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博物馆将启动馆藏佛像文物修复保护项目
在国家文物局的大力关心和支持下,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西藏联合工作站于2014年10月在西藏博物馆成立。西藏博物馆将在今年启动工作站馆藏佛像、丝织品、唐卡等文物修复保护项目,部分唐卡、丝织品和佛像造像将被进行专业性修复保护。目前,这项工作已进入招投标阶段,确定合作单位后,西藏博物馆将全面启动修复工作。
西藏联合工作站在成立之初便确定了自己的工作目标,即为全区的文物科技保护提供技术支撑。而此次馆藏佛像、丝织品和唐卡等文物的保护修复工作,目前已进入招投标阶段。同时,西藏博物馆今年还将采购包括文物囊匣、博物馆环境监测站网络系统信息平台、中央吸尘清洁系统等珍贵文物预防性保护所需的专业设备。
调研显示部分文物破损严重
2014年西藏博物馆文物科技保护项目执行负责人卫国介绍,此次开展的馆藏佛像、丝织品及唐卡保护修复工作是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西藏联合工作站2014—2015年度工作计划中确定的文物保护项目。该工作站于去年10月在西藏博物馆成立,主要目的是加强文物保护科技援藏工作,提高西藏文物保护的科技能力。
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西藏联合工作站在成立之初便确定了自己的工作目标,为全区的文物科技保护提供技术支撑。卫国具体解释道,这些工作总体来说可以分为预防性保护和抢救性保护两大类,前者包括工作站改造、保护修复实验室改扩建、培养一支西藏本地的文物修复队伍、启用藏品保存环境监测、移动文物保存囊匣等工作,后者则指的是抢救性保护一批具有西藏地域特色的文物。
对于工作站2014-2015年度工作计划中通过的对部分馆藏佛像、丝织品和唐卡的保护修复项目,卫国介绍说,“国家文物局指定了内地的6家文物保护科研基地和我们对接洽谈,共同开展这些工作。”据了解,佛像的保护修复预计用时一年半就可完成,唐卡丝织品的保护修复则需要两年的时间才能完成。随后,工作站将依托藏品优势和特色,打造成国内唯一的唐卡保护基地。
据卫国介绍,通过前期的调研及病害分析,他们发现需要保护修复的文物有一些破损情况比较严重,“我们这次保护修复的佛像是2005年从山南地区桑日县丹萨提寺进行考古发掘出来的,由于年代久远,出土文物在地下受湿度、温度影响,发掘出来以后金属文物不同程度地出现锈蚀和破损。而唐卡和丝织品等文物由于保存条件受限或者保存方法不当,造成织物纤维断裂、脱色、残破、粘黏、脱落等情况的出现,在前期调研中这些现象都存在。”
以修带培学习文物修复技能
卫国介绍,目前文物保护修复工作已进入招投标阶段,“只有具备可移动文物修复一级资质的单位才能参与这些项目。”他表示,西藏博物馆也将这次文物保护修复工作视为与国家一流科研基地交流学习的好机会。“我们这次采取的是‘以修带培’的模式,等合作单位确定之后,我们遴选出的西藏本地保护修复人员将到各科研基地边学习边参与工作。”卫国告诉记者,主要是为学习掌握文物修复保护的科学手段和技能,学习使用先进仪器设备,从而培养建立一支西藏本地的文物修复队伍。他同时透露,西藏博物馆今年还将采购包括文物囊匣、博物馆环境监测站网络系统信息平台、中央吸尘清洁系统、专业保护修复仪器装备配置等珍贵文物预防性保护所需的专业设备。
卫国详细介绍了在项目具体实施过程中,如何对一件文物进行保护修复。他强调,必须坚持“修旧如旧”,“所有文物保护修复都不能破坏文物主体,目的都是尽量还原它本来的面目。”对于保护修复的痕迹,卫国表示在商业修复中,都会掩饰修复痕迹,让人尽量看不出来它曾经破损过,但是在文物保护修复中的做法则不尽然。修复痕迹不会与文物原体产生混淆,这样也不会对科研工作产生误导。
卫国表示,在文物保护修复工作完成后,他们还要梳理出修复报告,对每一件文物的修复内容和价值进行研究和总结,“对于那些具有较高历史、科学、艺术价值的单件大体文物还要做出翔实的单件修复报告。”
青藏高原冰芯库:纪录全球气候变化的“自然档案”
冰川被称为“大自然的博物馆”,也被称为“无字天书”。冰芯,则是从冰川钻取的圆柱状冰体,是冰川学领域的关键研究素材。通过分析冰芯中各种成分的变化,可以解释过去千万年气候变化历史。...
2021-05-31 编辑:青阳卓玛 15523母亲我走不出你的视线
或许因为年幼善忘,或许因为岁月流逝,我最初几年对母亲的感情怎样,一点儿也记不起来了,而对母亲的爱真的有所记忆,大概是从七八岁开始的。 母亲没上过学,最爱讲的便是兔子和青蛙的故事,这也是她唯一能讲得完整的故事。听的次数多了,我自然也能完整地记下来,但每次我都用...
2014-06-05 编辑:admin 6603才伦多森林农庄的故事
秋风起,群山尽染。从西宁出发,沿着京藏高速、扎碾公路前行,3小时左右便到达了位于互助北山国家森林公园浪士当景区的才伦多森林农庄。
2020-09-30 编辑:青阳卓玛 11918藏学专家石硕教授在西南民大举办学术讲座
近日,著名藏学专家、中国民族史学会副会长,四川大学历史系教授、四川大学中国藏学研究所副所长、博士生导师石硕教授应西南民族大学藏学学院邀请,在新校区博学楼105教室为学院师生做了题为“青藏高原碉楼的起源”的学术讲座。 石硕教授用历史人类学的研...
2011-07-04 编辑:admin 7923联系电话:0974-8512858
投稿邮箱:amdotibet@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