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自治区完成二十万件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

作者:晓勇 嘎松拉加 来源:西藏新闻网 时间:2017-06-08 13:11:00 点击数:

  记者从西藏自治区文物局了解到,西藏自2012年末启动全区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以来,通过历时四年半的时间,已圆满完成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截至2016年底,全区普查统计的国有文物收藏单位1305家,文物总数260789件(套)。西藏文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三年,我区将继续加强“文物身份证”建设,掌握全区文物资源现状,积极转化和利用好普查成果。

  记者了解到,作为全国文物资源大区,西藏自治区按照国务院的统一部署,自2012年底在全区范围内开展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普查范围包括1965年(含)以前历史上各时代的艺术品、文献资料等,国有博物馆、纪念馆收藏的1965年后的藏品,以及古脊椎动物和古人类化石等文物。

  四年来,西藏成立相关领导小组,共组建79个普查机构,建立了区、市(地)、县(区)和文物收藏单位五级普查领导和组织体系。组建了以普查员为基础和专家学者参加的431人的专门队伍,同时,全区各级财政累计安排专项资金2000多万元,按照国家统一标准,对1305家国有文物收藏单位、14.8万件(套)文物进行了普查,向国家可移动文物普查平台登录790家单位、12.8万件(套)一级、二级、三级、一般、未定级等可移动文物。初步实现国有可移动文物资源标准化、动态化管理,建立完善了国有可移动文物调查、认定、登记、管理工作机制。

  西藏自治区文物局局长刘世忠说,四年来,我区整个普查工作采用全国统一的普查数据处理软件,登录全国可移动文物信息平台,联网直报,先后开展了国有可移动文物收藏单位调查、文物鉴定、信息采集登录、数据质量审核、珍贵文物审核认定等工作。截至去年底,基本摸清了全区可移动文物数量分布、保存和使用管理等情况,建立我区“文物身份证”制度,健全文物资源调查管理机制,形成了文物藏品登录标准化、规范化、数字化,为我区深入开展文物档案建设和保护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未来三年,我区将继续开展可移动文物登记建档工作,加强文物资源库和“文物身份证”建设,确保文物数据库的完整性。建立包括布达拉宫、罗布林卡、大昭寺、西藏博物馆等1305处国有文物收藏单位的近百万件文物档案,建立文物资源总目录和数据资源库,努力实现从文物大区向文物强区的新跨越。

相关推荐
  • 丝绸之路文旅产业合作暨签约大会在西宁举行

      4月13日,丝绸之路文旅产业合作暨签约大会在青海省西宁市城南国际会展中心举行。  2019青海文化旅游节暨中国西北旅游营销大会首次举办了“三江沿线文化旅游风光展”,帮助海内外游客认识三江沿岸的最美风景和人文地理,引领人们的旅行脚步,大会隆重推荐了&ld...

    2019-04-15 编辑:admin 9238
  • 藏族作家德本加小说研讨会在北京召开

    藏族作家德本加  10月27日至28日,藏族作家德本加小说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此次会议标志着藏族母语文学个人创作研讨会的首次召开,旨在推进藏族母语文学研究,促进国内外各民族文学交流,推动藏族文学又一个发展高峰。会议由中央民族大学藏学研究院和“985工程”少...

    2012-10-29 编辑:admin 5399
  • 西藏自治区图书馆14函古籍入转国家第六批珍贵古籍名录

    去年,自治区图书馆全年采购图书3872种11645册,国家图书馆为自治区图书馆调拨图书10万册;完成《藏文图书著录细则》编制工作,藏文图书补藏工作稳步推进;建设《藏族十明学专题讲座资源库》之医药学系列讲座、《藏族手工技艺大全之纺织编织》文化专题片、《微观藏族饮食文化》微...

    2021-03-01 编辑:青阳卓玛 9053
  • 热贡艺人: 用艺术探寻致富之路

    热贡,是藏语对同仁县和泽库县一带的称谓,意为“金色谷地”。走进隆务河畔,这里的每一个角落都散发着“热贡艺术”的迷人气息。这里盛产唐卡、堆绣、泥塑和银器等艺术作品。坐落在隆务河中游河谷地带的同仁县吾屯、年都乎、郭麻日、尕赛日等几个村,为热贡艺术的主要发祥地。...

    2008-04-11 编辑:admin 12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