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推动非遗资源转化为乡村产业发展胜势

作者:苑虎 来源:中新网青海 时间:2025-03-06 09:13:43 点击数:
  2023年以来,海南州共和县探索创新非遗活化利用模式,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带动群众技艺创新、振兴产业、增收致富,推动非遗资源优势转化为乡村产业发展胜势。
  深入挖掘,让非遗文化传承“活起来”。该县制定《共和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案》等。坚持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与全县各项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全面、深入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再调查工作,完善健全涉及民族语言、民间文学、美术音乐、舞蹈戏曲、曲艺杂技、手工技艺、体育竞技、民俗习惯等非遗名录130项。截至目前,全县现有省级非遗项目3项、州级非遗项目12项、县级非遗项目27项。此外,支持代表性传承人、民间工艺大师利用文化阵地和非遗传习所开展常态化传承人培训。
  示范引领,让非遗文化传承“旺起来”。该县抓好非遗传承人的培养,建立健全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库。整合全县非遗代表性项目和传统手工艺,创新作坊式、师徒式“产教融合”传承模式,在吸纳带动就业的同时,推动“打工者”向非遗学徒转变,打造集研发、研培生产与销售为一体的共和县五彩藏绣研发中心。打造“民族非遗展览馆”。重点支持具有一定传承基础和生产规模、有市场发展潜力、有助于带动就业的传统技艺类项目,将生产性保护与文化旅游、文化创意等产业有机结合起来,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体育等领域融合发展。
  融合发展,让非遗文化传承“火起来”。该县推动文创产品与非遗保护事业融合发展,推动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同时,将非遗文化融入各类文艺活动、节庆展会,组织全县各非遗工坊、非遗协会、团体、非遗传承人开展非遗舞台项目展演、共和非遗大集等活动,制作“共和县非遗系列展示”“手艺·匠心”等精品栏目,让更多群众感受看得见、摸得着的历史文化。其中,千人则柔获“最大规模安多则柔表演”世界纪录认证。
相关推荐
  • 锅庄融入都市走向世界

      千百年来,以藏族为主的高原各民族人民在这里繁衍生息,创造了光辉灿烂的高原文明。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中,人们为适应恶劣的自然环境,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在这些对人类适应高海拔地区有效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基础之上,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藏族文化。   藏族...

    2010-03-22 编辑:admin 17569
  • 美味香甜的乳制品曲拉

      “曲拉”藏语,是牛奶提去脂肪后做成的干奶酪,用来做藏式点心、拌糌粑、下饭用。 曲拉  曲拉是打酥油时把油捞出剩下的0,放锅里熬,熬好倒入一干净的白布袋,或者把一块白布四角拴上绳子吊起,把0倒入布兜之中,让水份慢慢沥干澄尽,剩在布兜之中的就是曲拉。把布袋...

    2013-11-19 编辑:admin 20229
  • “12•4”国家宪法日宣传活动在恰卜恰青海湖广场开展

    12月4日上午,在恰卜恰青海湖广场举行了开展了以“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 大力弘扬宪法精神”为主题的“12·4”国家宪法日集中宣传活动。

    2020-12-04 编辑:青阳卓玛 15865
  • 2011铁布鹿鸣谷旅游节

    2011年铁布鹿鸣谷旅游节  2011年9月18日,四川阿坝州若尔盖县铁布区的鹿鸣谷景区举行盛大的旅游节庆典。众多知名藏族歌手热情献唱。参加演出的有:谢旦、卓玛加、泽旺拉姆、道吉扎西、白玛泽仁、才巴多杰、桑杰东主、旦玛才让、才旺让德、才让拉姆,以及当地表演团体。 ...

    2011-11-23 编辑:admin 19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