环境,能够代表北半球大气在自然条件下的背景状况。
纳木错位于西藏自治区当雄县,海拔4718米,湖面面积约2000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型湖泊。纳木错流域因涵盖冰川、高山冻土、季节积雪、湖泊、高寒草原(草甸)、湿地等多种自然介质,成为开展环境监测的理想场所,为研究该区域乃至整个青藏高原的环境变化提供了一个天然实验室。
“纳木措地区大气颗粒物含量很低,太阳光度计的长期监测数据显示,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AOD)年均值为0.029,是全球大气环境最为清洁的区域之一,可以和南极相媲美。”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副研究员丛志远说。
大气气溶胶通常也称为大气颗粒物,包括海盐、沙尘、黑碳、硫酸盐等,对大气化学过程和气候变化有重要影响。而气溶胶光学厚度(AOD)是评估大气污染程度的关键因子,AOD值越小,表明大气气溶胶含量越低,大气越清洁。
自从2006年8月开始,中国科学院纳木措多圈层综合观测研究站利用太阳光度计进行了持续的大气气溶胶光学测量,得出以上数据。通过比较发现,这与南极地区0.02的AOD年均值极为接近。一些人类活动密集的城市地区,AOD年均值能达到纳木错的十几倍。
此外,中科院纳木错站也对大气环境的另一项重要指标——大气细颗粒物(PM2.5)的质量浓度进行了持续监测,发现纳木错地区PM2.5的24小时平均浓度在10微克/立方米左右。这远小于中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对于自然保护区PM2.5的24小时平均浓度应不超过35微克/立方米的规定。
据中科院纳木错站站长康世昌研究员介绍,纳木错地区植被覆盖好,没有显著的工农业活动,当地居民多以放牧为生,且生活燃料不依靠煤等化石燃料,以牛粪和太阳能为主。此外居民拥有的现代交通工具也较为有限。因此,纳木错地区人类活动向大气中排放的污染物很少。该区域洁净的大气环境,能够代表北半球大气在自然条件下的背景状况。
纳木错位于西藏自治区当雄县,海拔4718米,湖面面积约2000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型湖泊。纳木错流域因涵盖冰川、高山冻土、季节积雪、湖泊、高寒草原(草甸)、湿地等多种自然介质,成为开展环境监测的理想场所,为研究该区域乃至整个青藏高原的环境变化提供了一个天然实验室。
相关推荐
海南州扶贫开发局深入乡村开展走访慰问活动
1月13日,海南州扶贫开发局组织党员干部深入联点村共和县沙珠玉乡珠玉村开展走访慰问工作。海南州扶贫局慰问组一行先后走访慰问了干部结对帮扶的1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2名老党员、老干部、村第一书记(扶贫)及村两委负责人。 海南州扶贫局走访慰问组每到建档立卡贫...
2017-01-19 编辑:admin 6703古籍《藏文大藏经(丹珠尔)目录编制研究》结项
2006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以德格版藏文大藏经为蓝本编制的藏汉合璧的大型古籍《藏文大藏经(丹珠尔)目录编制研究》一书2009年9月结项。该项目实现了青海省图书资料系列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零的突破。 藏文《大藏经》分为《甘珠尔》和《丹珠尔》两部,...
2010-01-18 编辑:admin 5838粗犷与温暖兼于一身-妈妈的羊皮袄
藏族传统袍服。俗称“光板皮袄”。用鞣制好的绵羊皮缝制而成,为冬季御寒服。衣长过身,肥大,保瞬耐磨,不挂面,通常用豹皮作领,黑灯芯绒、氆氇镶边,麝皮卷边。女袍用几种颜色的灯芯绒和一道棕色牛犊皮或马驹皮镶边。夜间解带当被,白天束带为衣,很适合牧区游牧生活。 ...
2007-11-15 编辑:admin 13495青海藏文化研究基地正式落户青海藏文化馆
青海藏文化馆网页 5月4日上午,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青海藏文化研究基地在青海藏文化馆成立。 据了解,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全国性人类学民族学研究机构。以促进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的发展和国际交流,增进人们对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理解为宗...
2012-05-07 编辑:admin 5152联系电话:0974-8512858
投稿邮箱:amdotibet@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