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共和:坚持党建引领推进“光伏羊”产业

作者:王静 来源:中新网青海 时间:2024-08-01 10:11:25 点击数:
  近年来,海南州共和县立足资源禀赋,依托地形优势和光照条件,借助光伏发电产业,建立“牧光互补”新发展模式,大力发展“板”下经济,探索出一条光伏生态园和藏羊养殖产业发展相结合,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新路子。
  强化顶层设计,推动党建引领光伏产业高质量发展
  自推进“光伏产业”以来,共和县委、县政府通过前期调研、多方征求意见,与黄河水电、大唐青海新能源、华能等光伏企业沟通衔接,共同确定光伏生态牧场试点建设工作。相关乡镇党委政府引导村党支部和党员发挥“两个作用”,坚持把支部建在产业链上、把党员集聚到产业中、把群众带到致富项目里。先后组织班子成员、老农代表等赴大通、湟中、贵德、兴海等地考察农产品加工和牛羊育肥产业,明确“党建引领+光伏产业+生态牧场+群众增收”的发展思路。
  目前,建设完成光伏生态牧场12个,集中放牧点38个,养殖规模达1.2万只以上。
  围绕光伏养殖,实现生态畜牧业转型升级
  针对太阳能光伏板遮挡下园区土壤涵水能力较高,野草生长迅猛,一定程度影响了光伏板吸收太阳能效率的问题,黄河公司与该县铁盖乡签订协议,对私自放牧的羊群全部予以清场,将哈汗土亥村、上合乐寺村和下合乐寺村共16户养殖户的羊群放进了光伏园,有序进行放牧,建立循环生态畜牧业发展模式。
  目前,光伏生态园年牧草产量达11.8万吨,年节约养殖成本720万元,实现植被覆盖率达到80%以上。板上发电、板下牧羊,在光伏园区放养的藏羊吃掉了生长茂盛的杂草,不仅节省了牧民的饲料成本,而且减少了光伏园区除去杂草的人工成本。
  坚持助农惠农,助推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该县大力推进生态牧场建设,建立紧密利益联结机制,发展生态高效养殖,积极推动产业融合,切实降低了养殖成本,提高畜产品品质,树立藏羊品牌形象,做到了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
  同时,各村按照“企业扶持+合作社经营”模式,通过农产品加工、农家牧家乐、发展生态旅游等形式,一体推进“光伏产业+”,2023年实现全县村集体经济收益达3061.75万元,其中,塘格木、沙珠玉、恰卜恰、铁盖等4乡镇14个光伏产业覆盖的村村集体经济养殖纯收入达629.28万元,辐射农牧民3056户,节约饲草料成本197.28万元,户均增收0.21万元。此外,健全完善联农带农机制,吸纳本地村民就业1800余人。
相关推荐
  • 扎西多吉:发展藏医保持传统特色最重要

    年轻的藏医扎西多吉 摄影;王舒  近年来,随着西藏经济的不断发展,西藏的藏医事业有了长足发展。运用藏医放血疗法、火灸疗法、药浴疗法、针灸疗法等传统的特色疗法,充分发挥藏医学的独特作用,开展丰富的藏医临床治疗工作,吸引了区内外众多的病人前来就医。近日,记者采访了那...

    2010-08-18 编辑:admin 10263
  • 街道亮化工程扮亮节前共和——夜景光彩夺目

    共和街道   春节临近,为营造恰卜恰镇节日期间夜晚的喜庆氛围,连日来,共和县城管局组织人力、机力,冒着严寒,对恰卜恰镇区内的亮化灯进行了全面检修以及更换工作,确保节日期间能正常稳定运行。(摄影:肖玉珍) ...

    2014-01-28 编辑:admin 4690
  • 大数据助推海南州经济高质量发展

    大数据被称为21世纪的石油和金矿,是非常重要的国家基础性战略资源。近年来,海南藏族自治州认真贯彻我省“一优两高”战略部署,围绕“打好四张牌”“五个示范省”“四种经济形态”、泛共和盆地城镇区建设等战略任务,充分利用海南州自然气候冷凉干燥、电力资源丰富、拥有着全球...

    2020-07-17 编辑:青阳卓玛 8807
  •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藏汉复合语言人才的摇篮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藏语系部分研究成果展示(摄影:冯登宁)   轻轻推开甘肃民族师范学院藏学楼的一间教室,一位年轻的教师华旦尖措正用藏语给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藏语言文学)大二学生讲授《藏族现当代文学》的课程。讲台上的的华旦神采飞扬,台下学生认真记着笔记,不时抬头看...

    2013-04-30 编辑:admin 7945