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考古新发现:阿里地区出土1800年前天珠

作者:佚名 来源:中国西藏网 时间:2015-02-12 10:40:00 点击数:


资料图天珠

  日前,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论坛发布6项“2014年中国考古新发现”,西藏阿里地区故如甲木墓地和曲踏墓地成功入围。其中,丝绸、黄金面具、带柄铜镜、天珠等大都是西藏地区的首次发现,是考察象雄时期西藏西部的文化、经济、生活等情况的一手资料,尤其是被藏族视为神圣之物的天珠的发现具有极高的价值。
  故如甲木墓地和曲踏墓地均位于西藏阿里地区的象泉河上游,相距不过百来公里,具有相当多的共同因素。包括形制相同的箱式木棺、黄金面具、丝织品、陶器、铜器、铁器、木器、料珠以及丧葬习俗等方面,应属于象雄时期的同一个考古学文化,其影响范围很可能扩展到了整个喜马拉雅山地带。
  从2012年开始,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与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联合展开发掘工作,历时三年,发现并清理出了一批土坑墓和洞式墓,出土了大批珍贵文物。
  曲踏墓地位于札达县,距今1800年左右,随葬品种类十分丰富,该墓地很有可能是另一处象雄部族的贵族墓地。出土的大量青稞种子和牛、羊、马动物遗骨可以看出当时象泉河流域半农半牧的生活方式以及经济的繁荣。
  墓主周边摆放的彩绘木案、方形木梳、带柄铜镜、纺织工具以及大量玻璃珠、长方形木盘、草编器物和彩绘陶器等外来物品则反映出这一文化对外来文化的广泛吸收和融合的特征,这些丰富的随葬品为研究古代象雄部族的社会生活提供了极有价值的材料。
  故如甲木墓地位于西藏阿里地区噶尔县,共发掘11座大小不等的墓葬,包括8座象雄时期墓葬和3座吐蕃时期墓葬,其中8座象雄时期墓葬的年代距今有1800-1700年。
  象雄时期的墓葬皆为竖穴土坑石室墓,发现完整的侧身屈肢葬式。大型墓葬深度都在5米以上,均为多人合葬,结构复杂,存在二次或多次开挖迹象,填土层内殉葬有人和动物。高规格的墓葬很多是用横木搭建墓顶和长方形箱式木棺。
  故如甲木墓地是迄今阿里地区发现的规模最大、埋葬最为集中的墓葬群,与象雄都城(穹窿银城)具有密切的关系;曲踏墓地是阿里地区在主动发掘中首次发现的洞式墓群,两处墓地地域接近、时代相同、文化面貌统一,而且形式完整、内容丰富,涵盖了当时社会物质生活的诸多方面。
  这两处墓地的年代都为公元2-3世纪前后,这个时期正是象雄王国的强盛时期。对此的发掘表明象泉河上游是象雄王国统治的核心区域,也是阿里地区人口最为集中、经济文化最为发达的地区。
  在这之前,关于象雄时期的发现特别少,很多地方都是一片空白。通过这两年的考古发掘,把象雄时期的面貌基本呈现出来了。

相关推荐
  • 母语歌手仁增卓玛歌友会在海南州圆满举行

    仁增卓玛歌友会海报 7月20日傍晚海南藏族自治州影剧院热闹非凡,期盼已久的仁增卓玛歌友会在州府所在地恰卜恰镇如期举行,前来一睹明星风采的当地群众激动不已,纷纷表示喜欢仁增卓玛动听的歌声,希望这样的歌友会多在自己家门口举办。此次仁增卓玛歌友会是海南州境...

    2009-07-21 编辑:admin 7208
  • 旅游助推甘南经济发展

    游客在拉卜楞寺参观   近年来,甘南藏族自治州结合自身特点,将文化旅游定位为生态保护的重要支撑点、转型跨越的有效切入点、富民增收的主要着力点,旅游产业发展成效凸显。2014年,甘南藏族自治州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2.58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18.6%。2015年上半年,甘南藏族自...

    2015-12-29 编辑:admin 7301
  • 《这儿是香格里拉》开罗折桂

    第32届开罗国际电影节日前落下帷幕,中国唯一一部入围竞赛单元的影片《这儿是香格里拉》获得电影节“摄影特别奖”,云南影片再次产生国际影响力。影片导演丁乃筝、女主演朱芷莹、总制片人罗拉盛装出席闭幕式,代表剧组领奖。 《这儿是香格里拉》为“中国新电影·云南影...

    2008-12-26 编辑:admin 13036
  • 西藏首届八思巴文化节开幕展示古老萨迦文化

    首届八思巴文化节开幕   8月8日,以“做客古城萨迦、弘扬八思巴文化”为主题的首届八思巴文化节在西藏日喀则地区萨迦县开幕,来自萨迦县11个乡镇的农牧民及驻萨迦县各机关及个体商户共万余人参加、观看了开幕式,古城萨迦沉浸在欢乐的海洋中。  开幕式上,伴...

    2013-08-10 编辑:admin 7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