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唐卡艺术集成•吾屯卷》编撰历程

作者:祁万强 来源:西海都市报 时间:2007-11-20 17:12:24 点击数:

灿烂辉煌的唐卡艺术,由于受到观念、技术等因素制约,它的危机日渐显露。
    带着特殊的文化使命,青海省文联下属的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等有关同志,成了中国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先锋队员”,在青海大地开始了艰苦而又神圣的文化之旅。
    《中国唐卡艺术集成·吾屯卷》是《中国唐卡艺术集成》系列丛书的示范卷,它是新中国成立五十多年来,第一次以自然村落为单位,开展民族民间文化的普查、抢救工程,一幅幅珍贵的唐卡和众多位唐卡艺人被收录其中。
    唐卡系藏语,意为用彩缎织物装裱成的卷轴画,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是藏族绘画艺术的一朵奇葩。远在四五千年前的卡诺文化遗址中,就发现了有彩绘纹饰的唐卡。
    《中国唐卡艺术集成·吾屯卷》是一本突出传承脉络的人文专著,它从抢救文化遗产的角度,将唐卡作为一种动态的过程来考察和研究,包括唐卡的分类、供奉、制作工序、绘制工具、唐卡艺人传承脉络等。同时,还收录了许多珍贵的历史资料,以及与唐卡有关的传说与艺诀。
    走访夏吾才让大师后人
   
绿色的隆务河畔一片生机,置身其中,宛如到了江南。夏天的雨后,这幅泼墨山水中的村子像世外桃源,宁静而祥和。由于村中正在搞道路硬化,再加上连日来的阴雨,道路一片泥泞。这样的天气,村里没人愿意出来走动,在淡淡的雾气中,村庄如在仙境。这时,不远处隐约走来一群人,他们相互搀扶着,在满是泥巴的道路上蹒跚前行,他们锃亮的皮鞋穿上了一件厚厚的泥制铠甲,半个裤腿也沾满了泥,看上去狼狈不堪。
    在一户人家门口,这群人停下来了。索南多杰和达洛走上前去叫门。一个壮实的藏族小伙子走出来,问道:“你们又来了吗?”
    的确,文化普查队的同志,已经记不清是第几次来夏吾才让大师后人家了,为了搞清这位唐卡艺术大师的师承关系、从艺经历,也是为了目睹他的唐卡作品,他们在雨天再次拜访。文化普查队同志的执著,深深地打动了大师的后人,他们决定将父亲的相关情况毫无保留地介绍给他们。
    夏吾才让大师,18岁时与国画大师张大千同往甘肃敦煌作画两年。三十岁左右就以高超的彩绘技艺蜚声画坛。其间,他带着艺徒夏俄洛藏等人到四川、甘肃、青海等各大寺院作画多年。搜集这位大师的有关资料,是文化普查队的一项重要工作。
    当关于夏吾才让大师的相关资料和照片的收集工作完成后,文化普查队队员忘记了连日来奔波的劳累,他们看着记录本上密密麻麻的记录和一张张珍贵的照片,欣慰地笑了。
    夏吾才让大师的后人更登达杰,刚开始不理解他们的工作,可今天,他已和队里的同志交为知心朋友。现在,他来西宁,常会去看望队里的同志。通过文化普查,这位受到大师亲传的艺人也被发现,2006年,他被评为全国工艺美术大师。
    集体智慧的结晶
   
请看这样一组数字。
    在调查过程中,工作组共拍摄到包括唐卡代表作、唐卡制作工序、吾屯唐卡艺僧(人)、吾屯民俗、宗教活动、唐卡艺诀、故事传说等内容的图片资料近两千幅,影像资料2300分钟,近一万个镜头,共采访艺人417名,撰写艺人小传242份,普查、搜集和翻译藏文资料近6万字。
    正如青海省文联主席樊光明所言,数不清的下乡普查,一家一家地走访,一点一点地记录,工作人员基本上走遍了青海所有收藏唐卡的寺院,比查户口的工作还要仔细。两年多后,在大家的辛勤工作下,四百多位艺人的资料和众多幅珍贵的唐卡图片集中在了一起。
    这项工作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在青海省文联的牵头下,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抓,省摄影家协会和省音乐家协会的相关同志共同努力,为这本文化巨著的出版,付出了大量心血。
    让时间倒回到两年前。那年冬天,一些老同志背着沉重的器材上路了,他们的足迹遍布玉树、果洛等偏远地区的寺院。在当地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他们拍摄到了许多珍贵的唐卡,寻找到了多位唐卡制作的世外高人。工作上的成就,让这些老人忘记了病痛,忘记了高山反应带来的苦痛。在寒冷的草原上忍受饥饿,胡乱吃两口干粮,抓几把雪入口,成了家常便饭。
    草原上的寺院,总是建在风景最美的地方,那里人迹罕至、交通不便,历经几百年的唐卡在这里得到了妥善保管,许多著名唐卡艺人的作品也在这里得以保存。文化普查队队员,在这里蹲点采访、分头工作,取得了一手资料。
    多太是19世纪中叶,青海著名的唐卡绘画大师,他的作品难得一见。在吾屯上庄村,大家惊奇地发现了他的遗作《马头明王》。在当地村委会主任当科的协调和帮助下,工作人员整整用了半天的时间,搬运了吾屯上庄麻尼康中的三百多部藏文经书后,才搭上梯子,拍摄到了这幅珍藏在佛龛背后的百年老唐卡。
    工作人员在吾屯村采访
   
2002年,当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开始酝酿之际,主持这项工作的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就把抢救性保护唐卡艺术纳入到工程总体规划之中。三年后,在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吾屯村,唐卡抢救工程拉开帷幕。
    今天,这本文化巨著终于问世了。
    “它在文化人类学的基础上,强调了一种原生态性。同时,我们又注重理论的研究,对中国唐卡艺术的门类和品种做了归纳。”
    这是主抓这项工作的青海省文联副主席马有义对《中国唐卡艺术集成·吾屯卷》的评价。作为《中国唐卡艺术集成》系列丛书的示范卷,工作人员在没有任何范本的情况下,摸着石头过河,一步一步地摸索。最后,对吾屯历史文化全面翔实的介绍、给唐卡艺人传承,做了清晰明了的梳理、对唐卡制作工序做了完整有序的采录。而且,封面设计要突出浓郁的民族特色、体现传统与现代的统一。这些工作方向一确定,他们开始放开手脚。2007年6月,《中国唐卡艺术集成·吾屯卷》终于诞生,这次艰难神圣的文化之旅圆满地画上了句号。
    工作到这里并没有停止
   
青海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的达洛告诉记者,《中国唐卡艺术集成》共7卷,我省共承担三卷本,即《吾屯卷》《藏娘卷》《年都乎卷》。目前,《藏娘卷》的工作已经开展,接下来,他们又将开始《年都乎卷》的着手工作,又一次开始忠实地记录青海大地上的优秀民族文化。
相关推荐
  • 海北州祁连矿产资源整合彰显活力

    资源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在当今资源短缺的情况下,谁占有了资源,谁就占据了主动。当然,在资源上做文章,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通过扩大资本运作,增加科技含量,形成循环的产业链,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和效益的最大化。 近几年,有“中国的乌拉尔”、“天然聚宝盆...

    2008-03-13 编辑:admin 11817
  • “高原脑科学研究中心”在西藏拉萨揭牌成立

      “西藏大学-华南师范大学高原脑科学研究中心”7月19日在拉萨揭牌,西藏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纪建洲在活动中表示,高原脑科学的相关研究成果将为高原居民心理健康的预防与维护提供科学指导,为高海拔对认知功能影响的相关理论以及高海拔脑功能异常的调控提...

    2017-07-21 编辑:admin 6516
  • 藏区中小型企业为藏地失学女童举办义卖助学活动

    10月25日,由几家藏区中小型企业自发组织的义卖助学活动,在成都最热闹的旅游景点锦里举行,义卖的产品都是各企业自行开发生产的,有藏香、图书、纺织品、藏饰等等,同时专门配备了专业产品讲解员。使得义卖现场气氛活跃,驻足购买和捐款的行人络绎不绝,活动从上午10点一直持续到到下...

    2007-12-04 编辑:admin 12917
  • 吐蕃时代的藏族体育活动

    藏族是一个酷爱运动和娱乐的民族,早在吐蕃时代(公元7——9世纪)就风行赛马、射箭等体育活动。吐蕃的著名赞普松攒干布就是一位运动健将,他喜欢在骑马飞速奔驰...

    2007-12-30 编辑:admin 14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